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检测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ZY3株的S1蛋白进行分析后,筛选出4段S1蛋白抗原表位优势区域(FI~F4),将4段表位串联成1条新基因F,对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抗原指数性高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F,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获得大小为42 ku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 分析表明表达的串联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串联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IB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采集来175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对比,显示其阳性符合率为90.2%,阴性符合率为85.7%,总体符合率为89.7%o,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2.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 ,仔猪腹泻十分普遍 ,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率降低 ,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断奶应激等。本文根据作者的科研及生产防治经验对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3.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鸡呼吸道症状、产蛋数量和品质下降以及肾脏病变等。IBV可感染所有日龄的鸡,导致生长迟缓、死亡、影响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还常常引起霉形体混合感染以及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而增加鸡群的死亡率,给养鸡生产带  相似文献   
24.
四川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E.coli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四川省17个规模化猪场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的红拭粪样及死亡猪的心血和肝脏中分离鉴定出24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用35种大肠杆菌O抗原单价血清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245株分离菌有172株能定型,分属30种血清型,其中以O60(13.3%)、O89(10.47%)、O119(9.30%)、O141(8.14%)、O9(8.14%)O20(6.40%)、O137(5.81%)和O101(5.23%)等8种为优势血清型。同一猪场存在多种血清型,大多数猪场有本场的优势血清型。同一地区的不同猪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一般不同。不同地区猪场的优势血清型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四川规模化养殖场分离的E.coli血清型与80年代初报道的血清型比较已发生了大变化。  相似文献   
25.
利用RT—PCR方法从ConA诱导的鸡脾淋巴细胞RNA中扩增出IL-6基因,与pCI—neo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IL-6,并研究pCI—IL-6在CEF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发现,pCI—IL-6在CEF细胞中得到表达,pCI—IL-6和LaSota疫苗联合免疫组HI抗体、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从免疫后第14天起均高于LaSota疫苗单独免疫组。其中,HI抗体效价在第14、21和35天时差异显著(P〈0.05),在第28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在第14天后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免疫后第35天进行攻毒,pCI—IL-6和LaSota疫苗联合免疫组的保护率为89.5%,而LaSota疫苗单独免疫组的保护率为76.5%。结果表明,pCI—IL-6真核表达质粒在鸡体内成功表达,并能明显提高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6.
多重耐药鸡致病性沙门氏菌I类整合子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药敏纸片法(NCCLS 2004),对19株鸡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19株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头孢三嗪、氯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先锋V 13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5.26%、63.16%、47.37%、36.84%、84.21%、84.2%、100%、57.9%、5.26%、52.6%、89.47%、100%、26.3%。19株菌多为多重耐药:其中耐5种、6种、7种、8种、9种、10种药物的分别为10.53%、 5.26%、15.79%、21.05%、15.79%、15.79%,多重耐药率84.21%(16/19);根据I类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I类整合子的intI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鸡致病性沙门氏菌I类整合子,分析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扩增出了750~2000 bp的基因盒片段,检出率为73.68%(14/19),多重耐药菌的I类整合子检出率为87.5%(14/16),I类整合子PCR阳性菌株多重耐药率为100%(14/14)。研究结果表明,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IBV基因组序列,经多重比较后设计19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肾病变型分离株SAIBk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SAIBk株基因组序列全长27520 bp,A+T的含量占61.74%,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内碱基的插入和缺失主要分布在3 220-3470位、20560-20810位、25310-25600位和27150—27220位。与GenBank上公布的5株IBV基因组序列Beaudette、Mass41、Ca199、BJ、KQ6的同源率分别为87.2%、87.6%、87.2%、85.6%和87.5%。SAIBk株基因组不同区域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3'UTR和5'UTR是基因组中最为保守的区域,同源率在90.9%~97.7%,而S1基因是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区域,同源率在74.8%~83.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AIBk株与国内分离株S14、LX4、BJ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8.
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此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规模化猪场的1498份猪血清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猪细小病毒病(PP)、猪日本乙型脑炎(JE)、猪瘟(HC)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猪瘟免疫抗体的阳性率为69.0%(156/226);猪细小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和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9.9%(175/219)、87.2%(191/219)和74.8%(217/29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的阳性率为58.8%(67/114),未免疫抗体的阳性率达61.5%(150/244);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未免疫抗体的阳性率为66.7%(98/147)。结果表明,引起繁殖障碍的疾病中,猪细小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和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较好;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效果较差,并与猪圆环病毒病困扰某些猪场。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9.
四川某商品猪场仔猪出现以体温升高,背、腹和腿部皮肤发绀,淋巴结出血肿大,肺、脾脏出血、化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对分离细菌的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出一株致病菌。应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选择同源性较高的棒状杆菌属中25株不同种的菌株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纯化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平板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状菌,能发酵部分糖类,能致死小白鼠,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16S rRNA序列与棒状杆菌属细菌的同源性最高,在78.2%~98.0%之间,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棒状杆菌属细菌属于同一分类群,分离菌鉴定为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30.
规模化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四川省16个规模化猪场临诊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只的肛试粪样及死亡猪只的心血和肝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245株,用35种大肠杆菌单价O抗原进行血清型鉴定.245株分离菌有172株能定型,分属30种血清型,其中以O60、O89、O119、O141、O9、O20、O137和O101等8种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66.86%.尚有73株未能定型,占分离菌株的29.80%(73/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