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研究测定了烟台黑猪及烟台黑猪与鲁育杜洛克、大蒲莲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以大蒲莲猪×烟台黑猪组合最快,平均日增重比烟黑×烟黑提高8.45%(P<0.05);饲料报酬以杜洛克×烟台黑猪组合最高,料重比分别比大蒲莲猪×烟黑和烟黑×烟黑降低5.75%、13.73%。3个组合肥育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除脂肪率、骨骼率、L(亮度)值和剪切力组合间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脂肪率以烟黑×烟黑最高,比杜洛克×烟黑提高32.07%(P<0.05);骨骼率以杜洛克×烟黑最高,比烟黑×烟黑提高20.76%(P<0.05);杜洛克×烟黑L值最大,说明其肉色差,比大蒲莲猪×烟黑和烟黑×烟黑分别高6.27%(P<0.05)、5.51%(P<0.05);剪切力以杜洛克×烟黑最小,其次是大蒲莲猪×烟黑,分别比烟黑×烟黑降低38.78%(P<0.01)、35.40%(P<0.01)。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除苏氨酸、谷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组合间差异显著外,其他13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其中,苏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杜洛克×烟黑最高,分别比大蒲莲猪×烟黑和烟黑×烟黑提高13.21%(P<0.05)和10.09%(P<0.05)、14.05%(P<0.01)和6.23%(P>0.05)、7.81%(P<0.01)和4.55%(P>0.05)、11.46%(P<0.01)和8.70%(P<0.01)、6.56%(P<0.05)和2.93%(P>0.05);其他组合间差异不显著。4种脂肪酸含量除亚油酸外,组合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2.
转不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 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杨不同株系中稳定存在.转BtCrylAc的2个株系毒蛋白含量分别为0.012 7%和0.009 9%,具高抗虫性的株系pb29的毒蛋白含量高于中等抗虫性的株系pb17.转BtCry3A基因的5个株系毒蛋白含量为0.067 8%~0.152 1%,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BtCry3型的毒蛋白表达量非常高,是BtCry1型的10倍.用对鳞翅目害虫具高抗虫性和中等抗虫性的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 API)741杨株系叶片饲养鞘翅目害虫柳蓝叶甲,幼虫死亡率达到28.4%~42.8%,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基因的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用转BtCry3A基因741杨不同株系叶片饲养柳兰叶甲幼虫,均表现出高抗虫性,死亡率在2天之内均可达到100%;而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为0~42.86%,未表现出明显抗虫性,与未转基因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3.
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盐、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全球农业减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中,鉴定出许多新的抗逆蛋白质,揭示了参与胁迫耐受的蛋白质翻译后调控机制,增进了对于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分子机理的认识。综述了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了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聚肌胞(Poly I:C)是聚肌苷酸和聚胞苷酸的共聚物,能够模拟病毒感染后所形成的dsRNA,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利用Poly I:C作为免疫刺激剂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免疫刺激试验中Poly I:C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不同的Poly I:C免疫剂量和免疫刺激时间对猪PBMC各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Poly I:C进行免疫试验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为利用Poly I:C进行RNA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调控机理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长白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的PBMC和1﹕5稀释的EDTA-抗凝血,设置Poly I:C浓度梯度(0、10、20和40 μg·mL-1)和不同的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4、8、12和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Poly I:C免疫刺激下机体激活或者诱导表达的主要细胞因子(IL6,IL8,TNFα,IL10,IRF3,IFNαIFNγ)和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4)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利用Poly I:C对猪全血和PBMC进行免疫刺激试验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结果】猪PBMC中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受Poly I:C浓度和免疫刺激时间的影响。各基因具有特征性的表达量变化曲线,达到最高表达变化倍数的浓度和体外培养时间各不相同。对于两个干扰素基因IFNαIFNγ,最高表达量出现在Poly I:C免疫刺激培养4 h,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而其他5个细胞因子(IL6,IL8,TNFα,IL10IRF3)和2个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4)基因随着Poly I:C浓度的增加和免疫刺激时间的延长变化倍数逐渐增加,在Poly I:C浓度为20-40 μg·mL-1,免疫刺激时间为12-24 h达到最高表达量。但是,对于最高表达量出现在浓度20 μg·mL-1和培养时间12 h的基因,其在浓度为40 μg·mL-1和培养时间24 h表达变化量只有小幅下降。另外本研究还对比检测了1﹕5稀释血在Poly I:C免疫刺激下主要细胞因子和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全血中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整体表达变化倍数比PBMC低很多,特别是对于IL6IL8这两个PBMC中表达变化很大的基因,全血中表达变化量不仅很小,而且变化趋势相反。相对于PBMC,稀释全血完整地保存了机体的原始状态,但是利用全血进行免疫试验的主要缺点是抗凝剂保留在全血中。研究中EDTAK2抗凝剂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为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但是钙离子是细胞的重要信号分子,钙离子与EDTA的结合对后续的细胞功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全血中的某些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的等成分可能参与免疫细胞对Poly I:C免疫刺激的调节,减少了对Poly I:C免疫刺激的应答。【结论】(1)综合分析所检测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变化趋势,利用Poly I:C进行猪PBMC免疫刺激试验的最佳浓度和体外培养时间分别为20 μg·mL-1和24 h。(2)1﹕5稀释的EDTA-抗凝血对Poly I:C免疫反应反应小,与PBMC对Poly I:C免疫应答有不同的应答反应趋势。  相似文献   
135.
