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聚半乳糖醛酸酶在食品和饲料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发现新的聚半乳糖醛酸酶不仅能够补充该酶的相关信息,还能为工业应用提供更多选择。从一株嗜热费希新萨托菌(Neosartorya fischeri P1)的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一个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Nf-pg),将Nf-pg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重组酶Nf-PG纯化后进行性质测定。Nf-PG在p H 4.5和55℃时活性最高,在p H 2.0~9.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0℃热处理60 min仍能保持80%的剩余酶活;去除N-糖基化的酶蛋白Nf-PG-D最适温度为50℃,热稳定性降低,最适p H和酸碱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产物分析证明Nf-PG是严格的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优异的性质使其成为食品加工行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4个组安排如下:组Ⅰ为非转基因玉米的对照组,不添加甘露聚糖酶;组Ⅱ为非转基因玉米添加低剂量微生物来源甘露聚糖酶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 U/kg;组Ⅲ为低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00 U/kg;组Ⅳ为高剂量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组,甘露聚糖酶活力5 000 U/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组Ⅲ和Ⅳ42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有显著提高(P0.05),组Ⅳ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组Ⅳ42日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组Ⅱ和对照组(P0.05)。组Ⅱ、Ⅲ和Ⅳ21和42日龄肉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甘露聚糖酶转基因玉米能提高受试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但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其可以提高饲料中磷和其他成分的利用率,并减轻环境污染。综述了新型酶制剂的筛选、高效表达和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开发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重组植酸酶的表达,在来源于Pichia stipitis的低氧诱导启动子PsADH2控制下,进行了透明颤菌血红蛋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一号冰川土壤来源的54株低温细菌中筛出11株产脂肪酶菌株,其中一株短状杆菌Brachybacterium sp. DB5产脂肪酶活力较高。通过同源克隆和TAIL-PCR技术从Brachybacterium sp. DB5 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一个脂肪酶基因LipDB5。LipDB5基因全长933 bp,编码310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理论蛋白分子质量为34.8 kDa,无信号肽序列。将LipDB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重组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30℃,在5℃时能保持最高活力的34.7%,对热不稳定,60℃ 处理 30 min 剩余17.4 %酶活。研究结果表明LipDB5具有低温脂肪酶的性质,在低温生物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并PCR和TAIL-PCR技术,从来源于天山冰川土壤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 A1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β-甘露聚糖酶基因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960 bp,编码一个新的糖苷水解酶第5家族的β-甘露聚糖酶。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pET-22b(+)中,经过IPTG诱导表达,酶的胞外表达量达0.62 U/mL。酶学特性分析表明其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55℃,属中性β-甘露聚糖酶,具有较好的底物适应性,适宜用于鱼类等水产动物养殖饲料行业中。  相似文献   
17.
动物体内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饲粮中脂肪酸供给或由供给的脂肪酸作为前体转化合成。在动物体内,脂肪酸(尤其VLC-PUFA)的代谢与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VLC-PUFA在动物体内消化与转运、代谢与生物合成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也阐述了VLC-PUFA在动物及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农作物饲用安全评价是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商品饲料生产大国。为满足国内饲料产业的巨大需求,转基因作物已成为饲料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国内大量饲料产品实为转基因饲料,但我国对转基因饲料生物安全的监管仍处于建设阶段。为提高对转基因饲料产品安全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本文旨在讨论国内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的科研进展、目前已有的相关法规以及建立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体系的紧迫性,从而为及早完善转基因饲料安全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巨厚盐膏层钻井及在盐膏层中定向造斜钻井的井壁稳定问题,必须要有高密度钻井液来平衡盐膏层蠕变。通过过饱和盐水设计、加重方式选择、处理剂优选与评价,建立一套超高密度过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超高密度过饱和钻井液采用过饱和盐水设计,从根本上防止地层中的盐溶入钻井液。钻井液体系在密度2.60g/cm3时,依然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塑性黏度小于60mPa·s,并且具有较好的抗侵污性能、抑制性能及抗温性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热应激已经成为制约全球众多国家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猪群处于高温环境会引起强烈的热应激反应,严重干扰了猪正常的内分泌活动,并影响其消化功能,造成猪采食量降低,生长缓慢或停滞,严重降低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此外,猪群处于热应激下容易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极易感染各种流行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正确认识热应激对猪群生长和健康的影响对我国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就热应激对猪的影响机制及改善热应激的营养防控措施进行总结阐述,以期为提高我国现代化养猪业生产水平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