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早杂籼稻糙米代替玉米日粮对肉鸡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同来源出壳1日龄的爱拨益加肉用雏鸡4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10只。1组为玉米日粮组,2、3、4组依次以糙米取代日糖中玉米50%、70%、100%。采用对比饲养试验,试验期45d。试验结果:1、2、3和4组鸡试期末平均体重分别为1.980、2.067、2.206和2.325kg;日增重依次为42.7、44.7、47.8和50.4g;与对照(1)组比较,2,3和4组日增重依次提高4.7%、1  相似文献   
32.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有害生物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极大,森林生态系统对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详细的分析,研究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调节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3.
对动物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国家对饲用抗菌促生长剂禁令的颁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文章综合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对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进行了反思,结果发现:(1)某些饲用抗菌促生长剂(如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泰乐菌素和链阳性菌素类促生长剂维吉尼亚霉素等)对人类健康的耐药性风险似乎被人为夸大,系统的风险评估结论认为,养殖动物中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的使用对人类弯曲杆菌耐药性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维吉尼亚霉素促生长剂的应用也几乎不会对人类肠球菌耐药性造成很大的风险;(2)“病原菌耐药性从农场到餐桌转移”的命题似乎缺乏科学证据,目前虽然有证据显示动物体耐药菌会直接传播给那些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但动物体耐药菌通过食物链环节传播给人的证据尚不充分;(3)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并没有改变耐药模式,特别是禁用糖肽类阿伏帕星、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和四环素类金霉素等促生长剂后,动物体和人体耐药菌数量仍然有增无减、持续上升,其原因可能归咎于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较强的传播特性和氟喹诺酮类耐药弯曲杆菌较强的适应性,而四环素类治疗用药的增加也必然增加肠道细菌的耐药性;(4)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养殖业带了一定的损失,比如,使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升高,使养殖动物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使养殖原料和场地相应增加等;(5)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影响动物体肠道菌群发酵从而增加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几率从而增加了人体食源性病原菌的发病率。总而言之,决策的制定需要权衡利弊、因地因时制宜,综合考虑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耐药性风险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动物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健康的影响。结合中国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全球动物性产品需要程度,需要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寻找耐药性控制新措施;开展系统的风险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避免药物滥用,促进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34.
声频控制发生器对棉花生长影响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物理农业科学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植物经络系统新理论为基础,精确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根据植物生物声学特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处理,使植物匹配吸收,发生谐振,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和转化,从而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5.
一、试验目的为做好科学施肥工作,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示范,验证棉白金叶面肥在团场棉花上的增产效果,筛选出适合我区大面积应用的叶面肥。二、试验样品供试药剂:棉白金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对照药剂:清水。供试作物:棉花新陆早33号。  相似文献   
36.
试验以喹喔啉-2-羧酸(quinoxaline-2-carboxylic acid,QCA)及其与γ-氨基丁酸(ABA)的衍生物(QCA-ABA)为半抗原,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以QCA-BSA和QCA-ABA-BSA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结合物的结合情况,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分析抗体特性。结果表明,以QCA-BSA、QCA-ABA-BSA为免疫原制备的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2.8×104、6.4×104。2种抗体对QCA灵敏度低,IC50均大于10000 ng/mL,而对QCA-ABA的灵敏度高,IC50分别为14.2和7.75 ng/mL,特异性好,仅与3-甲基-喹喔啉-2-羧酸(12%)、卡巴氧(0.038%)和喹赛多(0.028%)有较低程度的交叉反应,与衍生试剂和结构类似物均无交叉反应(<0.01%)。该抗体为建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QCA残留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喹噁啉-1,4-二-N-氧化物类抗菌促生长化合物广泛用于畜禽生产和疾病防治,主要包括喹乙醇、卡巴氧、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因其毒副作用,卡巴氧和喹乙醇已被禁止或限制使用,中国相继批准了乙酰甲喹和喹烯酮的使用,并正在开发较为安全的喹赛多等同类产品。文章对喹噁啉类抗菌促生长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做一综述,主要包括短、长期毒性、遗传毒性和光敏毒性,为评价其安全性,指导其合理使用,避免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生长促进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同时传统抗生素的研发已进入瓶颈期,给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不安因素。这种情况下抗生素替代品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文章就抗菌疫苗、免疫调节剂、噬菌体及其裂解酶、抗菌多肽、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细菌致病力抑制剂以及饲用酶这8类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兽用抗生素替代品由于其局限性尚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只有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和继续开发完善抗生素替代品才能减少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从而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9.
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发生在CpG岛,通过DNA甲基化转移酶催化完成。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分化、遗传印记和肿瘤的治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论文概述了DNA甲基化基本概念,总结了DNA甲基化在生长抑制中的作用机制,包括降低生长相关激素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诱导细胞凋亡,阻止血管生成及抑制或激活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和活性,展望了DNA甲基化在揭示人类疾病机制,促生长药物和抗癌药物的研发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0.
吴芹  王玉莲  袁宗辉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1):3340-3350
抗菌药通过直接用药或用作饲料添加剂投入养殖业中,用于治疗或预防动物疾病。养殖业不当使用抗菌药,不可避免地造成抗菌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过量。微生物学法是最早用于抗菌药残留检测的方法,较其他检测方法而言,微生物学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高通量,广泛应用于牛奶、畜禽组织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为后期的化学分析确证法节约大量成本。文章主要综述了微生物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微生物学法在牛奶、可食性畜禽组织、鸡蛋、水产品、蜂蜜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残留检测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研制新微生物学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并对未来的微生物学法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