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和 Ig G,Ig M,Ig 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 T细胞、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 ,表明 IBD疫苗免疫母鸡后 ,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 ,未免疫的子代雏鸡 ,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这与 IBDV感染雏鸡后 ,其免疫器官组织严重损害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94年9月南京市江浦县境内麻鸭发生疑似IBD,经用抗菌素与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死亡率达30%以上。1995年此病遍及该县6个乡镇及毗邻的安徽省乌衣、相官、汉河等乡镇,对养鸭业危害较重。通过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并经药物治疗验证,证实鸭群发生了IBD,且引起鸭发病的IBDV与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鸡新城疫(ND) 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IB) H120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B87弱毒株适当稀释后等量混合,经10日龄SPF鸡胚同胚接种联合培养,收获含毒鸡胚液和胎儿混合制成ND、IB、IBD三联活疫苗。接种7~14日龄SPF雏鸡7 d产生抗体,14~21d达到高峰,免疫期70 d以上,与单苗同步免疫并攻击强毒,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以10个使用剂量免疫SPF雏鸡,无ND、IB、IBD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其安全性和效力检验均达到相应单苗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Bursine-2,D_(78),TAD进行复制,免疫21日龄雏鸡,14天后AGD抗体阳性率达90%~100%,用从本地分离的S_(-9302)强毒1:10囊乳剂0.2ml/只滴鼻、点眼、口服攻毒,结果对照组100%发病,50%死亡,试验组100%保护,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雏鸡感染IBDV后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了雏鸡实验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其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光镜观察表明,在感染早期,淋巴滤泡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发生坏死,间质轻度水肿。感染后4d,淋巴滤泡皮质内的毛细血管呈一典型的出血带环绕髓质,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多已坏死、崩解。继之,整个淋巴滤泡呈网络状或囊状空泡。感染6d以后,固有膜内的网状细胞和毛细血管大量增生,新的淋巴滤泡形成。电镜观察证明,在感染早期,淋巴细胞质内的内质网与核膜扩张,线粒体嵴紊乱或空泡化。继之,淋巴细胞核液化,细胞坏死、崩解。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出现,其胞浆内含有大量吞噬体和吞噬泡。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及特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IBDV单克隆抗体为基础,成功的研制出IBDV快速诊断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IBD试纸与鸡的NDV、ALV、EDS-76、IBV、ILTV、MDV无交叉反应。IBD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敏感性与琼扩试验相比,则提高了32—64倍,能够识别不同的IBDV毒株包括强毒和弱毒。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对于人工感染IBDV鸡,感染后36h在感染鸡的法氏囊即可检出IBDV,从检测到获得结果仅需要1-2min,IBD试纸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等特点,不需要任何专业技能和其他试剂,实现了鸡病诊断的一步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建立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BDV抗原,证明该诊断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而且简便、快速。对52份病鸡各脏器病毒抗原检测表明,以法氏囊、盲肠扁桃体的检出率为最高。对人工感染鸡各脏器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脾脏首先出现病毒抗原。各脏器病毒抗原含量依次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脾脏>胸腺。  相似文献   
18.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京红雏鸡,同时免疫1日龄SPF雏鸡作对照,免疫后第9天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第28天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9天,免疫复合物疫苗组SPF雏鸡和京红雏鸡法氏囊均正常,BX株活疫苗组SPF雏鸡法氏囊出现了萎缩病变;免疫后第28天,对照SPF雏鸡和京红雏鸡的免疫复合物疫苗组、BX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2log2、8.5log2和 7.2log2、4.4log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中等水平母源抗体雏鸡效果很好,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用A、B、C、D 4种商品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估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10日龄SPF鸡分组后分别用A、B、C、D 4种商品化法氏囊病活疫苗按1羽份/只剂量接种免疫,21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85%、100%、100%;35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75%、95%、100%。免疫后抗体检测显示,抗体滴度水平D>A>C>B,抗体转阳速度A>D>C>B,免疫应激作用A、D>B、C。综合考虑疫苗免疫攻毒后各项指标的变化,A、D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为SPF鸡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1肌胃和腺胃的功能腺胃呈橄榄型,体积差异大,其主体细胞分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的pH值,使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黏膜细胞分泌黏液保护胃表面的上皮细胞不会被胃酸所侵蚀,防止食物磨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