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10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温度、pH和不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生长及产孢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碳氮饥饿条件下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为该菌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圆锥节丛孢菌AC-shz1菌株接种于YPSSA培养基,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pH(5.0、5.5、6.0、6.5、7.0、7.5和8.0)、碳源(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几丁质)、氮源(甘氨酸、苯丙氨酸、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尿素)和碳氮比(1∶1、5∶1、10∶1、20∶1、40∶1)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及形态,测定其产孢能力;在碳氮源饥饿条件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种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圆锥节丛孢菌在温度15~30℃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能力最强;在pH为6.5~7.5时菌丝生长良好,其中以pH 7.0时产孢能力最强。圆锥节丛孢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其中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产孢量最高;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蛋...  相似文献   
92.
为培养应用型农业科技英语人才,阐述了依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农业科技英语人才的必要性,并提出农业科技英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使农业科技英语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理解能力,旨在为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合作与交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3.
根据GenBank登录的MO HSP7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O新疆分离株HSP70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入T载体中测序。将HSP70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HSP70,并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53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HSP70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HSP70蛋白免疫小鼠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4.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Insavc 1株核蛋白基因(M)序列,用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V1野毒株进行了RT 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片段纯化后与pGEM 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M,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789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与CCV标准毒株Insavc 1M基因相比,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2.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9%,差异主要发生在该蛋白的N端前1/3区域内。在推导的M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发现了3个明显的疏水区,提示该蛋白可能是一个反复跨膜的蛋白;在N端15~17,38~40,234~236位氨基酸存在3个潜在的N 联糖基化位点,可能是形成该蛋白表面抗原决定基的位点。另外,推导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Insavc 1株M蛋白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者免疫原性可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95.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V1野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 Insavc-1株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 V1野毒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阳性PCR片段经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1,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CCV标准毒株Insavc-1 N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 146 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1.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在V1野毒株推导的N蛋白N端156-179位存在一个SRXX富集区,与小鼠肝炎病毒相应区域相同,推测可能是RNA结合区.另外,推导的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其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标准毒株Insavc-1 N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氨基酸组成上,该蛋白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达9.84%,提示该蛋白具有高度螺旋和缠绕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6.
用RT—PCR法对猪瘟病毒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抽提法提取病料细胞总RNA并进行反转录,再以此产物为模板对CSFV可疑病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用CSFV特异性引物扩增能得到与设计片段大小相同的产物(272bp),并且不扩增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核酸;其敏感性要高于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猪瘟强弱毒酶标单克隆抗体染色法和电镜负染法,为临床上猪瘟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7.
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与兔IL-15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共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斯氏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5(MIC-5)和兔IL-15重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抗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免疫调节性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和兔IL-15基因,克隆到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中,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B-MIC-5-IL-15转染BHK-21细胞。在转染后,用RT-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别检测MIC-5和IL-15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在重组质粒pB-MIC-5-IL-15转染BHK-21细胞24 h后即可检测到MIC-5、IL-15基因进行了转录;在转染36、48、72h后,MIC-5和IL-15基因可同时在BHK-21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和兔IL-15基因的重组载体,实现了两种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共表达,为抗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免疫调节性DNA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阿拉尔某鸡场分离出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应用K—B法,用10种抗菌药物对其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抑菌作用最强的是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环丙沙星;无抑菌作用的是青霉素、四环素、氟哌素、头孢唑啉。  相似文献   
99.
针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的特点,综合分析农业技术措施、水利措施等对农业增产的作用,根据陕西省宝鸡灌区开灌前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探讨了适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灌溉效益分析计算的长系列法。  相似文献   
100.
新疆植物资源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氧化剂是食品和饲料加工中的重要成分,目前使用的抗氧化剂绝大多数是人工合成化学药物,对人体有一定害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加强,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及生态条件复多样,由于植物区系特殊,多样,造成植物种类上有较大的特异性,甚至有些植物资源是新疆所特有。本文对新疆植物资源中的单体成分如黄酮类,苯酚类,皂甙类,鞣质类,生物碱类等成分近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利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谈了利用新疆植物资源进行研制,开发及保护这些资源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