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蒋文明  曹学文  王国栋  刘帆 《油气储运》2012,31(8):591-593,647,658
介绍了几种砂沉积预测模型,包括均匀颗粒计算模型杜兰德公式以及非均匀颗粒计算模型卡察斯基公式、舒克公式、王可钦公式。以南堡35-2油田WHPB-CEP海底混输管道为例进行砂沉积预测计算,采用激光粒度仪对积砂进行粒度分析,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按照均匀颗粒计算得砂沉积的临界流速为1.931m/s,按照非均匀颗粒计算得砂沉积的最小临界流速为0.193m/s,均大于根据实际工况条件计算得到的水相流速0.12m/s,说明海管以目前的工况运行,存在砂沉积问题。积砂粒径的平均值为178.36μm,远大于滤砂网孔径对应的粒径63μm,说明经过长期运行,滤砂网磨损,导致过滤孔径增大。提出了降低清管器卡堵风险、防止携砂过度沉积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2.
马立克氏病是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本文从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致瘤基因、诊断技术、疫苗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3.
我国马立克氏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氏病是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本文从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致瘤基因、诊断技术、疫苗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我国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2014—2018年分离的5株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显示:5株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或112RRRKR/F117,具有强毒株的典型特征;病毒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2 nt,其F蛋白融合肽、七肽重复区和跨膜区,以及HN蛋白跨膜区、中和抗原表位等功能区有多处氨基酸变异。病毒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14—2015年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VII.1.1亚型;2016—2018年分离的3株病毒属于基因VII.2亚型,暗示此亚型毒株可能已逐步取代基因VII.1.1亚型,成为家禽中的优势流行毒株。本研究进一步掌握了我国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遗传特性,从而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掌握我国I类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分布及分子演化特征,2016—2019年,随机从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98个采样点,采集家禽口咽/泄殖腔双拭子样本、野鸟粪便样本和环境样本共45 458份,通过病毒分离和RT-PCR鉴定,共分离到I类NDV 558株。从时间分布看,2016—2019年I类NDV分离率分别为0.95%、0.89%、1.88%和1.37%,有增高趋势;从地理分布看,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离到I类NDV,主要集中于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从场点分布看,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I类NDV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场和屠宰场;从宿主分布看,I类NDV主要来源于鸡和鸭,少量来自鹅、鸽和环境样本;从基因型分布看,558株I类NDV属于2个基因亚型,其中1.1.2亚型为近年来我国流行的主要基因亚型。研究表明,我国I类NDV污染面广,宿主范围广泛,且存在2种基因亚型。研究提示,应加强I类NDV的免疫、监测,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抵抗力,降低病毒基因变异致毒力增强的风险。本研究为我国科学防控新城疫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6.
用RT-PCR方法对山东省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设计引物扩增出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谱系分析表明,除WF株外,其他分离株与国内大部分强毒株位于同一个谱系。序列分析表明,LY、QD、BZ、LC、TA、DZ、HZ、JN分离株VP2七肽基序均为S-W-S-A-S-G-S,在第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攻毒试验表明,LY株产生明显IBD病变,死亡率为40%(2/5),为强毒株,结果与序列分析一致。WF株与B87和Gt疫苗株位于同一谱系,VP2分子特征也与Gt弱毒株相同,攻毒试验显示WF株为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LY、QD、BZ、LC、TA、DZ、HZ、JN与国内分离的强毒株之间VP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3%~99.8%,与现行商品疫苗毒株B87和Gt的VP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1~96.2%和94.5~96.9%;WF分离株与国内分离株之间VP2氨基酸同源性为95.6%~99.2%,与疫苗株B87和Gt株VP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9.6%。本文对山东省流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对病毒的基因组学和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此研究对了解本病的流行现状,分析病毒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免疫接种在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影响疫苗效率的因素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本文对当前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载体疫苗、减毒活疫苗的使用状况和研究进展,以及影响疫苗效率的因素(免疫持续期、疫苗的抗原匹配性、疫苗生产、佐剂、母源抗体干扰)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近年来禽流感(AI)与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化以及对其的重新认识,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易感性与在人群中的流行。同时对特种禽鸟禽流感作了新的概述,至今已证实约有50种以上特种禽鸟感染AIV,并出现大批驯养的、观赏的、野生的禽鸟发病死亡。同时,对我国大陆地区动物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兽用抗体制品制造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兽用抗血清、卵黄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以实例对制品的理论、制造技术和应用作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0.
2008年7月末,我国青岛即墨地区患病的虎皮鹦鹉幼雏出现体重下降、脱羽和羽毛变形萎缩、鸟喙变形及胸腺结构变异等症状,怀疑为鹦鹉喙羽病(PBFD)。利用PCR对濒死鹦鹉进行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的检测,并对扩增的C1基因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有两只检测为PBFDV阳性,B last分析发现,QD-CN08株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PBFDV分离株C1基因同源性为82%~93%,进化树分析表明与日本的毒株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鹦鹉喙羽病,此病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