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 Nicoll,1924)前殖属(Prosthogonimus Liihe,1899)吸虫为家禽常见寄生虫之一,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前殖吸虫可使家禽产蛋率降低,甚至产蛋停止,如有合并感染,可引起腹膜炎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呼伦贝尔鄂温克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10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半干旱草原0~50cm土壤水分含量以每年0.2667%的速度逐年减小,土壤干旱化程度加重;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春季最小,秋季次之,夏季土壤含水量最高;从干旱特征季节分析,春季是一年中最干旱的季节,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不足50%,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均较高,夏、秋两季土壤含水量状况有所改善,但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仍然较高;春、夏、秋三季连旱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气候特点,体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显著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3.
研究测定杜长蒲猪和杜大蒲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杜长蒲猪和杜大蒲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35~100 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810.28 g和836.47 g,料重比分别为2.70和2.715。杜大蒲猪和长大蒲猪胴体性能差异显著:杜长蒲猪的屠宰率、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较高,分别比杜大蒲猪提高4.67%(P〈0.01)、24.22%(P〈0.05)和10.95%(P〈0.05);杜大蒲猪的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和皮脂率较高,分别比杜长蒲猪提高4.92%(P〈0.01)、3.10%(P〈0.05)和15.26%(P〈0.05)。杜大蒲猪失水率和滴水损失都较低,即肌肉持水力较高,分别比杜长蒲猪降低40%和46.11%(P〈0.05);杜大蒲猪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都较高,比杜长蒲猪分别提高15.13%和31.97%,差异不显著。背最长肌谷氨酸和棕榈酸含量以杜长蒲猪较高,比杜大蒲猪提高8.15%(P〈0.05)和2.65%(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4.
研究测定了鲁烟白猪及鲁烟白猪与鲁育大约克、长白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大约克×鲁烟白猪组合平均日增重最高,比长白×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分别提高3.63%(P>0.05)和6.26%(P>0.05),长白×鲁烟白猪的饲料报酬较高,料重比分别比大约克×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降低4.03%(P>0.05)和12.27%(P>0.05)。3个组合的胴体性能差异不显著,肉质性状除失水率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外,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失水率以鲁烟×鲁烟最低为3.38%,即肌肉保水性最高,分别比大约克×鲁烟和长白×鲁烟降低27.16%(P<0.05)和5.32%(P>0.05),长白×鲁烟比大约克×鲁烟降低23.06%(P<0.05);蛋白质含量以长白×鲁烟组合最高,分别比大约克×鲁烟和鲁烟×鲁烟提高6.21%(P<0.05)、4.5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除谷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组合间差异显著外,其它14种氨基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鲁烟组合最高,组合间差异显著,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4种脂肪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5.
选择体重100-110 kg杜长大商品猪120头,研究不同静养时间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色评分试验4组比试验2组提高3.59%(P<0.01),大理石纹评分1组分别比2组、3组和4组提高24.42%(P<0.01)、55.17%(P<0.01)、39.18%(P<0.01),2组比3组和4组分别提高24.71%(P<0.01)、11.86%(P<0.05);电导率4组比1组和3组分别提高12.83%(P<0.01)、4.94%(P<0.05),2组、3组分别比1组提高10.18%(P<0.01)、7.52%(P<0.01);宰后2小时失水率1组比2组提高27.72%(P<0.05);a值3组分别比1、2、4组提高3.70%(P<0.05)、8.51%(P<0.01)、7.33%(P<0.01),1组比2、4组分别提高4.63%(P<0.05)、3.50%(P<0.05);b值2组比1组和4组分别提高7.57%(P<0.05)、16.38%(P<0.01),3组比4组提高12.41%(P<0.01);PH451组、2组分别比3组、4组提高2.35%(P<0.05)、2.67%(P<0.05)、2.19%(P<0.05)、2.52%(P<0.05);24 h肉色评分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2.31%(P<0.05)、2.59%(P<0.05);24 h电导率2组比1组提高19.83%(P<0.01),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10.74%(P<0.05)、11.16%(P<0.05);24hL值2组分别比1组、3组、4组提高3.15%(P<0.05)、3.67%(P<0.05)、5.30%(P<0.01);24 h a值4组分别比1组、3组提高4.32%(P<0.01)、6.19%(P<0.01),2组比3组提高3.88%(P<0.05);24 h b值2组分别比1、3、4组提高15.69%(P<0.01)、14.24%(P<0.01)、9.45%(P<0.01);24 h pH 4组比2组提高0.90%(P<0.05)。丙二醛和肌酸激酶试验4组比试验1、2、3组分别提高26.93%(P<0.01)、25.37%(P<0.01)、32.21%(P<0.01)和33.09%(P<0.01)、32.04%(P<0.01)、31.16%(P<0.01);乳酸含量试验3、4组比试验1、2组分别提高103.49%(P<0.01)、73.27%(P<0.01)、96.51%(P<0.01)、67.33%(P<0.01);皮质醇试验1、2、4组分别比试验3组提高60.06%(P<0.01)、61.43%(P<0.01)、55.15%(P<0.01);白细胞介素-1β试验1组比试验2、3、4组分别提高10.80%(P<0.01)、9.70%(P<0.01)、5.53%(P<0.05);肿瘤坏死因子试验1组比试验3组提高12.43%(P<0.01),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8.40%(P<0.05);结合珠蛋白试验1组分别比试验2、3、4组提高14.81%(P<0.05)、16.04%(P<0.01)、13.02%(P<0.05);多巴胺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15.38%(P<0.01)。  相似文献   
116.
