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重庆地区3株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农业和林业大国,农林害虫的危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化学防治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发基于虫生真菌的生物农药意义重大.为了丰富虫生真菌菌种资源,以野外感染白僵菌的蝽蟓及室内感染的家蚕僵虫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多种培养基,分离获得了3株虫生真菌菌株,分别为来自蝽蟓的NB-1,PW-1菌株和来自家蚕的JCY菌株,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各菌株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菌株较为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各菌株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多个菌株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菌株NB-1,PW-1和JCY均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不同菌株间分生孢子产生量存在显著差异,分离自蝽蟓僵虫的球孢白僵菌PW-1,NB-1分生孢子产量分别为(7.55±0.15)×10~7个/mL,(6.30±0.40)×10~7个/mL,均高于家蚕分离株JCY,其产孢量仅为(3.02±0.22)×10~7个/mL.结论为后续研发针对包括草地贪夜蛾在内的农林害虫生物杀虫剂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肠道所携带的细菌组成,以采集自巫溪、巫山地区玉米地里的草地贪夜蛾为材料,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了其肠道优势细菌,并基于16S rDNA测序开展了优势菌的属水平鉴定,共获得了30个细菌分离株,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可归于5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及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的丰度最高,占所有分离菌株的63%;假单胞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仅在巫山地区分离得到,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仅在巫溪地区分离得到.实验确定了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优势细菌的种类及丰度,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生长发育以及迁飞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一种常见的鳞翅目害虫,具有暴发性和迁飞性,对农作物危害严重.虫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大类群,可以有效地控制自然界中害虫的种群数量.为了防治玉米黏虫和与玉米黏虫相近的草地贪夜蛾,丰富虫生真菌菌种资源,以采自重庆江津高粱地中的玉米黏虫僵虫为实验材料,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鉴定了6株真菌.经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这6株真菌归类于3个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以及鬼伞属(Coprinellus).虫生真菌能够引发昆虫感染发病,将害虫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下,在生物防治方面很有意义.此次分离纯化得到镰刀菌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的真菌均有潜在的杀虫能力,鬼伞属(Coprinellus)真菌具有防治线虫的潜力,这些真菌对玉米黏虫和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基本情况,江西泰和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泰和西坑种猪场2017年11月3日,猪场有1200多头种猪,其中有2000多头哺乳仔猪全部感染了一种以拉黄青色水样稀粪为主的传染病,因其发病率高,10日龄内死亡率几乎100%。故立即使用中草药止痢散、磺胺间甲氧嘧啶、痢菌净和恩诺沙星5天,还得不到明显控制。然后采取病料到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作实验室诊断,2017年11月15日确诊为猪球虫病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16.
家蚕(Bombyxmori)全基因组框架图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夏庆友  周泽扬  鲁成  程道军  代方银  李斌  赵萍  查幸福  程廷才  柴春利  潘国庆  许金山  刘春  林英  钱吉凤  侯勇  吴正理  李关荣  潘敏慧  李春峰  沈以红  蓝希钳  袁联伟  李田  徐汉福  杨光伟  万永继  朱勇  余茂德  沈卫德  吴大洋  向仲怀  于军  王俊  李瑞强  石剑萍  李恒  李光远  苏建宁  王晓玲  李国庆  张增金  吴清发  李俊  张庆鹏  韦宁  徐建哲  孙海波  董乐  刘东源  赵胜利  赵晓兰  孟庆顺  兰锋镝  黄显刚  李源哲  方林  李昌锋  李大为  孙永巧  张振鹏  杨峥  黄艳清  奚艳  亓秋辉  贺丹丹  黄海燕  张晓伟  王智强  李文杰  曹玉竹  余迎朴  俞鸿  李金宏  叶杰华  陈欢  周雁  刘斌  王晶  叶葭  纪海  李胜霆  倪培相  张建国  张勇  郑洪坤  毛炳宇  王文  叶辰  李松岗  汪建  杨焕明 《蚕学通讯》2008,28(4):1-16
我们在此报告了家蚕(Bombyxmori)的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它覆盖了所有已知家蚕基因的90.9%。我们估计的基因数是18510,超过黑腹果蝇报道的13379个基因。我们将家蚕基因组与果蝇、蚊子、蜘蛛和蝴蝶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基因组成上同时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用SDS法、煮沸法、碱溶法和Brosson法,提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并对孢壁蛋白及处理后的孢子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孢子形态均保持完整,SDS处理后孢子为短杆状且明显变得粗壮,煮沸处理后孢子变小呈梭形,其他方法处理的孢子均有膨胀现象。SDS-PAGE检测显示,SDS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3条明显的主带,煮沸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5条明显的主带,0.1 mol/L KOH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2条主带;而Brosson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呈现出20~30条带,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组成的复杂性,并适合于孢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总蛋白为抗原,采用长程免疫法免疫BALB/c小鼠,取4次免疫后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用PEG-1500进行细胞融合,第1次融合率为13.3%,第2次融合率为55.4%。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检测杂交瘤细胞上清中的单克隆抗体。初检阳性率分别为4.68%和5.26%。经3次亚克隆筛选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家蚕微孢子虫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G10和2B1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IFAT)和Western-bloting分析证实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是特异针对家蚕微孢子虫蛋白的,将在孢子孢壁蛋白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IBV—AS株接种胚尿囊液差速离心,用7 株抗IBV 单克隆抗体中和沉淀病毒。经负染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完整,囊膜和纤突清晰, 多数病毒粒子直径为110—158nm , 纤突长15 —21nm ;视野中杂质较少。实验结果暗示了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复合物法提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适于病毒多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收集 为了囊括全世界实验室所保存的主要的蚕系统,我们收集了各种的地理区域的品系,如中国、日本、欧洲和热带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印度,柬埔寨和老挝),和突变系统。列于表S1的29个家蚕品系来自中国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