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PCR方法,以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D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了CIAV的VP1、V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经基因修饰,将这两个基因分别加上表达元件后连接作为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火鸡疱疹病毒(HVT)gC基因区,构建了一株含CIAV VP1、VP2基因表达单元的重组HVT(VP1VP2-rHVT):体内、体外传代结果表明该重组病毒性状稳定。采用PCR扩增及Southem blot杂交检测,证实了CIAV VP1、VP2基因的插入。  相似文献   
22.
在我国 ,磷化氢作为一种熏蒸剂用于防治储粮害虫已有 4 0多年历史 ,由于长期的使用和熏蒸操作时的不规范 ,导致储粮害虫对磷化氢产生了抗性。但国内外储粮专家认为 ,PH3仍然是目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内防治储藏害虫的主要熏蒸剂 ,甚至是其它熏蒸剂不可替代的药剂 ,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储粮单位从实际情况出发 ,有目的地改进熏蒸技术 ,充分挖掘药剂潜力 ,提高杀虫效果。本文列出了一些在熏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1 磷化氢熏蒸时存在的问题1 1 熏蒸场所的气密性差熏蒸场所的气密性是决定熏蒸成败重要而又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23.
为鉴定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本研究以MDV强毒GA株人工感染SPF鸡,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后4 d、7 d、14 d和21 d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分别有2个、8个、25个和9个;而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29种蛋白质,其中包括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信号传导蛋白、转录相关蛋白、免疫相关蛋白和其他功能蛋白质.本实验首次对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MDV后各时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鉴定了多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揭示MDV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感染性病毒粒子的成熟和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潜伏期短,多数为突然发病,出现临诊症状后很快死亡。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在春末和夏初青草萌发以及秋季牧草结籽的时间内狍子采食被病原体芽孢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使病原进入其消化道,其中大部分在真胃里杀死,有些进入肠道引起疾病。1岁以下幼畜最易发病,多呈散发。养殖场饲养密集,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狍发生肠毒血症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凋亡素(apopt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可引起细胞发生凋亡的病毒蛋白.它是由鸡贫血病病毒基因组编码的一个大小约14kD的蛋白(VP3),由121个氨基酸组成,含2个富含脯氨酸的延伸区和核定位及核输出的基本氨基酸序列与信号;现有的研究表明,凋亡素与任何已知的病毒或细胞内多肽无序列同源性[1].由于其引起细胞凋亡的方式不同于已知的其它凋亡基因如:Bcl-2,p53等,因而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就近年来对该凋亡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为解决磷化铝在粮堆内快速完全分解的问题,研制成一种新型实用的粮堆施药器,并将老式塑料探管与新型施药器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磷化铝分解试验。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 ,对犬猫等小动物进行灌药 ,由于技术要求高 ,操作困难 ,除少数专业技术人员外 ,养殖户很难自己操作。经过不断摸索 ,本人总结出给宠物灌药的一种新方法。经上百次应用后 ,受到养殖户的好评。现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1 保定将犬猫等宠物放入手提包内 ,将头部露出外面 ,拉闭拉锁。2 灌药先准备 1个圆珠笔管或钢笔后管 ,然后将固体片剂或粉剂装入管内 ,从口角一侧插入嘴内 ,竖起笔管 ,倒入药物 ,轻压舌根 ,让其自由吞咽后 ,抽出笔管即可。3 注意事项3.1 如果药剂不易倒出 ,可从笔管后部吹气 ,吹出药剂。3.2 为防止药剂粘在食道…  相似文献   
28.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有效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技术,以坛紫菜的2个选育品系"申福1号"和"申福2号"及野生型品系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了自由丝状体的移植量、移植后培养的光密度和温度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当自由丝状体移植量为50~500 mg/m2,随着移植量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藻落数显著增加,但移植量如果超过100 mg/m2,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反而减少。培养光密度在10~5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但壳孢子的放散量却随着光密度的提高而减少。培养温度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贝壳丝状体的生长明显加快;在15~20℃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壳孢子放散量反而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中,过大的丝状体移植量、过高的培养温度和光密度均会导致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减少。  相似文献   
29.
提取体外诱导的3株不同耐药水平鸡源性沙门菌环丙沙星耐药株的染色体DNA(分别为16×MIC、64×MIC、128×MIC).设计引物acrAF和acrAK,对耐药菌株acrA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与质控菌株C79-13相比,菌株16×MIC的acrA基因第121位碱基发生T→C突变;菌株64×MIC的acrA基因第393位碱基发生C→突变,第1109位碱基发生A→G突变;菌株128×MIC的acrA基因第1121位碱基发生C→T突变.菌株16×MIC的碱基突变导致acrA基因的第40位氨基酸发生M→T取代,即Met→Thr;菌株64×MIC的碱基突变导致acrA基因的第131位氨基酸发生A→C取代,即Arg→Cys;而菌株128×MIC碱基突变并没有导致相应氨基酸的改变.上述结果提示,acrA基因的突变可能并非鸡源性沙门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MDV1)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MDV1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与其致病性强弱及传播能力直接相关。本实验选择近几年从国内不同地区MD暴发鸡场分离的6株MDV1强毒株、弱毒疫苗“814”株和国内标准MDV1强毒J-1株,分别人工感染SPF鸡,采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感染后1d~28d病毒在淋巴细胞和羽髓中的复制状况。结果显示,接种1d后即可在淋巴细胞中检测到MDV1(10^2.6 copies~10^5.2 copies/10^6 cells);在检测期间,淋巴细胞中病毒载量略有上升的趋势,总体呈现不规律变化,而且变化并不明显。接种7d后羽髓中病毒载量开始显著增加,14d~21d达到峰值,超强毒株峰值处病毒载量可达到10^7 copies/10^6 cells,峰值期病毒载量是感染前期(1d~7d)的100~10000倍。强毒株在体内的病毒载量高于弱毒株,即复制能力高于弱毒株。研究表明,MDV1国内流行的毒株有增殖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新特点;MDV1致病性的高低与在其在体内的复制能力的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