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间接ELISA已在抗体检测中广泛应用,而抗原包被作为间接ELISA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可直接影响试验的准确性。本试验分别使用超声波裂解抗原、脂多糖蛋白抗原和全茵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重复性试验。试验证明全菌抗原建立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ELISA检测方法在敏感度、特异性、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抗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种禽蛋中胆固醇含量快速测定方法——酶催化分光光度法。禽蛋匀浆液由直接皂化法处理,经酶工作液催化后,照分光光度法于500nm测定其含量。该方法回收率均在90%以上,变异系数均低于似,线性范围20-600mg/mL,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禽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棉籽粕对海赛克斯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含量棉籽粕对海赛克斯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37周龄海赛克斯蛋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Ⅰ组为空白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棉籽粕添加量分别为5%、10%、15%,试验周期为10周,观察不同棉籽粕用量对海赛克斯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15%的棉籽粕,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形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棉籽粕的增加其蛋黄色泽升高,15%添加组蛋黄色泽升高1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当饲料中添加15%棉籽粕时,对海赛克斯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否对动物的健康及食品安全有影响,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快速检测样品中的小鹅瘟病毒。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度可达0.7412μg/mL。该方法可以用于鹅细小病毒(GPV)的临床诊断及样品中有效抗原组分的检测,结果准确、快速、重复性好,且EL1SA效价与AGP效价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AA肉鸡感染沙门菌后6h和1、2、3、5、7d的胸腺、脾、法氏囊和小肠中Nod1基因的表达量,分析Nod1基因在沙门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在转录水平探讨沙门菌感染对Nod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鸡白痢沙门菌组,肠炎沙门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器官中Nod1基因的表达量在2种沙门菌感染后的一定时间内均出现了上升,表达量达到高峰的时间分别为2d(胸腺)、5d(脾脏)、2d和3d(法氏囊)及5d和7d(小肠)。结果表明,2种沙门菌感染均可激活Nod1基因表达,提示Nod1基因可能与鸡的抗感染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15个鸡种的DNA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地方鸡种与引进鸡种遗传多态性特点,探讨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鸡种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13个中国地方鸡种和2个国外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结果】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有38个突变位点,15个鸡种单倍型多样度平均为0.963,核苷酸多样度平均为0.00518,其中引进鸡种明显低于地方鸡种(除藏鸡外);15个鸡种品种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56%—0.917%,种内遗传距离为0—0.346%,15个鸡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引进鸡种与地方鸡种分歧较远。【结论】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进行不同鸡品种鉴定,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病变的病死雏鹅病料中分离到疑似小鹅瘟病毒常州株GPV/JSCZ/2004/01。通过磷钨酸负染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小病毒样病毒粒子,取死亡胚尿囊液浓缩后与GPV阳性多抗血清作用显示有阳性琼扩线出现,通过GPV特异性引物和相应的PCR试验,扩增出了特异性的DNA条带。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小鹅瘟病毒常州株。对常州株第3代毒进行番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为10^-3.1/0.2mL。将分离毒GPV/JSCZ/2004/01感染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并连续传代培养,结果显示该毒株在细胞培养传代到第9代时能用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病毒在GEF的感染,表明产生了细胞适应毒(CZ—ca)。取第14代细胞毒(CZ—ca14)10倍比稀释测定TCID50,同时进行雏鹅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细胞毒的TCID50为10^-9.4/0.2mL,对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但原始分离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小鹅瘟强毒株通过连续细胞传代培养可以达到致弱效果,为小鹅瘟病毒致弱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不同ELISA包被抗原对禽霍乱免疫血清的检测结果,选择最佳的包被抗原建立禽霍乱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分别 使用超声波裂解抗原、脂多糖蛋白抗原和全菌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 禽霍乱免疫血清,并对不同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重复性试验.根据三种抗原对 免疫血清的检测结果以及重复性试验,发现全菌抗原的敏感度、特异性、稳定性均优于其他 两种抗原.全菌抗原作为ELISA包被抗原用于禽霍乱血清学检测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是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探索、新实践。畜牧兽医专业是首批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的试验专业之一。本文以畜牧兽医专业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验为例,介绍了“职业仓”构建、分级标准制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入学条件、课相开发与教学设计、质量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