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本文对产毒素D型多杀巴氏菌(PmD)和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b)实验感染仔猪引起的萎缩佳鼻炎(AR)作了比较病理学研究。单用产毒素PmD滴鼻感染的6头仔猪仅出现轻度的AR病变,但鼻粘膜用稀醋酸处理后再感染这种菌的4头仔猪则病变严重。产毒素PmD与Bb混合感染的8头仔猪产生了重度乃至完全的鼻甲骨萎缩。单纯Bb感染,攻击剂量低时(3头)呈现中度AR病变,随攻击剂量增大(8头)病变明显加重,与两菌混感组相似。组织学检查发现鼻甲骨和鼻中隔的病变与毒素刺激骨吸收、抑制骨样接合和骨再生障碍有关,未见炎性反应。单纯产毒素PmD感染(包括醋酸予处理)的仔猪鼻甲骨和鼻中隔上皮有明显化生现象,而单纯Bb感染及其与产毒素PmD混合感染的仔猪则见有不同程度的立方或鳞状化生现象,且粘膜及粘膜炎性反应也较前者明显。此外,还发现一些其它器官两菌共有的病理变化,包括肺轻度的细支气管周围炎,扁桃体,特别是隐窝上皮的变性、坏死、细胞浸润,脾鞘动脉外膜结缔组织增生、组织结构紊乱等病变,其病变的程度与鼻腔病变程度相呼应。文中就这两种细菌感染致AR病变的差异进行了讨论,除进一步肯定了Bb致AR病变作用外,还提出了产毒素PmD在AR发病中加剧病变作用的病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63.
64.
用新疆山羊BTV细胞接种健康山羊和绵羊,表现体温升高;白细胞和外周血中的T、B淋巴细胞持续下降;淋巴结、脾、舌、颊、肺动脉及胎儿的相应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红细胞和各靶器官有明显BTV抗原存在,结果表明。该病毒引起的特异性变化,与我国云南、四川、湖北BTV有一定差异。而且绵羊的致病性高于山羊,同时表明,BTV可以通过母体胎盘引起胎儿靶器官的病理损伤,揭示了BTV感染与流产的  相似文献   
65.
穴位注射马传贫弱毒苗马22匹,分别在注苗后2、3、6个月用马传贫强毒攻击,3个月后迫杀。经病理学与免疫形态学联合检查表明,攻毒马有三种类型形态学改变:第Ⅰ种有较典型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减少,且变性、坏死;第Ⅱ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内有铁反应;第Ⅲ种类型马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据此查明2个月攻毒马1匹,出现第Ⅰ种类型形态学改变,3个月攻毒马80%以上呈现Ⅱ、Ⅲ类型反应,与疫苗皮下注苗6个月再攻毒效果相仿,表明穴位注苗具有缩短免疫发生时间的效果。但穴位注射6个月攻毒的马出现Ⅰ型,变化例数较多(33%),病理变化较明显,免疫反应有下降趋势,本文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6.
67.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脾淋、蛋白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贴在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第三类的为泡沫样无定型荧光,主要存在于肾细胞管管腔中,本文就弱毒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理,弱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及机体免疫状态关系,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免疫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马与驴免疫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用蓝舌病病毒云南株强毒攻击绵羊,对其颊部进行了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颊粘膜棘细胞层严重损伤,表现为棘细胞核浓缩,崩解,线粒体肿胀变圆,乃至破裂,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间桥断裂,形成大量空泡;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翘起,脱离基膜,内皮细胞内也可见大量空泡;在攻毒后期,固有层有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原纤维增多且排列紊乱。上述病理学变化说明,蓝舌病病毒云南株主要危害绵羊颊棘细胞层和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其损伤,从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可能是在绵羊颊棘细胞和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的,颇棘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是蓝舌病病毒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69.
家禽的骨骼疾病(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国内首次报道山羊蓝舌病病理学动物蓝舌病是经库蠓传播的一种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他动物的非接触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BTV)对绵羊的致病性研究较多,对山羊的致病性研究得很少,而且结果也不一样。在新疆动物蓝舌病血清学调查时,作者发现,山羊蓝舌病阳性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