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2008年4-5月对洛河野生鲹鲦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共收集样本145(雌44,雄101)尾.测定成熟雌鱼体长(L)、体重(W)、年龄(A)、空壳重(BW)、卵巢重(GW)、怀卵量等指标,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并计算出鲹鲦的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重相对生殖力(FW)、肥满度(CF)和成熟系数(GSI)等,用6种数学模式拟合了鲹鲦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成熟雌性鲹鲦由0+-3+龄鱼组成;②个体绝对生殖力(F)范围为1937-39563粒,平均843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范围为190-2586粒/cm,平均735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范围为110-865粒/g,平均383粒/g;③其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都呈抛物线函数相关,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抛物线、直线和抛物线函数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它们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往研究表明,福建近海的蓝圆鲹分属2个地理种群,即东海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种群。为研究这两个群系的遗传结构,对蓝圆鲹闽东(30尾)和闽南(32尾)种群进行了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种群62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6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64个。闽东和闽南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2.70%、58.97%,0.1875、0.1809和0.2878、0.2763。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说明种群遗传结构尚未遭到明显破坏;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蓝圆鲹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而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Nm显示2个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种群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和位点差异数分布显示2个种群有基本相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蓝圆鲹闽东和闽南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因此可将福建海域的蓝圆鲹划归同一个管理保护单元。较强的扩散能力及海洋环流可能是造成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为加深对南海北部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种群的结构特征认识,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蓝圆鲹的生物学数据,对该区域内蓝圆鲹群体的体长与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的组成与季节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蓝圆鲹体长范围78~248 mm,平均体长146 mm,...  相似文献   
24.
分别以配合饲料与蓝圆鲹饲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观察其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点带石斑鱼摄食后水体中的氨氮(NH3-N)、亚硝酸氮(NO2-N)、总磷(TP)含量随着其摄食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3-N含量在鱼摄食后10-14h内达到高峰,NO2-N、TP含量在鱼摄食后14~18h达到高峰。试验组水体中的NH3N含量、NO2-N含量在排泄高峰期低于对照组(P〈0.01),1TP含量在排泄高峰期也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5.
鲹科鱼类在传统形态分类与分子遗传水平构建的系统分类存在争议,本文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Pomadasys maculates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 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和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1)支持鲹科下设四个亚科(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鰆鲹亚科)阶元的分类系统;(2)所测种类鲹亚科鲹属下不宜设亚属分类阶元;(3)及达副叶鲹与丽叶鲹亲缘关系近,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碱基只有1.07%的差异,未达到分属水平,应同属于副叶鲹属的两个不同种,并建议丽叶鲹的中文名用“丽副叶鲹”。  相似文献   
26.
蓝圆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勤 《海洋渔业》1984,6(3):108-108
<正> 蓝圆鲹属鲈形目、鲹科、圆鲹属。俗称棍子鱼、滚子鱼、黄占、池鱼(广东)、鲃(鱼良)鱼(福建)。体呈纺锤形,稍侧扁。脂眼睑发达。仅瞳孔中央露出一长缝。上下颌各有一列细牙;犁骨牙群呈箭头形,腭骨和舌面中央有一细  相似文献   
27.
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动物分布与鲐鲹渔场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鳀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为了进一步拓展海洋鱼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以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酶解改性得到溶解性良好的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blue round scads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BPIH),并研究其对大米淀粉(rice starch, RS)短期老化的抑制作用。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改性工艺制备BPIH,并分别按RS的3%、6%、9%(质量/质量)进行添加。通过测定RS的凝沉性、动态粘弹性、热学特性以及微观结构分析评价BPIH的抗淀粉老化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条件为:酶底比5000:1(U/g)、酶解时间3 h、料液比1:3.81、酶解温度46.36 ℃、酶解pH 6.30,氮溶指数(NSI)实际值为85.41±0.82%,与预测值86.37%接近。该酶解条件下BPIH水解度达到21.62%。BPIH中小于1000 Da的肽占79.94%,主要为小分子低聚寡肽。加入BPIH可以减弱RS的凝沉现象,降低RS在4 ℃保存过程中的储能模量(G"),显著降低老化后RS的峰值温度(Tp)和焓值(ΔHr)(P <0.05);加入BPIH的大米淀粉,老化后微观结构有较大孔洞,提升了淀粉糊化后保留内部水分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BPIH能够抑制RS在4 ℃保存期间凝胶网络和微晶结构的形成,同时可能限制了淀粉分子间的聚集,抑制或延缓RS的短期老化。本研究为蓝圆鲹分离蛋白酶解物在食品蛋白配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
2种LED灯光诱蓝圆鲹和竹筴鱼的渔获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节能减排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在中国沿海海域做了白光(偏绿光)发射二极管(LED)水下灯和蓝紫光LED水下灯集鱼试验。对比2种等光能LED集鱼灯周围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的渔获,对渔获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表明,白光LED灯对蓝圆鲹的光诱效果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白光LED灯对竹筴鱼的光诱效果极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海上试验结果证实,在实验室水槽中所得的光诱鱼试验结果对海洋捕捞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测定广东湛江海域16种野生鲹科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方法 用0.5%硫酸-甲醇溶液将鱼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结果16种鲹科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9.59%~55.45%、9.45%~37.27%、20.35%~47.89%.结论 湛江海域16种鲹科鱼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