随着社会的发展,仪器分析在食品营养检测及安全控制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在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中,仪器分析存在内容难度大、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和仪器设备无法满足学生要求的问题。在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充分利用仿真资源和实验仪器、设计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并加强督促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进仪器分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6.
呼伦贝尔市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6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选取前一旬气温、降水、蒸发量和土壤水分四个因子,建立了呼伦贝尔市5月上旬~8月下旬0~40cm土壤水分动态预测模型,68.8%的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相对误差小于±10%的为77.8%,小于±15%的为84.3%;利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可用于预测呼伦贝尔市植物生长季各旬0~40cm各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7.
不同形态锰源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心肌锰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500只1日龄商品代从肉公鸡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形态锰源及锰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心肌锰含量的影响.试验鸡在1~7日龄期间饲喂不加锰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8日龄时选取432只体重相近的肉公鸡,采用4×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鸡按照平均体重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锰的基础饲粮(对照组)或者以不同形态锰源形式添加100、200mg/kg锰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4d.结果表明,添加锰源、锰水平及锰源与锰水平的互作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影响均不显著,但锰源和锰水平显著影响心肌锰含量(P<0.09),且中等络合强度有机锰源生物学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8.
不同解冻方案对牛冷冻精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冻是冷冻精子复苏的关键步骤,解冻方案的选择则是冷冻精子复苏的关键点。为筛选出适合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冷冻精液的解冻方案,本研究分别采用6种解冻方案对冷冻精液进行解冻并观察其解冻活率。结果表明,随着解冻温度的升高和解冻时间的缩短,精子活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解冻温度达到40℃,解冻时间为20s时,冷冻精子解冻后的活率达到最高。关于6种解冻方案对精液存活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38~39℃解冻30s方案时,精子存活6h的活率最好。  相似文献   
139.
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杜长鲁烟三元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杜长鲁烟阉公猪稍高,平均日增重比杜长鲁烟母猪提高1.08%(P〉0.05);不同性别杜长鲁烟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其中,平均背膘厚、脂肪率和骨骼率都以杜长鲁烟阉公猪较高,分别比杜长鲁烟母猪提高13.00%(P〉0.05)、19.18%(P〉0.05)和1.03%(P〉0.05);瘦肉率以杜长鲁烟母猪较高为66.90%,比杜长鲁烟阉公猪提高3.1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都以杜长鲁烟阉公猪组较高,分别比杜长鲁烟母猪组提高1.62%(P〉0.05)、1.75%(P〉0.05)、1.76%(P〉0.05)、0.16%(P〉0.05)、0.15%(P〉0.05);4种脂肪酸含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0.
利用呼伦贝尔市1961-2013年16个气象台站53年逐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对该地区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逐月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除了1月和12月部分台站呈下降趋势外,各站其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5、7、8、9月的上升趋势显著,最显著是8月,绝大多数台站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逐月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除了1月的满洲里、额尔古纳的变化趋势为下降外,各站其余月份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且除了1、2月和12月的西部几个台站不显著外,大多数台站各月都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其中3、4、5、6月最显著,均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12月中除了8月和9月的大部分台站的变化趋势为上升,绝大多数台站其余月份变化趋势为下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各地各月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比最高气温更明显,变化率平均约高出0.20-0.40℃·(10a)-1之间;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显著减小,是最低气温的升幅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所致;全市各站各月的气温日较差均在11-17℃之间,其中北部以及东部台站较大,在15-17℃之间,其余地区在11-1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