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临床上猫常常因饲料单一,缺乏运动和光照,机械损伤。怀孕期过长,原发性子宫收缩无力,胎儿过大,胎儿气肿或水肿。胎位不正,胎儿畸形,死胎等及又因猫的体格较小。产道狭窄而导致难产。所以临床上无法使用矫正术和截胎术,而药物催产和牵引术也难奏其效。因此剖宫产是治疗家猫难产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2.
63.
研究证明,痢克停注射液对小白鼠无蓄积毒性作用,在临床上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64.
家畜磷化锌中毒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延边黄牛磷化锌中毒的情况还未见报道.现将发生于延边黄牛的磷化锌急性中毒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原因在延边地区,农户养牛方式主要以零散放牧为主.尤其在秋末及冬季时,大都散放在已收割的稻田、旱田里.由于当地鼠害比较严重,一些农...  相似文献   
65.
66.
吉林株犬新孢子虫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疑似感染犬新孢子虫而流产的牛胎儿脑组织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同时感染长爪沙鼠进行动物试验.提取牛流产胎儿脑组织DNA、沙鼠脑组织DNA、细胞培养虫体DNA,用犬新孢子虫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PCR扩增出了1条约为681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特异性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犬新孢子虫NcSAG1基因(AF113004)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4%.结果表明,在吉林省牛流产胎儿脑组织中分离出犬新孢子虫.  相似文献   
67.
由于目前加工业体系不完善,只停留在冻鲜明太鱼加工为主体的层面上,产品单一,工艺、装备落后,科技投入不足,副产品开发滞后,致使大量的副产品仅作为犬猫的食物,尤其是个体加工户往往不经过任何加工,直接把副产品及变质的产品投喂犬,造成近年来大量的犬明太鱼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8.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CP在家禽中主要引起禽坏死性肠炎,严重影响了全球肉鸡贸易与生产。关于禽CP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于检测及分型方法、疫苗和耐药性方面。目前禽CP疫苗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因此禽CP感染的防治主要依靠抗生素,而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又导致了菌株耐药性问题,防治效果有限。因此,CP耐药性研究以及临床诊断技术完善及疫苗研发推进迫在眉睫。本文简述了CP的病原特点、致病机理及禽间的优势流行分型,梳理了禽CP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点及分型方法,阐述了禽CP耐药现状以及疫苗研发方向及进展,提出了禽CP感染辅助防治措施,以期为CP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现阶段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性。本试验以注射地塞米松和摘除脾脏的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及PCR方法对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情况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血液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地塞米松组、摘除脾脏组和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8~10天相继达到高峰,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24天猪附红细胞体消失,注射地塞米松组在感染后第32天消失,而摘除脾脏组在试验结束时仍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经血液常规检测,各组BALB/c小鼠在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0.01)。本试验证实猪附红细胞体对低免疫力的BALB/c小鼠具有一定感染性,并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吉林省某地鸡源性沙门氏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对该地7个肉鸡场150份病鸡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进行了血凝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分离得到26株沙门氏菌,经血凝鉴定有19株呈阳性,其中5株呈强阳性并均能使雏鸡致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5株沙门氏菌对头孢噻肟较为敏感;对氨苄西林、替米考星、林可霉素、阿奇霉素和头孢拉定表现出极高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100%;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和氯霉素5种临床用药与痢菌净不具有协同或累加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是危害该地肉鸡养殖场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耐药性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