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穴位接种IBD双价细胞苗鸡的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日龄滨白鸡后海穴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苗,采用免疫荧光组化跟踪抗原定位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监测,以评价其免疫效果,同时与口服和肌肉免疫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穴位免疫优于口服免疫和肌肉免疫,本文穴位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用我国分离的牛流行热病毒静脉接种93头牛,接种牛都出现暂时热、气喘和跛行等临床症状。体温下降后2~10天分批追杀作病理学检查。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浆液-纤维素性关节炎(病变出现率为总头数的59.1%);间质性肺气肿(31.5%);支气管肺炎(8.7%);肾灶状坏死或贫血性梗死(68.8%);免疫器官病变和出血性素质较轻。免疫荧光技术证明肺内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肾细尿管上皮细胞以及脾、淋巴结滤泡外散在的巨噬细胞胞质中有病毒性抗原。病变的发生率及病变程度以奶牛为重,本地牛、黄牛次之。全身各器官小脉管内皮细胞普遍肿胀,有的增生、脱落,甚至闭塞管腔,荧光抗体染色证明少数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也呈阳性反应。本文就上述病变产生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对接种马传贫白细胞苗后22个月的两匹马用免疫荧光法做了组织内病毒抗原的测定,用组织学和细胞化学法做了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和定量的观察.结果表明,6~7岁龄的免疫马胸腺比2~3岁龄健康对照马重3.2倍,股骨红髓增生明显,淋巴结、脾脏滤泡增多、体积增大、生发中心扩大,胸腺和胸腺依赖区淋巴细胞母化、增殖,各免疫器官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成熟细胞及巨噬细胞数均较健康对照马显著增多。脾门淋、脾脏、骨髓等少数巨噬细胞胞浆见有病毒性抗原,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附着不定型的荧光反应强度不一的物质.本文对疫苗的免疫性质、病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反应之间关系及疫苗的免疫机理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5.
26.
用新疆山羊BTV细胞接种健康山羊和绵羊,表现体温升高;白细胞和外周血中的T、B淋巴细胞持续下降;淋巴结、脾、舌、颊、肺动脉及胎儿的相应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红细胞和各靶器官有明显BTV抗原存在.结果表明,该病起引起的特异性变化,与我国云南、四川、湖北BTV有一定差异,而且绵羊的致病性高于山羊.同时表明,BTV可以通过母体胎盘引起胎儿靶器官的病理损伤,提示了BTV感染与流产的关系,在国内山、羊蓝舌病病理形态学的研究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27.
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家兔外周免疫器官β-内腓肽(β-Ep)进行定位研究.β-Ep阳性反应细胞存在于T淋巴细胞区,而B淋巴细胞区不存在。推恻β-Ep对外周免疫器官调节作用是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的。在T淋巴细胞区即有细胞膜上的β-Ep阳性细胞反应,又有细胞浆内β-Ep阳性细胞反应,说明β-Ep对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可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8.
鸡新城疫V4株油乳剂灭活苗接种1月龄SPF来航鸡,进行了正常免疫剂量的安全性试验和接种前后血凝抑制抗体效价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9.
30.
接种马传贫疫苗地区琼扩阳性、班点试验阴性4匹马.属慢性活动型传贫马;其生物学试验的8匹马,一匹呈现急性型传贫的病理变化,一匹为亚急性型传贫病理变化,5匹为慢性活动型传贫病理变化,一匹为慢性静止型传贫病理变化.斑点试验阳性、琼扩试验阴性的2匹马.无传贫病理变化.为Ⅱ型免疫马;其生物学试验的2匹马亦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