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建立同时检检测食源性动物组织中猪瘟病毒(CSFV)和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双色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SCFV和PRRSV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不同荧光标记的TaqMan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反应的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了能够检测食源性动物组织中SCFV和PRRSV的双重双色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其检测下限为1×102拷贝/μL,而且与其他一些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其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4.2和4.5。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对CSFV和PRRSV检验的敏感性为常规RT-PCR方法的200倍;该方法的建立为食源性动物组织中CSFV和PRRSV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调节训练集内实验室场景图片与田间场景图片的分布,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度, 以减少植物病害识别深度学习模型对田间场景数据的依赖。【方法】通过调节训练集内实验室场景图片和田间 场景图片的分布,使用 ResNeSt-50、VGG-16、ResNet-50 等 3 种神经网络结构分别对训练得到的深度学习模型 进行测试和比较,从而优化植物病害识别模型。【结果】在由一定数量的植物病害图像组成的训练集内,调节 其中不同场景图片的分布会对模型的准确率产生影响。当训练集内的田间场景图片分布达 30% 时,模型准确率 提升 18% 以上。在 100% 实验室场景图片的训练集内添加 30% 田间场景图片,可提升模型准确率 17% 以上;在 100% 田间场景图片的训练集内添加实验室场景图片,模型准确率随图片数量增加而提升,提升幅度为 2%~4%。 【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农业复杂环境下高准确度病害识别模型的快速建立,可减少深度学习模型对田间场景数 据的依赖,缩短模型建立初期的田间数据采集周期,降低田间数据采集成本,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农场及 智慧农业中更有效地运用。  相似文献   
33.
广州市部分区域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在广州家猫和流浪猫中的流行情况,分析FPV威胁广州家猫和流浪猫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和PCR检测方法对广州5家动物医院采集的3 004份猫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检出10份疑似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阳性样品,采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PCR检测方法检出13份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阳性样品。13份阳性样品来源于96份具有临床症状且未免疫样品,49份家猫样品中有6份呈阳性,47份流浪猫样品中有7份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2.2%(6/49)和14.9%(7/47),发病季节以9~10月多发,发病年龄集中在0~6月龄。[结论]与外界接触和未免疫疫苗可能是导致猫感染FPV的重要原因。因此,家猫加强疫苗接种,减少与未知免疫背景的猫只接触,减少家猫感染FPV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蛋鸡场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沙门氏菌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对2012~2015年采集的广东省蛋鸡场样品进行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1784血清样品进行了肠炎沙门氏菌和1 387份血清样品进行了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检测;采用凝集试验方法对1 391份血清样品进行了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检测;采用细菌培养、PCR方法对采自广东省的活鸡/死鸡、环境拭子等1 458份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检测。[结果]肠炎、鼠伤寒、鸡白痢3种血清型沙门氏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6.70%、10.09%和1.01%;沙门氏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率为1.65%。[结论]蛋鸡群中存在肠炎、鼠伤寒、鸡白痢等3种沙门氏菌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是蛋鸡群的总体感染率不高。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Duck pl ague vi rus,DPV)的PCR方法,并运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分离毒株和人工感染样品进行临床应用检测。根据GenBank(登录号为EF643558)中的DPV UL35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DPV疫苗株为模板,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DPV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从DPV中扩增到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354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禽流感病毒(AI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新城疫病毒(NDV)、番鸭细小病毒(MPV)、鹅细小病毒(GPV)等样品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灵敏度达到470 ng病毒DNA。应用该方法对3株DPV分离株和6份由DPV BL8毒株人工感染鸭的肝脏和脾脏等组织进行PCR检测均为阳性。表明所建立的DPV 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DP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6.
随着宠物养殖量的增加,宠物疫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宠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甚至于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有重要意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宠物疫病检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犬源性人兽共患病中的狂犬病、弓形虫病、布鲁氏茵病和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该技术在宠物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7.
为了对目前流行的鸭新城疫进行快速诊断,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的鸭新城疫病毒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鸭新城疫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2C1.以PEG纯化后的2C1腹水为捕获抗体,辛酸-硫酸铵纯化的兔抗鸭新城疫病毒多克隆抗体为第二抗体,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作为酶标抗体,建立了检测鸭新城疫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当2C1包被量为4μg/孔,鸭新城疫病毒1:10稀释,兔抗鸭新城疫病毒多抗作用量为0.1 μg/孔,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1:10 000倍稀释,每次作用时间为1h时,P/N比值最高,且阳性OD值最接近1.0.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不与IBV、ARV、GPV、DPV、DHV尿囊液及H5、H9标准阳性抗原发生反应;可以检测出0.2 μg纯化病毒,比传统的HA试验的敏感性至少高64倍;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鸭新城疫病毒的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文章通过试验找出能适合于花肝病分离毒生长和繁殖的胚 ,并检测了自制灭活苗对雏番鸭的保护作用。将病料匀浆液接种到番鸭胚、鸭胚和鸡胚上分离病毒 ,并作病毒适应性试验 ,检测继代病毒对雏番鸭的致病性 ;制备了普通灭活苗、油佐剂灭活苗、左旋咪唑灭活苗 ,并分别进行了几种灭活苗的保护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毒在番鸭胚上能较好地适应并继代 ,随着代次增加 ,其毒力逐步下降 ;灭活疫苗对雏番鸭的保护试验表明 ,灭活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距应用于生产实际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检测广东两猪场新发的鼻镜与蹄冠水疱病病原,获得新发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流行株,为后续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应用 SVA RT-PCR、荧光 PCR 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初步筛 查,再将水泡皮进行处理接种于 ST 细胞、BHK-21 细胞上,用 SVA 特异性引物对细胞上清液进行扩增,测序 并分析序列,采用蔗糖浓度梯度方法纯化病毒进行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并对病毒分离株的 TCID50 进行测定。 【结果】 经 SVA RT-PCR 与荧光 PCR 方法初步诊断该猪群为 SVA 感染;细胞接毒培养发现,自第 6 代起, 细胞出现典型 CPE,电镜观察可见 25 nm 左右的病毒颗粒,扩增序列提交 NCBI Blastn 比对鉴定为 SVA;测得 毒株 SVA CH-GDBL1-2016 的 TCID50 为 106.8,毒株 SVA CH-GDBL2-2016 的 TCID50 为 106.7。【结论】SVA CH-GDBL1-2016 和 SVA CH-GDBL2-2016 可为后续塞内卡病毒病的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0.
2016年7月5日,广东省某黑山羊养殖场(存栏约200只)发生山羊不明原因发病及死亡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约为50%和20%。剖检病死山羊,可见严重腹水、肝脏损伤等病变,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在肝脏组织及胆囊中发现大量肝片吸虫。结合发病情况和病死羊的剖检特征等,确定该群山羊发病及死亡原因为肝片吸虫感染。按照肝片吸虫病感染治疗原则,采取药物治疗及羊群隔离等综合防控处理措施,1周后回访,除此前严重感染的羊只死亡外,未有新增发病和死亡病例,羊群逐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