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240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245篇
  162篇
综合类   1267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844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方文杰  雷化莹 《植物检疫》1993,7(5):353-356
26 玉米野螟学名 Marazmia trapezalis 英名 Maize Webworm 寄主主要是玉米,还可选择粟、高粱、甘蔗、水稻、小麦和许多野草(禾本科)。为害此虫通常是较次要的害虫,但在某些季节为害很常见,十分引人注意。幼虫吐丝将叶片的两个叶缘粘在一起,使叶片形成漏斗状,幼虫在里面从上表皮一小段一小段咬食。  相似文献   
92.
张广民  文杰 《中国饲料》2006,(10):36-38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PCR荧光信号的变化进行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检测等许多方面。本文综述了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
非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二甲酸钾对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80头长白×大白×杜洛克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探讨二甲酸钾作为生长促进剂替代抗生素饲喂商品猪的效果。对照组饲喂含有规定量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日粮,试验组则在小猪、中猪和大猪3个阶段分别在日粮中以1.2%、0.8%和0.6%的二甲酸钾完全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结果到出栏时抗生素和二甲酸钾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为697g、2.950和727g、2.97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二甲酸钾有促进猪生长的效果,与添加抗生素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别。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率分别为15.65%和6.83%,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4.
应用RT-PCR方法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JS株中扩增出VP2基因,并克隆入T-easy载体。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IBDVJS株的VP2基因与国际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随后将VP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 ),构建成功真核表达质粒pcD-VP2,pcD-VP2体外转染COS-1细胞,能在COS-1细胞中表达。利用pcD-VP2质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cD-VP2的真核表达质粒二次免疫诱导鸡产生对IB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67%,这一结果提示VP2基因具有重要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徐州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徐州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中分离到细菌21株,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1株菌进行了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该24个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红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氯霉素、泰乐菌素、痢特灵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强力霉素、丁安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不同地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E9,建立了检测ALV—J en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ELISA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SPF鸡血清、鸡抗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鸡沙门氏菌阳性血清、鸡腺病毒阳性血清、鸡新城疫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抗ALV—J阳性血清与ALV—J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E9能相互阻断;ALV—J阳性血清经酸处理后,ELISA检测的D490差值明显下降。对部分攻毒鸡血清样本及田间ALV—J阳性血清样本进行电镜观察,可见ALV—J样病毒粒子及ALV—J样免疫复合物。经与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ALV—J env抗体结果比较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与IFA方法两者具有较好的群体符合率,群体符合率为8/9。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在ALV—J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应用RT-PCR技术从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诱导的奶牛脾脏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牛-γ干扰素基因(bovine interferon-γ,BovIFN-γ)cDNA,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测序证实,所克隆到的基因编码区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将含信号肽的BoIFN-γ基因整个编码区cDNA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 Ⅰ中,构建了转移载体pFastBac 1-BoIFN-γ,转座到宿主菌DH10 Bac中,在含庆大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IPTG和X-gal的KGTIX LB平板上筛选白色菌落,提取DNA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BoIFN-γ质粒,与脂质体共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reBac-BoIFN-γ.重组病毒经过传代扩增感染Sf9细胞,通过IFA试验、Western-blot和抗病毒活性测定证实,BoIFN-γ基因在感染的昆虫细胞和上清中得到了表达,上清中活性可达2.651×105U/mL.表达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不同MOI对rBoIFN-γ的表达产量影响不大,上清中干扰素活性在感染后5 d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8.
外来植物黄顶菊潜在危险性评估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最近出现在河北衡水、廊坊和天津市等地的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黄顶菊无论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还是从入侵的生态环境方面来看,都具有发展成外来入侵杂草的潜在危险性,呼吁各相关人员和部门提高警惕,防止其入侵、危害和蔓延。文章还对该植物的防治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FABP基因在北京油鸡、矮脚鸡、泰和乌骨鸡、崇仁麻鸡、鹿苑鸡、霞烟鸡等6个地方品种鸡和AA肉鸡中的多态性,发现的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测序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产生分别是由碱基C→T、G→A以及C→T的变异引起的。在北京油鸡、矮脚鸡群体中对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重、肌内脂肪、腹脂率等脂肪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间在部分肉品质相关性状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0.
我国肉鸡产业现状与鸡肉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杰 《中国家禽》2013,35(10):34-35
文章综合分析了我国肉鸡生产现状、鸡肉生产结构、肉鸡生产规模、鸡肉加工与消费、鸡肉食品安全等方面,并对当前实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健康养殖技术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