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林业   261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85篇
  336篇
综合类   1587篇
农作物   190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461篇
园艺   506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ER IC-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22个供试平菇菌株和对照香菇菌株中,ER 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的水平上,23个菌株聚类成8大类群:糙皮侧耳栽培菌株分别归属第1和第2大类群;秀珍菇5号、4011、白灵菇2号、杏鲍菇、鲍鱼菇和香菇分别独立地聚类为不同的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20时,鲍鱼菇和香菇聚类在一起,其他平菇菌株聚类在一起.这表明ER IC-PCR技术可以应用于平菇栽培菌株的鉴定,但也说明该技术在食用菌分类鉴定应用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食用菌需要多相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52.
综述了黑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着重探讨了黑木耳多糖,并展望了黑木耳保健品产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3.
粘度是黄芪多糖提取、加工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溶液温度、黄芪总糖含量、浸提温度是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粘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粘度越大,温度变化对其影响越显著;黄芪总糖含量低于300mg/mL或高于1000mg/mL时,溶液温度对粘度影响较小;浸提温度超过70℃后,不同粒度物料浸提液的总糖含量未增而粘度明显增大,黄芪多糖浸提温度不宜超过70℃.  相似文献   
54.
为了实现椰糠基质有效氮含量的快速实时检测,基于漫反射光谱设计了椰糠基质有效氮近红外检测仪。该检测仪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前处理装置、气力输送装置、重力式沉降样品室、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样品回收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制备了不同有效氮含量的椰糠基质样本135个,采用研制的检测仪获取了样本原始光谱数据,并建立了椰糠基质有效氮含量的最优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其校正集相关系数和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和0.96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025 mg/(100 g)和15.757 mg/(100 g),残差预测偏差为3.72。基于MFC开发工具,采用C/C++语言开发了检测仪硬件控制及实时检测分析软件界面,将建立的最优有效氮光谱预测模型移植到软件程序中,实现了椰糠基质有效氮近红外检测仪功能硬件控制及有效氮检测的一键式操作。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研制仪器预测值与国标测量值相关系数为0.883,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18.605 mg/(100 g)。该检测仪实现了椰糠基质有效氮含量的快速实时检测,并且预测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快速评价椰糠基质养分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5.
为实现褐菇高效、精准、快速的自动化采摘,针对工厂化褐菇的种植特点,提出一种基于YOLO v5迁移学习(YOLO v5-TL)结合褐菇三维边缘信息直径动态估测法的褐菇原位识别-测量-定位一体化方法。首先,基于YOLO v5-TL算法实现复杂菌丝背景下的褐菇快速识别;再针对锚框区域褐菇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去噪、自适应二值化、形态学处理、轮廓拟合进行褐菇边缘定位,并提取边缘点和褐菇中心点的像素坐标;最后基于褐菇三维边缘信息的直径动态估测法实现褐菇尺寸的精确测量和中心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帧图像平均处理时间为50ms,光照强度低、中、高情况下采摘对象识别平均成功率为91.67%,其中高光强时识别率达100%,菇盖的尺寸测量平均精度为97.28%。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YOLO v5-TL结合褐菇三维边缘信息直径动态估测法可实现工厂化种植环境下褐菇识别、测量、定位一体化,满足机器人褐菇自动化采摘需求。  相似文献   
56.
基于迁移学习和双线性CNN的细粒度菌菇表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细粒度菌菇进行表型识别,在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细粒度图像识别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双线性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菌菇识别方法。利用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结合双线性汇合操作,提取菌菇图像数据的细粒度特征,采用迁移学习将ImageNet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参数迁移到细粒度菌类表型数据集上。试验表明,在开源数据集和个人数据集上,识别精度分别达到87.15%和93.94%。开发了基于Flask框架的在线菌类表型识别系统,实现了细粒度菌菇表型的在线识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57.
不同基质栽培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腐熟玉米秸、麦秸、菇渣、锯末等农产废弃物添加土壤后配成有机基质进行番茄栽培试验,探讨不同基质栽培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和根系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植株同化产物积累增加,番茄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呼吸速率均显著提高。有机基质栽培Fv/Fm、ΦPSⅡ、qP显著升高,P-H++ATPase、P-Ca2+-ATPase、V-H+-ATPase、V-Ca2+-ATPase活性提高。有机基质栽培番茄通过提高根系质膜和液泡膜ATPase活性、增加番茄的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提高Fv/Fm、ΦPSⅡ、qP,提高光化学效率,增强营养吸收,从而促进番茄生长和同化物形成。  相似文献   
58.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香魏菇液体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魏菇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其中碳源以葡萄糖较好;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牛肉膏为较佳氮源。  相似文献   
59.
虫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虫草是一类重要的药用真菌,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种类虫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研究。对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核苷类物质(虫草素、腺苷等)、虫草多糖、D-甘露醇、甾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60.
克雷伯氏菌胞外多糖的制备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血清型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菌株液体发酵,制备胞外多糖,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分析方法分析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菌株K26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高,培养48h和72h的产量分别为3.11mg/ml和3.89mg/ml;各实验菌株的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包括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