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6 毫秒
41.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toxA基因序列(AF240778)设计1对引物,从猪源D型T+Pm中扩增出toxA基因片段(3858 bp),再根据toxA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ZQ(1084 bp)、ZH(1092 bp)、HM(906 bp)3个分段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发现ZQ、HM基因的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分别为75、50 kDa,ZH基因不表达。动物试验结果表明,HM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及一定的生物学活性,而ZQ重组蛋白没有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及生物学活性。通过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抗毒素的阳性猪血清,结果表明,HM重组蛋白较天然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2.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 Pm)是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对 T Pm的检出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是根除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关键。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是一种皮肤坏死毒素 ,也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有丝分裂原 ,单独就可引起细胞 DNA的合成及分裂。基于此毒素的特性 ,已经建立了诸如豚鼠皮肤坏死实验、小鼠致死实验、细胞促生长实验、胎牛肺细胞毒性实验、EL ISA及 PCR等方法来检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人们对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活性的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疫苗也逐渐向更安全、有效的毒素疫苗发展。文章主要对 T Pm的检测方法、毒素生物学活性及疫苗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3.
参考GenBank中兔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的fim2的基因序列,应用Premier 5.0软件在二者高度保守区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参考菌株进行PCR扩增,分别能从各自的基因组中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44bp和425bp的特异性DNA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为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fim2基因序列。该方法对波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4×102 CFU,对巴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6×101 CFU。对兔源性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扩增结果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鉴别诊断兔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以及2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4.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Pm的PlpB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m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反应条件为63℃,20 min.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为25 cfu/mL;与大肠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无任何交叉反应.采用建立的LAMP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临床54份分离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31份为阳性,23份为阴性,二者符合率为100%.该方法的建立为Pm在临床上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5.
光海红  赵玉军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8):0004-I0007
某市野生动物园一只年仅3个月的长颈鹿突然发病死亡。死前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有背脖反应。剖检发现主要以败血症变化为主。肺部淤血、水肿,出现虾肉样变,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液体;肝脏呈暗褐色,肾脏质脆,结构十分清晰;胃黏膜肿胀充血,也有点状出血点,肠黏膜有出血点;脾脏不肿大。心冠脂肪大面积点状出血,左右心室静脉有出血点。作者采用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该病病原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验,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鉴定该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46.
青海省刚察县某牦牛产业基地牦牛发生咳嗽,鼻孔有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疾病。为快速确诊发病牛的致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从发病和病死的牦牛中,采集鼻腔拭子和肺脏、胸腔积液,利用PCR方法进行分子鉴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此牛场中引发肺炎的病原是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殊异支原体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测序结果显示5个有效样品中鉴定的为完全相同的病原,P.multocida-GC1的Kmt基因与参考序列中国株CP031554/3/2/1同源性在99%以上,M.dispar-GC1与参考序列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在97%以上。同时在遗传进化角度再次分析确认了鉴定的P.multocida与中国和俄罗斯的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聚成一大支;鉴定的M.dispar与殊异支原体聚为一支。结果表明,青海刚察地区牦牛存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殊异支原体的潜在风险,该研究为牦牛呼吸道疾病与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和病原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7.
猪萎缩鼻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猪萎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该病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其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 ,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进行性萎缩性鼻炎。二者在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鉴于环境因素和病原因子在此病发生过程中均起一定作用 ,对本病的控制应是多种措施的综合。  相似文献   
48.
何海  郝成武  凌晨  张飞  候凤  贺笋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1):3396-3403
为获得针对猪萎缩性鼻炎主要病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的高免疫原性抗原,本试验构建、表达并验证该毒素的亚单位蛋白抗原,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基因与pMD19-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经序列分析鉴定后,分别使用BamH Ⅰ、Hind Ⅲ与Blp Ⅰ限制性内切酶将其酶切为3个基因片段。将片段1(Tox1)、片段2(Tox2)和片段3(Tox3)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b、pET32-a和pET32-b中,构建3个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分别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使用小鼠与豚鼠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构建的3个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776、409与410 bp,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3个蛋白片段表达正常,表达量分别达到379.95、447.62与459.82 μg/mL,SDS-PAGE验证条带分别为75、77与53 ku;因3个片段位置不同,仅Tox3有Western blotting检测条带,与理论预测相符;使用3种表达蛋白免疫小鼠与豚鼠后,二免后14 d,血清经试剂盒检测阳性率达到100%,对二免后14 d小鼠攻毒保护率达到93%。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MT的3个亚单位活性片段,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9.
Tulathromycin is a macrolide antibiotic commo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 in food animal species including goats. Recent research in pigs has sugges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disease could alter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ulathromycin in animal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a) compare the plasma pharmacokinetics of tulathromycin in healthy goats as well as goats with an induced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b) to compare the tissue residue concentrations of tulathromycin marker in both groups. For this trial, disease was induced with Pasteurella multocida. Following disease induction, tulathromycin was administered. Samples of plasma were collected at various time points up to 312 hr posttreatment, when study animals were euthanized and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PK parameters in plasma, Vz (control: 28.7 ± 11.9 ml/kg; experimental: 57.8 ± 26.6 ml/k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454)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other parameters. Among time points significantly lower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no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168 hr (p = 0.023), 216 hr (p = 0.036), 264 hr (p = 0.0017), 288 hr (p = 0.0433), and 312 hr (p = 0.0486). None of the goats had tissue residues above the US bovine limit of 5 µg/g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muscle, liver, or fat concentrations. A significantly lower concentration (p = 0.0095) was noted in the kidneys of experimental goats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 of respiratory diseas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tissue residues appear minimal after experimental P. multocida infection, however as evidenced by the disparity in Cmax,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sma concentrations at terminal time point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kidney concentrations, there is the potential for alterations in diseased versus clinical animals.  相似文献   
50.
研究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作用。用传统水煎法制备菪可轮蒲水煎液,用HPLC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中龙胆苦苷浓度,并用龙胆苦苷浓度标定复方药物浓度,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宏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建立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测定浓度为0.0232mg/mL的菪可轮蒲水煎液,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给药方式下,分别给予0.1、0.3、0.5mL药物时对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菪可轮蒲水煎液浓度为0.0464mg/mL时,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3.5mm,MIC值为0.0029mg/mL,经病理剖检、细菌镜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表明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且预防组各组和治疗组各组小鼠死亡率依次为58.3%、41.7%、83.3%、66.7%、58.3%和91.7%。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且其预防作用较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