红茶枸杞酸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红茶枸杞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红茶、枸杞粉、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复合发酵剂,经发酵后制作一种新型营养酸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红茶枸杞汁、复合发酵剂、蔗糖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对研制出的酸奶进行了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8.09%,复合发酵剂添加量为0.18%,蔗糖添加量为8.03%,发酵温度为41.5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茶枸杞酸奶最终感官评分为97.98分,与预测值较近,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说明用最佳发酵工艺制作的酸奶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17.
试验分析了台系杜洛克和法系皮特兰母猪1 489窝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皮特兰母猪的分娩胎次、配种情期、妊娠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比杜洛克母猪提高14.02%(P0.01)、7.14%(P0.01)、0.26%(P0.01)、3.61%(P0.01)、42%(P0.01)、3.61%(P0.01)、5.36%(P0.01)、4.95%(P0.01)、3.77%(P0.01)、3.03%(P0.01)。死仔数,皮特兰比杜洛克提高35.09%(P0.05)。春季,皮特兰母猪的配种情期和总产仔数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9.47%(P0.01)、4.55%(P0.05)。夏季,分娩胎次和总产仔数皮特兰分别比杜洛克提高24.61%(P0.01)、4.98%(P0.05)。秋季,皮特兰的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比杜洛克提高6.61%(P0.01)、6.61%(P0.01)、7.89%(P0.01)、7.04%(P0.01)、4.49%(P0.05)、4.51%(P0.05)。冬季,皮特兰母猪的分娩胎次、妊娠天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和哺乳成活率分别比杜洛克母猪提高24.80%(P0.01)、0.49%(P0.01)、5.14%(P0.05)、5.95%(P0.05)、4.70%(P0.05)、1.76%(P0.05)。  相似文献   
118.
笔者总结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中国地方猪种在抗病性和免疫力方面优于国外猪种,但是对中外猪种抗病力差异的遗传基础和免疫机理却了解甚少。有推测不同品种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同可能在细胞因子和受体的表达水平上有所反映。本研究以抗病力强的大蒲莲和抗病力相对较弱的长白猪的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对6个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因子(促炎症细胞因子(IL8TNFα),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和干扰素(IFNAIFNG))和1个最具代表性的模式识别受体(TLR4)基因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外周血液中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基因进行品种和母猪效应分析,为了解中外不同猪种的免疫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大蒲莲(104头)和长白(171头)35日龄仔猪的外周血,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法,首先对6个常用的候选内参基因(ACTBGAPDHB2MTBPRPL4PPIA)利用geNorm 软件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筛选仔猪外周血RNA基因定量分析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然后利用该内参基因进行校正,对上述细胞因子和模式识别受体基因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外周血中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细胞因子和受体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中的表达量进行品种和母猪效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归纳为4个方面: 1.外周血样品中内参基因稳定性值M 从大到小依次为:ACTB(0.595)>GAPDH(0.571)>PPIA(0.469)>RPL4(0.466)>TBP(0.461)>B2M(0.440),选择表达稳定性最高的基因B2M作为内参基因对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校正。2.检测的6个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ΔCt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值分别为9.23-14.25和5.83-8.73;受体TLR4的ΔCt值的最大和最小值之间相差相对较小,大蒲莲和长白仔猪分别为5.03和3.82。3.大蒲莲和长白两品种间相比较,细胞因子在长白猪群体中的表达量平均值均高于大蒲莲群体,而受体TLR4的基因表达量在长白猪群体中的表达量低于大蒲莲群体;而且,大蒲莲群体内个体间细胞因子和受体表达量变异系数(平均31.43%)要大于长白群体(平均19.10%),这与大蒲莲选育程度低,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要大相一致。4. 品种效应分析表明除IL10外,其他6个目的基因的ΔCt值品种间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母猪效应分析表明母猪对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成功筛选了外周血基因表达分析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B2M),对常规饲养管理下大蒲莲和长白仔猪外周血中的主要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进行群体水平分析。本研究结果为了解中外不同猪种的种质特性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乳酸片球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乳酸片球菌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120头28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Ⅱ和Ⅲ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01%、0. 15%和0. 30%的乳酸片球菌制剂(乳酸片球菌≥1. 0×10~9CFU/g)。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 82%、15. 06%和11. 53%,料重比分别降低了6. 77%、10. 53%和8. 27%,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仔猪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磷的消化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 <0. 05)。乳酸片球菌使仔猪腹泻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 <0. 05),比对照组降低了51. 08%、69. 09%和55. 84%,腹泻指数也显著下降(P <0. 05),肠道中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增多而有害微生物大肠杆菌减少。综上,乳酸片球菌能够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长性能,日粮中乳酸片球菌的添加量以0. 15%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