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稻多倍化的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份常规水稻品种、4份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以及由其配制的32份杂种F1群体和32份杂种F2群体为诱导材料,采用种芽诱导加倍法进行多倍化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常规水稻品种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为诱导材料,其多倍化(同源四倍体)的诱导频率均很低(0.2%~1.2%);利用杂种F1群体为材料经过多倍化诱导和筛选后获得的诱导效果较好(2.0%~5.5%);利用杂种F2群体为材料经过多倍化诱导和筛选后获得的诱导效果最好(6.2%~12.0%).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率的表现与其二倍体原始材料的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水稻多倍化过程中以基因处于分离和重组状态的杂种F2群体为诱变材料有利于获得结实率比较高的同源四倍体水稻.  相似文献   
52.
Microspore response of three- way cross maize hybrid genotype 3AL/95 (Zea mays L.) was studied under simplified isolation and culture conditions. Fertile plant production was achieved through abundant plant regeneration. As a total, microspores of 160 tassels were inoculated and five sustainable microspore derived callus cultures (SMC) were obtained. Hybrid seeds (ML SC), which were produced by crossing of regenerates from two SMCs, gave rise to subsequent vigorous and fertile progeny. The response of the 3AL/95 and ML SC microspores was studied in three liquid culture medi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arly viability of microspores. Them N6M medium provided better survival of cultured microspores (p = 5%) than the ppN6M/89 and the YPM-G media. The pH 5.8 in mN6M medium revealed significant increase (p = 1%) in microspore viability as compared to pH 3.0. The ML SC microspores showed higher viability(30%) on the first day of culture in the mN6M than those of the3AL/95 (19%) but without improved rate of callus form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53.
采用L25(55)的正交试验设计,对葡萄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胚挽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培养基种类、接种时间、植物生长物质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胚挽救成苗率最重要的是接种时间,然后依次是IBA浓度、GA3浓度、培养基种类和6-BA浓度。获得了一批胚挽救实生苗,最高出苗率达到73.08%。  相似文献   
54.
1 Introduction  The common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L.( tbr,2 n=4 x=4 8) ,is a tetrasomic tetroploidwith a very narrow genetic base( Howard,1 970 ) h,to a large extent,limits the progress innew cultivar development.Fortunately,there are still rich germplasm in South America,theorigin center of potato.Potato has approximately 2 2 6 related tuber- bearing species( Harwkes,1 990 ) ,which constitute important reservoirs of genes for resistance to adverse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Most of th…  相似文献   
55.
本文旨在探究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生理特征和差异基因表达情况,为金叶榆关键调控基因的定位及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分子基础。试验以金叶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比较两者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金叶榆同源四倍体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二倍体,MD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 2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078个表达上调,205个表达下调。995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功能注释,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催化活性、结合和转运蛋白活性等密切相关;COG注释结果显示,主要注释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脂质运输和代谢;KEGG通路分析发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差异显著性最为明显,其中生长素、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富集基因数最多。参与代谢过程、催化活性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等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同源四倍体植株能源物质含量高、酶活提高及生长势和抗逆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6.
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0a的研究,培育出了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其生物学特性与原二倍体玫瑰香葡萄比较,具有生长势强,坐果率高,成熟期早,果穗大,品质好等特点,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57.
研究材料为黄花菜(HemerocalliscitrinaBar)二倍体“长嘴子花”和同源四倍体“HAC-大花长嘴子花”.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菜植株的形态结构既有一般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又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自身特点.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较,其器官巨型化,组成各器官的组织细胞也普遍随之增大,且其根尖分生细胞的核仁数,茎、叶和花瓣中的维管束数目也均增多,四倍体花粉粒明显大于二倍体,并常有异常花粉粒的产生.本文还对四倍体黄花菜高产优质与形态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黄花菜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形态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二倍体黄花菜诱变成同源四倍体黄花菜,一般表现花蕾增大、增重,品质提高.本试验用秋水仙碱处理黄花菜“长嘴子花”组培中所形成的球状体,诱导成变异试管苗.经鉴定和选育,首次获得食用黄花菜同源四倍体新品系.该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外部形态、产量性状、品质特性、细胞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9.
报告了 1头亚二倍体嵌合体的母猪 (4 0 3号 ) .在所检查的 19个中期相细胞中 ,染色体组型为 36,XX ,- 4D , 2rob(15 ;17)的核型有 4个 (2 1% ) ;37,XX ,- 2D , rob(15 ;17)的核型有 15个(79% ) .对其所产的 10头仔猪进行染色体检查 ,发现其中有 1头雄性仔猪 (4 87号 )为 36,XY ,- 4D , 2rob(15 ;17)的纯合子 ,有 1头雌性仔猪 (5 79号 )为亚二倍体 二倍体嵌合体 ,在其被检的 16个细胞中 ,有 2个为 36,XX ,- 4D , 2rob(15 ;17) (12 .5 % ) ,14个为 38,XX(87.5 % ) .其余 8头仔猪及配种公猪的染色体检查均为正常二倍体 38,XX(XY)核型  相似文献   
60.
用三种不同温度前处理和三种培养基相配合对7个从双单倍体马铃薯(S.tuberasumL,2n=2x=24)中随机抽取的品系进行了花药培养,选择出了较好的培养基和前处理的适宜温度及方法.从双单倍体花药中诱导产生胚状体及再生植株频率有所提高达27.5%和8.8%.倍性鉴定表明,从双单倍体诱导的胚状体分化的植株绝大多数为二倍体,而且多数为纯合体,说明这些胚状体来自己减数的配子,可能是由在胚状体发育过程中的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