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影响家蚕AFLP-银染法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近年来它与银染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实用性。作根据长期的实验经验和教训,对影响AFLP-银染技术的一些因素如DNA的质量、酶切的效果、引物和接头的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AFLP-银染技术关键之处在于模板DNA的准备和酶切以及引物的选择。PCR扩增、电泳和银染检测对图谱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相应对策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地膜旱管稻密度对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杂交稻汕优559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了地膜旱管稻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密度与分蘖成穗率、粒顺比、干物质生产量等群体质量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型的曲线变化关系,过大或过小都会因成穗数、穗粒数的变化而影响产量。汕优559适宜密度为18.0 ̄19.5万穴/hm^2,其分蘖成穗率高、粒叶比大、中后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强,易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3.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已经成为基因组操作的强有力工具。来自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是丝氨酸重组酶家族的一员,可催化2个不同的识别位点attB和attP间发生有效的单向性重组。总结了φC31整合酶可能的重组机制以及在人类细胞、小鼠胚胎干细胞、果蝇和植物等真核生物基因组操作上的应用,并对该系统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φC31整合酶系统有望成为高等生物基因功能分析、转基因标记删除、生物合成等研究领域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为此也简要介绍了家蚕个体水平上φC31整合酶介导的盒式交换的研究进展,期望能为家蚕基因组的操作技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4.
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市降雨偏多,湿度大,温度适宜,桑树主要病虫繁殖快,各地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25.
重庆市去冬今春降水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越冬果桑菌核病菌核的萌发.经西南大学桑树病虫测报点的观察调查,于2017年2月13日在果桑园内发现已萌发的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子实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今春桑椹菌核病防控工作,为此特提出以下防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6.
以新选育果叶兼用品系‘嘉陵40号’桑椹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桑椹的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并分析花青素合成相关酶基因、Rubisco编码基因和脱镁叶绿酸 a加氧酶基因( PaO)的表达差异。花青素含量随着桑椹发育逐渐上升,叶绿素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酶基因随着桑椹发育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 Rubisco编码基因 RBCL和 RBCS表达量逐渐降低,PaO1和 PaO2的表达量都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表达模式。使用ABA、乙烯利和1-MCP等试剂处理桑椹,经分析在生化上ABA和乙烯利能促进花青素合成,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在基因表达上能促进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 Rubisco 编码基因的表达;1-MCP 能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并对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表达也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进行喷洒。施用95%草甘膦500倍稀释药液和70%甲基硫菌灵620倍稀释药液1 d后明显可见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开始萎蔫干枯,子囊盘向上卷起,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子实体和子囊盘的杀灭作用更为明显,施药4 d后,3种类型桑椹菌核病菌子囊盘完全腐烂失活。另将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置于含有草甘膦或甲基硫菌灵的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48 h后,检测药液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对3种类型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对照70%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5%草甘膦对桑椹菌核病3种类型病原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建议发病桑园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8.
温度对AFLP银染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家蚕AFLP分子标记多样性的研究中发现温度对AFLP—银染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以湘晖与872杂交的91个F2个体为材料,对AFLP银染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温度试验结果显示:在25℃左右进行胶板的前期处理和凝胶的制备为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29.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AFLP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AFLP技术和统计学分析原理 ,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10个不同地区野桑蚕和 33个家蚕品种以及 5个作为外群对照的柞蚕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 (0 0 0 0~0 419)与家蚕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 (0 0 0 0~ 0 40 6 )相似 ,而家蚕与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35 5~ 0 5 32 ) ,明显地小于家蚕与柞蚕 (0 76 1~ 0 86 5 )和野桑蚕与柞蚕 (0 776~ 0 839)之间的遗传距离 ,进一步证明了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聚类分析发现 ,中国一化种与二化种聚类在一起 ,中国二化种与热带种聚类在一起 ,热带种不与一化种聚在一个类群 ,这一结果证明中国二化种在进化上介于一化种和热带多化种之间  相似文献   
30.
根据同源比对,从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数据库(morus.swu.edu.cn/morusdb/)中鉴定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MaUFGT)家族成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MaUFGT在桑树各组织和发育期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发育成熟,MaUFGT1、MaUFGT2和MaUFGT3的表达模式相似,均呈上升趋势;在从顶芽依次向下不同叶位中,3个UFGT基因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在幼茎皮层和托叶中大量表达,幼茎表皮和木质部、叶柄中表达量较低,有的甚至不表达。MaUFGT2的表达量在3个基因中都是最高的,推测其是该基因家族的主效基因。从桑树品种‘嘉陵40’成熟果实中克隆了UFGT2基因,命名为MaUFGT2,登录号KP455729.1。其c DNA全长为1 386 bp,编码461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1 k D。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所编码蛋白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不高。将MaUFGT2克隆到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5 k 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上清液中也有少量表达。MaUFGT2蛋白经纯化和复性后,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该蛋白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体外酶活性鉴定MaUFGT2能够催化UDP葡萄糖转移至槲皮素形成槲皮素3–β–D–葡萄糖苷,验证了其具有糖基转移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