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6篇
  1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南方地区的蓝莓品种为主要对象,利用SSR标记分析现有品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设计合成了56对蓝莓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扩增和多态性引物筛选,将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66份蓝莓不同类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6对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条带,其中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为25对,占比引物数的44.64%,多数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在5~7个之间。25对引物在66份蓝莓供试种质中检测多态性,共检测到16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6.6个等位变异,PIC值变幅为0.656~0.947,平均值为0.777。多态性最好的引物Vc26可以检测到15个等位基因数目。北方高丛、南方高丛和兔眼类型66份蓝莓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位于0.60~0.96之间,品种间遗传差异较丰富。利用UPGMA聚类将3种类型种质进行分析,发现除了兔眼类型品种‘红粉佳人’外,其余明显分为3个类群,且同一类型的种质基本聚在一起。结合不同类型种质的系谱分析,发现分类与品种种质的遗传成分相似有一定的相关。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揭示了蓝莓不同类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今后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昌宁10个人工繁育秃杉居群近30年生物学特性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秃杉具有非常强的顶端优势,顶芽受损伤后,腋芽萌发枝直立生长,形成直立主干;从种子萌发至种植生长19年后,开始出现成熟叶,2-3年后75%的植株出现成熟叶。成熟叶出现2-3年,开始现花,雄花先于雌花进入成熟期,其生理成熟期相差3-4年;秃杉种子在常温下不耐贮藏,常温下贮藏不应超过120d,120d后种子场圃发芽率快速下降,210d后种子无播种价值。秃杉生长过程中,坡向、坡位作为重要立地因子对秃杉林分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3.
C/N比对好氧堆肥中NH3挥发损失和含氮有机物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牛粪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的混合,设置5个不同C/N比处理(T1=15、T2=20、T3=25、T4=30、T5=35),研究其对条垛式好氧堆肥过程中的NH_3挥发损失和含氮有机物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肥堆前24 d有11.1%~23.1%的总氮损失,堆体C/N比越低,总氮损失率越高。堆肥结束时,T1~T5处理的总氮损失率为10.1%~24.1%,其中由NH_3挥发造成的氮损失占总氮损失的30.9%~40.5%。堆肥过程的NH_3挥发主要发生在升温期和高温期,此期的NH_3挥发量占总挥发量的95%以上,是总氮损失的主要途径。堆肥前6 d各处理堆体铵态氮积累并达到最高值,导致pH值迅速升高,是造成堆肥NH_3挥发的直接原因。堆体C/N比越低,pH值越高,NH_3挥发量越大,由此造成的氮损失占总氮损失的比例越大。堆肥材料总氮的90%以上为有机氮,其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前24 d,堆体初始C/N比越低,有机氮矿化越快。不同有机氮组分的降解速率不同,以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的降解为主。当堆体初始C/N比低于25时,堆肥材料中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等有机态氮快速降解产生大量的铵态氮,由此导致堆体pH值的迅速升高,是导致堆肥过程中大量NH_3挥发和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针对大量化肥长期施用对马铃薯田土壤造成的生物活性降低等问题,利用根际益生菌(PGPR)制成生物有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K)以及分别施化肥(CF)、普通有机肥(OF)和5种生物有机肥(BOF1,BOF2,BOF3,BOF4和BOF5)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成熟期,5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平均比CF及OF高52%和37%,微生物量碳比CF和OF处理平均增加了30%,其中以BOF3效果最明显,比其它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微生物量碳增加达3%~7%和2%~7%;且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相比CF和OF,5种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增幅为11%~114%;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265%和224%,块茎产量分别增加了16%和21%,根系活力和块茎产量的提高也以BOF3效果最明显,其根系活力比BOF5高出166%,其块茎产量比其它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增幅为5%~9%。说明生物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改善马铃薯的根际环境,进而提高了马铃薯的根系活力,增加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35.
为了揭示还田玉米秸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在马铃薯田间定位试验中,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T1:0 kg·hm~(-2);T2:75 kg·hm~(-2);T3:150 kg·hm~(-2);T4:225 kg·hm~(-2);T5:300 kg·hm~(-2); T6:375 kg·hm~(-2)),研究其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主要发生在前90 d,在此期间玉米秸秆腐解较快,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腐解率分别为37.3%、40.3%、44.8%、45.0%、50.8%、48.4%,以T5处理为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碳、氮释放率分别为48.2%~56.6%、33.8%~44.4%,T5处理下秸秆的碳、氮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秸秆磷、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3.1%~49.2%、90.5%~93.0%,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还田150 d后,玉米秸秆的腐解率为52.7%~55.8%,养分释放表现为KCPN。综上所述,连续施氮可以显著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及碳氮的释放,但对磷钾的释放无明显影响,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6.
高热病猪群中PRRSV的调查及其流行毒株的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大陆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均为美洲型,而对PRRSV欧洲型还没有系统的调查和病毒分离的报告.2006年暴发的高热病至今让养殖户和兽医人员记忆犹新,到底PRRSV在此次发病中的流行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37.
奶牛场生物安全体系是奶牛疾病防控体系的根本,也是确保奶牛场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以生命科学为基础,根据畜牧、兽医、建筑、管理等学科原理与奶牛生物学特性和病原、宿主、环境的辩证关系,实施封闭式管理、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以环境、营养和管理为基础的有机配合,集合动物疾病防治的先进技术,防止致病微生物侵入奶牛场及抑制其在奶牛场、奶牛舍及奶牛群内传播与繁殖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8.
PRRSV流行株Nsp2、ORF5和ORF3基因序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RT-PCR方法扩增2006年--2007年从江西、湖南、海南、广东等4省的不同猪场病猪体内分离的1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的Nsp2、ORF5和ORF3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个PRRSV流行株的Nsp2均发生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缺失位置与JXA1毒株相同;11个PRRSV流行株的ORF5、ORF3基因和JXA1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8%、99.1%~99.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5%、98.4%~99.6%;11个PRRSV流行株之间ORF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100.0oA、98.0oA~100.0%,其中5个流行株的ORF3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99.6%、98.8%~99.69,6。根据Nsp2所建立的遗传系统发育树可知这11个PRRSV流行株与JXA1株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39.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相似文献   
40.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性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定化MTG添加量3.84U/g、反应温度49.57℃,pH值6.03、反应时间2.04 h时,响应面优化后的SPC凝胶性为7.33 kcp,比未改性时提高27.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