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花生藤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四川白鹅对花生藤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确定其在四川白鹅日粮中的合理添加量,为优化日粮配方和花生藤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试验随机选取18周龄、(3.5±0.25)kg四川白鹅公鹅12只,采用强饲法(全收粪法),每只试验鹅用强饲器强饲40 ...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旨在评定小麦的代谢能以及鹅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选取健康且体重接近的180日龄扬州鹅公鹅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采集湖北、辽宁和江苏3地同年份的3批小麦作为3组鹅的饲料原料.代谢试验采用强饲法进行,并测定内源损耗.结果表明:1)3组小麦的总能(GE)及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探究光照时间对就巢期浙东白鹅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6只220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正常的浙东白鹅,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长光照组和短光照组每日分别给予15 h(15L:9D)和9 h(9L:15D)的人工光照,饲养管理条件相同,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鹅血清...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对农田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林芝市八一镇章麦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研究玉米田养鹅(Raising geese in cornfield,RGC)和对照(Control,CK)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的异同,旨在通过田间状态的描述和中间状态的研究,为以后优化玉米田调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RGC处理有19种杂草,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对照组仅有9种。不同功能群杂草密度相差很大,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功能群杂草密度远远高于其他5种功能群;RGC处理提高了杂草群落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2)RGC处理土壤含水率较对照高1.27%,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土层加深,RGC和对照土壤紧实度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RGC对紧实度影响显著;4)对照土壤碱解氮含量为86.48mg/kg,略高于RGC处理2.67mg/kg(P0.05),速效钾含量为161.07mg/kg,略高于RGC处理28.66mg/kg(P0.05),而RGC的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为120.98mg/kg,是对照(106.25mg/kg)的1.14倍(P0.05)。结论:RGC处理增加了农田系统杂草数量、种类和生物量,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使土壤紧实度明显减小、土壤含水率增加及土壤养分含量出现差异,且玉米各项农艺性状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乳酸菌在填饲过程中对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屠体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2周龄朗德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填饲日粮为无乳酸菌菌液的基础日粮,试验A、B组于正式填饲前期(1~5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000、3 000 g/t乳酸菌菌液;正式填饲中期(6~15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5 000 g/t乳酸菌菌液;正式填饲后期(16~25 d)不添加乳酸菌菌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乳酸菌使填饲朗德鹅肥肝成熟期延长(P<0.05),淘汰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乳酸菌使填饲朗德鹅肝脏脂肪沉积比例下降,试验B组肥肝重、肝脏重/(肠脂重+腹脂重)、肝脏重/填饲期增重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屠体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A、B组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喂添加乳酸菌的日粮虽可促进鹅体健康,但会延缓鹅肝脏脂肪的沉积,不利于鹅肥肝生产。因此,生产中不宜在朗德鹅填饲日粮中添加乳酸菌。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旨在探讨菜籽粕对4~6周龄浙东白鹅体增重、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此阶段肉鹅日粮中菜籽粕的合理添加水平。试验选用4周龄健康的浙东白鹅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以3%、6%和9%的菜籽粕代替基础日粮中豆粕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①3%、6%和9%组鹅体增重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3%组总能(GE)、粗蛋白质(CP)和总磷(TP)的利用率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粗脂肪(EE)利用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肉鹅对粗纤维(CF)和钙(Ca)的利用率降低,且6%和9%组较对照组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③3%组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色氨酸(Se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组除缬氨酸(Val)、赖氨酸(Lys)外,其余氨基酸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9%组色氨酸(Ser)、甘氨酸(Gly)、组氨酸(His)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血糖(GLU)、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9%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4~6周龄浙东白鹅日粮中用3%~6%的菜籽粕代替部分豆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7.
本试验旨在探讨0~10周龄扬州鹅肠道的发育规律。选取189只1日龄扬州鹅仔鹅,随机分为7个重复,每个重复27只,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扬州鹅肠道长度和肠道重量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扬州鹅肠道发育与体重发育趋势基本一致,扬州鹅1~4周生长迅速,4周龄左右达到增重高峰,4~7周日增重稳定在73 g/d左右,而肠道在6周龄时基本发育完善;随周龄的增加,肠道各段长度与肠道总长度的比值均无明显变化。该研究结果为扬州鹅的生产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一种糖酵解酶,在脊椎动物的所有组织均有稳定的表达,经常作为看家基因来研究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分析了鸭GAPDH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利用PCR,RT-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浙东白鹅的GAPDH基因的DNA序列为235 bp,mRNA序列为209 bp,作为参比基因应用于荧光定量PCR来研究目标基因的表达,目标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可通过参比基因校正cDNA加入量的不同来研究,荧光定量PCR显示了以cDNA为模板,此引物扩增时Ct具有单一的溶解曲线,说明其表达稳定,可以作为参比基因用于浙东白鹅基因的定量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纤维分解菌对鹅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0日龄健康农安本地鹅6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试验组从0日龄每3 d饲喂一次纤维分解菌,喂菌量为109 CFU/mL,纤维分解菌分别为:从鹅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A组);从白蚁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B组);从牛粪中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C组);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测定鹅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结果表明,A、B、C组提高了鹅的日增重、采食量,显著降低了料重比,B组作用效果较好、A组次之,C组较差。  相似文献   
50.
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固态发酵技术改善香蕉茎叶粉养分组成的工艺参数及鹅对其养分的利用率。选择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逐步探究5个因素(单菌种发酵、硫酸铵添加量、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混合菌液接种量)对发酵后香蕉茎叶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发酵温度、底物水分和发酵时间的组合。结果显示: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单独发酵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粗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添加硫酸铵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真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其中添加2%硫酸铵组的真蛋白质含量最高。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为2∶1的处理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蛋白质净增加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比例为1∶1、1∶3和3∶2的处理(P0.05或P0.01)。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4%的接种量、接种比例为2∶1(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2%的硫酸铵添加量,在基质水分为50%,30℃的环境下发酵4 d效果最佳。经过该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3.82%,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除赖氨酸和精氨酸外其余的15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马冈鹅的代谢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后香蕉茎叶粉中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52.66%,极显著高于发酵前(P0.01);此外,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也都略有提高(P0.05)。由此可见,经过该发酵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营养价值不仅得到了改善,也促进了鹅对其养分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