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9篇
  21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33个血清型中,2型(SS2)毒力最强、分布最广,但其具体的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前期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表明,RTX family exoprotein A gene(rfe A)只存在于强毒菌株中,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fe A与epf-like位于同一操纵子上,且与传统毒力因子ef邻近,PCR方法检测表明rfe A在猪链球菌2型中分布广泛。为了研究rfe A的致病机制,利用同源重组构建了rfe A的基因缺失株Δrfe A和互补株CΔrfe A,并通过斑马鱼模型对缺失株、互补株和野生株的毒力进行评估,发现缺失株毒力增强,表明rfe A可能是SS2的一个新调控因子,或者可能影响其他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12.
肥料利用效率低是制约我国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新方法,将有机水溶性肥以叶面喷施和灌根的方式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探讨其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水溶性肥以叶面喷施和灌根的方式与无机肥配施时,比无机肥单施大白菜产量分别提高了7.3%和18.8%,包心率分别增加7.2%和4.7%,有机水溶性肥灌根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其叶面喷施;有机水溶性肥以叶面喷施和灌根的方式与无机肥配施比单施无机肥硝酸盐分别降低14.2%和12.7%,VC增加均不显著;有机水溶性肥以叶面喷施和灌根的方式与无机肥配施比单施无机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1%、6.4%、3.4%和18.6%、16.2%、12.9%;有机水溶性肥以叶面喷施和灌根的方式与无机肥配施时,其投入产出比分别为6.4、16.6,有机水溶性肥灌根经济效益高于其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113.
针对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地区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传统翻耕技术为对照,研究了5种类型10种耕作关键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裸地深松间隔年限三技术中,两季作物均以隔年深松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产量、产值最高,居11项处理第3位;(2)在裸地与秸秆覆盖旋耕两技术中,两季作物均以秸秆覆盖旋耕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产量、产值最高,居11项处理第6位;(3)在秸秆覆盖深松深度两技术中,两季作物均以秸秆覆盖深松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产量、产值最高,居11项处理第1位;(4)在裸地与秸秆覆盖免耕两技术中,两季作物均以裸地免耕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产量、产值最高,居11项处理第7位;(5)在翻耕两技术中,两季作物均以秸秆还田翻耕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产量、产值最高,居11项处理第2位。  相似文献   
114.
选择在镉污染严重的沈阳市张士灌区Ⅲ闸地区进行试验,该地区土壤中镉的平均含量为2.16 mg/kg,大米中镉平均值为0.77 mg/kg。本试验以盆栽、小区和大田改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良剂不同配比试验、改良剂不同用量试验及不同性质肥料对稻米吸镉影响试验,探讨在镉污染土壤上施用复合改良剂的最佳配比及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15.
为了研究新型公猪信息素对大龄后备母猪发情的影响,选取526头255日龄左右无初情期记录的二元回交后备母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每天在鼻镜上喷新型公猪信息素4 mL,连喷21 d,21 d后还不发情的猪则并栏7 d应激,每天喷1次新型公猪信息素,每次4 mL;期间有发情表现的猪即可停止喷洒。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仅仅依靠人工查情,期间只要出现发情并且符合配种条件即可配种。分别统计每组的发情率,刺激-发情间隔。结果发现,在无初情期记录的大龄后备母猪.上每天喷4 mL新型公猪信息素,可显著提升后备母猪的发情比例(P<0.01),缩短刺激-发情的间隔(P<0.01)。由此得出,对大龄后备母猪使用新型公猪信息素28 d,可有效提升其发情率,缩短刺激-发情间隔。  相似文献   
116.
一个曾经闭塞、落后的小村子,在农机监理部门的帮助下,昔日的小村子变成全省闻名的“农机专业村”和“农机安全村”,2004年全村的农机化作业服务实现纯收入460万元,农业机械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和年检审率均达100%。这样大的成绩,与农机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精心扶持分不开的。路南村的发展经验,对农机监理部门在新时期下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正我国蔬菜种类繁多,高达1600种,蔬菜产业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主要分为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086.274万hm~2,占全部播种农作物面积的12.57%,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2位;蔬菜总产量为72102.6万t,居种植业中第1位[1]。由于设施栽培产量和平均效益普遍比露地种植高,平均为露地种植产量的1.41倍[2],特别是栽培同种作物,设施蔬菜是露地蔬菜产量的3.5倍[3],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设施栽培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和致富的重要渠道,在保供给、促增收、促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对微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纯林3种营造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土层(0~5、5~20、20~40 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C、SMBN)的生态分布特征以及有机质、有效氮、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ACP)、脲酶(URE)、蔗糖酶(INV)和过氧化氢酶(CA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土层条件下,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及INV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光皮桦纯林,然CAT活性略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微生物碳氮、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生物量、有机质、有效氮以及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9.
以桢楠(Phoebe zhennan)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叶片为材料,研究了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桢楠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适合桢楠RAPD反应的体系总体积为25μL,DNA模板2μL,Taq DNA聚合酶用量0.3μL,引物用量1μL,Mg2+用量5μL,dNTPs用量0.5μL,ddH2O16.2μL;适合桢楠RAPD扩增的程序是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min,36℃复性1 min,72℃延伸2 min,42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产物于4℃保存,同时结果表明硅胶保存的样品完全可以与传统的新鲜叶片得到同样的PCR扩增结果,完全可以满足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20.
将安徽某鸭场的400份鸭粪样品离心,微孔滤器过滤后提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与均匀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O157ATCC43889滴定,6 h后初步鉴定噬菌体。将疑似存在噬菌体的上清液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一步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株噬菌体,命名为EC43889-30。3次纯化后得到直径约为2 mm的噬菌斑,富集得到纯培养物。电镜观察,噬菌体粒子无尾,为直径50 nm左右的正六边形,形态与复层病毒科(Tectiviridae)的成员相似。将纯培养物稀释至107 pfu/mL,每隔10 min(至50 min)分别测其在50℃,60℃和70℃时噬菌体存活数,热稳定曲线显示,50℃时存活率均在70%左右,60℃时存活率明显下降,70℃时完全失活。宿主谱检测结果显示,其宿主范围较窄,对测试的42株鸭源大肠杆菌无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