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试验旨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对其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照GenBank中recN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3313.1)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28a(+)-recN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了大小约为1 677 bp的recN基因序列,通过诱导表达的His-Tag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6.9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生物信息学分析,recN蛋白的分子式为C2735H4428N786O855S16,消光系数为24 785,不稳定系数为43.99,属于不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pI)为5.62,为酸性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316,与试验表达的包涵体蛋白性质相同,即同为疏水性蛋白;recN蛋白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的半衰期为30 h,在酵母(体内)中的半衰期>20 h,在大肠杆菌(体内)中的半衰期>10 h;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64.87%)及无规则卷曲(21.00%)为主;经疏水性分析,预测该蛋白有3个高疏水性区域和9个高亲水性区域。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而可靠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和结果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Apx-VIA基因序列、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5条引物。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模板的PCR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342bp,485bp和1258bp。复合PCR对1~12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标准株,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1~15型副猪嗜血杆菌以及25株经生化鉴定确认为上述三种细菌的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检测,均获得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以猪放线杆菌、吲哚放线杆菌等14种常见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检测,结果仅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产生了可以和上述三个特异性条带明显区分的PCR产物。复合PCR针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14pg、34pg和37p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复合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用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引起石河子地区某养兔合作社兔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明确主要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此次疾病的主要病原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伴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临床常用的30种抗菌药物中较为敏感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部分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氟沙星以及氟苯尼考等敏感,对其余20余种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结论】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是引起石河子地区兔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充实了巴氏杆菌在引起该地区引起多种动物疾病的研究基础,为指导临床科学用药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各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四川、重庆、云南的流行情况,对2013-2014年间四川、重庆、云南等地8个规模化养殖场的125份病死猪肺炎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用PCR方法对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结果表明:从有肺炎症状病死猪的肺脏样品中共分离出1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中有7株为A血清型(63.6%),3株为D血清型(27.3%),1株为F血清型(9.1%),没有发现B和E血清型。表明在该区域内,猪肺疫主要是由A型Pm感染引起。另外,此次还分离出了1株较少见的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结果可为上述地区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材料。  相似文献   
45.
为探索某鹅场鹅巴氏杆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采集初诊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病例的肝脏、心脏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与血清型PCR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进行鉴定,并根据Gen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相关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其血清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荚膜A型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多杀亚种,血清型Ⅰ型,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实验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 cfu。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三嗪、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氟苯尼考5种药物敏感。成功克隆的该分离菌株荚膜合成相关基因hyaD hyaC的开放阅读框4 155 bp,与已发布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血清型Ⅰ型PCR的扩增基因片段303 bp,与巴氏杆菌C48 1株扩增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综上,该株血清型Ⅰ型荚膜A型的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鹅场疫情发生的病原,克隆的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和菌体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遗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6.
47.
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对猪场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了快速、准确的诊断,并给出了猪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8.
龙勇  黄穗 《现代农业科学》2009,(8):19-20,27
为了检测消毒威消毒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杀灭效果.通过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法对几种标准菌株进行杀灭效果观察。发现20mg/L的消毒威作用5m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达到全部杀灭作用,对沙门氏菌可达到消毒效能,对巴氏杆菌需适当加大浓度。以此笔者认为消毒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巴氏杆菌均具有快速强效杀灭作用,适用于畜禽舍内外环境的消毒。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国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株(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A基因的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11个禽Pm菌株和3个荚膜型参考株(A,B,D)的OmpA基因进行扩增,将各菌株纯化回收的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4个菌株的OmpA基因开放阅读框在1 047~1 077 bp之间,其中长度为1 062 bp的有9个菌株;Signal IP 4.0预测表明,信号肽均为N端21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量在327~332之间,推测的分子量为35.19~36.35 kD。与GenBank中12个菌株Omp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85.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3.1%~100%;其中C48-1,1010,9003,890920,921012,xj等6个国内禽Pm分离株OmpA序列同源性为100%。由此可见国内禽Pm菌株OmpA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50.
Pasteurella multocida, a Gram-negative nonmotile coccobacillus,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fowl cholera, bovine hemorrhagic septicemia, enzoonotic pneumonia and swine atropic rhinitis. Two 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 genes, fhaB1 and JhaB2, are the potential virulence factors. In this study, an inactivationfhaB1 mutant ofP. multocida in avian strain C48-102 was constructed by a kanamycin-resistance cassette. The virulence of thefhaB1 mutant and the wild type strain was assessed in chickens by intranasal and intramuscular challenge. The inactivation offhaB1 resulted in a high degree of attenuation when the chickens were challenged intranasally and a lesser degree when challenged intramuscularly. ThefhaB1 mutant and the wild type strain were investigated their sensitivity to the antibody-dependent classical complement-mediated killing pathway in 90% convalescent chicken serum. ThefhaB1 mutant was serum sensitive as the viability has reduced between untreated serum and heat inactivated chicken serum (P〈0.007).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FhaB1 played the critical roles in the bacterial pathogenesis and further studies were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which caused reduced virulence of the fhaB1 mu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