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204篇
  181篇
综合类   1223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698篇
园艺   192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从甘肃景泰县疑似患羊痘的绵羊皮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膜蛋白ORF2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111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70个氨基酸,A+T含量占69.90%,G+C含量仅占30.10%.绵羊痘病毒甘肃株ORF23基因与A株、NISKHI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8.4%;与皮肤疙瘩病病毒NW-LW株和山羊痘病毒Pellor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8.2%.结构预测显示,ORF23膜蛋白为非分泌蛋白,具有一个O连结糖基化位点.可见,ORF23膜蛋白在不同的绵羊痘病毒流行株之间非常保守,具有潜在的疫苗和诊断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2.
中国荷斯坦奶牛IL-18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隆并表达中国荷斯坦奶牛白介素18(interleukin,IL-18)基因,用牛白介素18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刀豆蛋白(ConA)刺激后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FP-C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GFP-IL-18,转染BHK-21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58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与羊、犬和猪IL-18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与小鼠和鸡IL-18基因相比有明显的种属差异,转染48 h后,可在转染细胞胞浆中检测到黄绿色的荧光,表明已成功克隆了中国荷斯坦奶牛IL-18基因,并实现了该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3.
从沼气发酵体系中分离的产木聚糖酶菌株,经16SrDNA测序分析,生理生化鉴定生物学特性表明:YNUCC0237(S6-1)菌株是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B5-1菌株是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B5-3菌株为Enterococcussp.,B1-1h和B1-2h菌株均为Pseudomonassp.。前3株菌是兼性厌氧菌,后2株不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好氧生长。酶产生主要在厌氧条件下,摇瓶条件下不产或产酶相对很低。S6-1菌株产酶活力可达40IU,酶与底物反应的最适pH值6.5,温度50℃。S6-1菌株具有广泛全面的食性,说明该属克雷伯氏菌具有对基质利用的多样性和代谢多功能性,是生物质转化利用中具有较大潜力的一类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4.
根据已测得的O/China/99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表达引物,以带有O/Chi-na/99 3ABC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GEM-3ABC为模板,扩增得到了3A、3B基因,通过两端的BamHI和SalI酶切位点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用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表明,3A和3B基因成功的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得到了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斑点ELISA分析表明,纯化后的蛋白能与FMDV感染动物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5.
[研究目的]量化研究小麦条锈病菌源类别、作用和独特性,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易辨期(齐穗扬花期)将病田分类,病菌具潜伏性,在短时间内底叶未发病田和发病田的剑叶发病由外部和内外部菌源侵害引发的,用致控病两种方法研究.[结果]齐穗扬花期之前是以内部菌源作用为主,之后外部菌源作用开始大于内部菌源.齐穗扬花期底叶不发病田控效明显,之后晚发病田控效降低.高温有一定控病效果.发病越早.底部叶片发病越重,内部菌源越多,齐穗扬花期上部叶片发病越重,之后各类病田发病轻重差异减小.[结论]对病田要早期挑治和中期控制,阻止外部菌源的落户和本田菌源的形成,有效减轻后期发病程度,中度以上发病年份.齐穗扬花期普防病田.  相似文献   
126.
将深棕色棉品种与白色棉杂交,观察F1代和自交F2代棉纤维的颜色表现,并且测定了各世代植株棉纤维中的色素含量。杂交F1代棉纤维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自交F2代可以分为3类:深棕色类型、中棕色类型和白色,F2代深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接近亲本棕色类型,F2代中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与F1代较一致,F2代3种类型经过卡平方检验符合1:2:1的比数(p>0.05),所以棉纤维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讨论了质量性状与"修饰基因"的关系,有助于天然彩色棉的品种选育和新色彩品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7.
河南浓香型烤烟与进口烟叶的内在品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河南省郏县3个等级(X2F、C3F和B2F)浓香型烤烟样本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与巴西、津巴布韦烤烟样品相比较.结果表明,浓香型烤烟烟叶钾含量较低,氯含量略高.C3F和B2F中香气物质总量高于进口烟叶;3个部位烟叶中类胡萝卜素、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西柏烷类、新植二烯等各类致香物质含量与进口烟叶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不同部位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差别较大,而进口烟叶基本接近.所以,提高烟叶含钾量、降低氯含量、缩小不同部化化学成分含量的差距已成为河南省烟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建立检测牛口蹄疫病毒(FMDV)受体亚基αv、β3、β6 mRNA相对转录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受体αvβ3和αvβ6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方法】在对牛FMDV受体基因克隆和测序的基础上,设计实时定量PCR引物,以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Ct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FMDV受体亚基αv、β3、β6 mRNA在1—2月龄荷斯坦奶牛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表达谱。【结果】αvβ3在荷斯坦奶牛24种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录表达;αvβ6在甲状腺、硬腭、鼻内皮、喉头、肺、食管、肾、后蹄冠状带等组织表达量较高,在唇、舌皮、软腭、气管、心脏、瘤胃、直肠、前蹄冠状带等组织转录表达量适中,在唾液腺、下颌淋巴结、肝、脾、肌肉等组织未检测到表达;αvβ6在牛体内的表达分布与FMDV组织嗜性基本一致,αvβ6受体可能是决定FMDV组织嗜性的主要功能受体,αvβ3的组织分布似乎与FMDV组织嗜性无关,但不能排除αvβ3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结论】建立了检测FMDV受体亚基mRNA在不同器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对实时定量PCR方法。  相似文献   
129.
利用泥鳅作为指示生物,以曝气3 d的自来水为对照,研究泥鳅在11.1%浓度的原污水和改性炭K处理过的原污水中,分别染毒处理12、36、60、84 h后泥鳅肝脏SOD、GOT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11.1%的原污水对泥鳅染毒处理12~36 h后SOD和GOT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染毒处理时间的增加,泥鳅体内的SOD和GOT酶活力的逐渐降低;而改性炭K处理过的原污水和对照组对泥鳅处理的各个时段相比较,酶活力变化情况基本相同。11.1%浓度的原污水处理对泥鳅的SOD和GOT酶活性影响与对照相比,t检验结果为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养猪场污水对泥鳅具有毒性作用,因而影响到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而改性炭K对污水则有较好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5(基追比3∶7的优化氮磷钾肥)处理拥有最高的理论产量、冬小麦产量和生物量;从氮素收支平衡分析,T5处理的氮素收支差最小,氮素过量引起的环境风险最低;另外,T5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等指标均为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从冬小麦农艺性状、产量、氮素淋溶风险以及氮的利用效率等角度考虑,T5处理是最佳施肥处理,"轻基重追"应该是冬小麦施肥的正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