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试验利用染色体银染技术,对纯隐性黑色互助猪、纯显性白色约克夏及其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和杂交三代的体细胞分别进行核仁区染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的Ag-NORs平均数与毛色之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r=0.945).  相似文献   
62.
本文用核仁组织区银染法对西北地区4个品种42头猪Ag-NORs的数目和分布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猪的NOR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区,每个细胞Ag-NORs的分布范围在1~4个之间。杜洛克、巴克夏、关中黑和八眉猪每个细胞Ag-NORs数平均为2.05、2.00、3.33和2.95个。Ag-NORs在品种、个体和细胞间具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猪的起源和杂交育种时所用亲本品种的血缘有关。同时,对八眉猪以及中国猪种的起源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选用新互合成母系猪及其亲本约克夏猪,采用逐代统计毛色表型频率的方法,研究了猪Ag-NORs与毛色的关系。结果表明:猪的Ag-NORs与毛色之间具有密切关系;Ag-NORs在纯黑和黑白花组内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纯白组个体间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4.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金定鸭染色体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核型研究结果表明:金定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NF=84(♂)或NF=83(♀),1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具有明显短臂,属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常染色体和W性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按大小顺序排列,Z为4号,W为7~8号。C-带研究发现:W染色体整条深染,极易识别。Ag-NORs研究结果表明:Ag-NORs常位于1号、2号、3号、6号染色体及Z染色体和一对小染色体上,Ag-NORs数目分布范围为1~6,平均每个细胞的Ag-NORs数雌鸭中为3.04雄鸭中为3.06。  相似文献   
65.
布氏石斑鱼的染色体核型、银染和C-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补充布氏石斑鱼细胞遗传学数据, 并为石斑鱼染色体进化研究以及石斑鱼遗传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 实验利用Giemsa染色、C-带和Ag-NORs方法对布氏石斑鱼的染色体核型以及异染色质和具有转录活性的核仁组织区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和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 其染色体组由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绝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呈异染色质带, 仅在第24对染色体靠近着丝粒的位置检测到银染带, 以上结果均表明, 布氏石斑鱼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66.
中国胭脂鱼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和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中国胭脂鱼(Myxiocyprinus asiaticus)的染色体核型和Ag-NORs显带;并以中国胭脂鱼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中国胭脂鱼的 DNA 含量.结果表明:(1)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数目2n=100,核型公式为10 m+4 sm+12 st+74 t, NF=114,未观察到次缢痕及随体,亦未发现有性染色体.(2)中国胭脂鱼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第1对染色体短臂上,间期核中Ag-NORs的数目为1~2个,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PI和DAPI作为荧光染料,得出中国胭脂鱼DNA含量分别为5.50±0.24 pg和6.16±0.03 pg.(4)中国胭脂鱼为四倍体,在特定的分类阶元中属于较原始的鱼类.  相似文献   
67.
68.
作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云南圭山山羊和红骨圭山山羊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两种山羊的染色体形态较相似,二倍体染色体众数为2n=60,其中常染色体29对全部为端着丝粒,X染色体相对长度介于1号与2号染色体之间为端着丝粒,Y染色体最小且为唯一的中端着丝粒染色体。两种山羊中都发现一定比例的体细胞染色体多倍体,比例分别为6.8%、9.4%。对2种山羊C-显带及G-显带的带型分析显示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采用RACE末端扩增方法,得到全长为3872 bp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 piwil2基因序列,命名为Vvpiwil2,开放阅读框(ORF)长为3192 bp,编码1063个氨基酸,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140 bp和540 bp。基于ExPASy、SMART、Signal4.1和NCBI的保守结构域(CDD)数据库在线分析对蛋白序列结构进行预测,推断Vvpiwil2编码的氨基酸分子量为118.6 kDa,理论等电点为9.02,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有3个结构域:ArgoL1结构域、PAZ结构域及PIWI结构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圆斑星鲽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仔稚鱼以及雌雄成鱼的不同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Vvpiwil2基因从胚胎发育早期至高囊胚期均大量表达,之后呈下降趋势,直至孵化阶段。由于胚胎从卵裂至囊胚时期的发育过程主要受细胞质成分引导,直至原肠早期,mRNA开始大量转录合成,实现由母源型向合子型的过渡,推断Vvpiwil2是母源性基因。孵化后仔稚鱼68 d时,Vvpiwil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表明Vvpiwil2的功能可能与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相关;Vvpiwil2基因在雌雄成鱼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推测Vvpiwil2基因在卵巢功能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圆斑星鲽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新的靶标基因,为建立全雌化苗种繁育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吕云云  毕颖杰  常青 《河北渔业》2019,(4):19-21,30
为探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量,本试验以0%、10%、20%、30%、40%的发酵豆粕添加在五组等蛋等脂的饲料中,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0%,9.81%,19.63%,29.44%,39.26%,标记为A、B、C、D、E共5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池15尾圆斑星鲽(49.0±1.0 g),经过10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A、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则逐渐升高,A、B和C组显著低于D、E组(P<0.05)。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B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且不会对鱼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过量则抑制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