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作者从非典型猪瘟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其病因,并提出了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2.
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犬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报告,狂犬病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目前约有90多个国家流行此病,而以亚、非、拉地区最为严重。自1997年至今,我国狂犬病对人的危害持续上升,其病死率和死亡人数均居人类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前2位之内,中国狂犬病病人约93%由家犬引起,6%由猫引起,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猪和老鼠引起。目前,狂犬病疫区呈由南向北扩展趋势。为了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本项目对2种兽用狂犬病(ERA株)活疫苗和3种进口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3.
就细胞型朊蛋白PrP^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朊蛋白的生理功能、致病性朊蛋白PrP^s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朊病毒的外周致病机理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化学因子与朊病毒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朊病毒从外周到中枢的转运机制、入侵门户、血液传播及朊病的其他病理标志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及一些免疫抑制病的影响,猪病感染多呈混合感染,其流行症状和病变多呈非典型的趋势,流行势态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单凭临床诊断已经非常困难。鉴于以上原因,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进行猪病诊断时除进行常规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外,还着重加强了猪病的病原学PCR快速诊断。猪病病原学PCR诊断数据对于复杂猪病的快速确诊、流行规律与趋势、疫苗防疫效果分析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根据本中心2006年全年猪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及临床常规诊断结果对2006年猪病的发病特点、病因及防控…  相似文献   
25.
目前,肿瘤预防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是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作为福安特注射液主要成分的熊果酸,1990年就被日本列为最有希望的肿瘤预防药物之一。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是熊果酸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同时也具有其他广泛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6.
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禽场的鹅进行了病理学观察,证实此场鹅禽流感在剖检上以眼结膜潮红出血;心肌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胰腺有白垩状或透明坏死点;胃肠出血等为特征。组织学观察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为主要病变,揭示了鹅禽流感的病理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7.
动物海绵状脑病是一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一系列致命性神经退行性变化的疾病,包括人的新型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库鲁病(Kuru)等,动物的羊痒病(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BSE)、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等多种疾病。 Prusiner教授提出,该类疾病的感染因子是一种不含有核酸的淀粉样蛋白颗粒,并命名为Prions(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目前的研究表明,朊蛋白疾病的传播是由于哺乳动物食用了含有Prion蛋白感染因子的饲料而导致发病,如牛食用了含有痒病因子的肉骨粉发生疯牛病。然而,痒病致病因子只能传染给牛,不能传染给人类;但是经过中间宿主牛以后,该致病因子便可以传染给人类。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目前还不明确,有专家指出可能与Prion蛋白不同株系基因序列的变化有关。因此对动物海绵状脑病种间屏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根据已报道正常哺乳动物朊蛋白(Pr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了德州驴的PrP基因,将其克隆到T-Vector。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德州驴PrP基因片段为767 bp,该基因内无内含子,包含了驴PRNP完整编码区序列,编码256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推测其分子量约34 ku。通过对德州驴朊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7种动物的比较,我们发现有3个区域变异较大,分别与种属屏障和潜伏期有关。经推测驴的PrP基因型是ARQ型,对羊痒病中度敏感,但是至今没有马属动物感染羊痒病的报道。这为TSE种间传播的突破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9.
金黄地鼠是研究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理想模型动物之一,其脑组织内朊蛋白基因动态表达数据的测定对探讨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子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不同年龄金黄地鼠大脑、小脑、丘脑和脑干PrP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结果发现,脑的四个检测部位都呈现高的表达量,但是同一年龄段不同组织每纳克总RNA中朊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和每毫克组织中朊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的差别,不同组织在不同年龄出现表达高峰。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探讨朊蛋白的基本功能和脑组织在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0.
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中胰蛋白酶消化分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中胰蛋白酶消化分离法的最佳条件,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在不同的胰蛋白酶消化条件下分离培养神经元,通过细胞形态观察以及染色计数比较不同消化条件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5%胰蛋白酶,37℃,5 min消化分离的神经元活性较好,细胞产率也较高。在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时,采用0.25%胰蛋白酶,37℃,5 min可消化分离到单层、生长活性较好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