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用大体解剖学与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爪的结构。双峰驼爪分为爪褶、爪壁和爪底三部分。爪褶覆盖于爪壁背侧面上部,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其表皮由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组成;真皮内有乳头,伸入表皮的角质小管中。爪壁由外层、中层和内层(小叶层)组成,内层有初级小叶和次级小叶。爪底在远指(趾)节骨屈肌面之前,远脂(趾)节骨掌侧面。其表皮的结构与爪褶表皮的相同,真皮内有丰富的汗腺  相似文献   
142.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两个普通农村J村和C村的个案对比分析,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村庄内部公共物品自发供给所需具备的条件.认为村庄精英的积极引导和组织,村庄内部较强的社会关联是两个必备条件,而一定的村集体经济则是村庄公共物品可以高效率、高层次地自发供给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3.
双峰驼躯干骨的特征如下:寰椎的背腹侧嵴都不明显,有外侧孔、翼孔、横突孔;枢椎较长;第3,4和5颈椎的横突前支比后支长;第6颈椎有不太典型的横突中支;第7颈椎横突不分支。胸椎12枚,第3,4和5胸椎背侧棘突最高;肋骨12对,宽,粗糙。腰椎7枚。荐骨由5枚荐椎愈合而成,荐骨岬较明显。尾椎20枚左右。胸骨由7枚胸骨节构成,其腹侧面平坦。胸廓呈截顶弹头形,胸前口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胸后口极其阔大。  相似文献   
144.
不同年龄牦牛皮肤厚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牦牛皮肤随年龄增长的厚度变化规律.【方法】采集初生、半岁及成年牦牛皮肤样品,利用千分尺测量各部位皮肤厚度,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和Masson’s三色染色方法,分别测量各部位皮肤表皮层、角质层、表皮非角质层及真皮层厚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牦牛躯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存在差异,最厚的部位是颊部、颈腹侧及背部,最薄的部位是腹股沟及腋下.从背部到腹部、外侧面到内侧面皮肤厚度呈递减趋势.【结论】牦牛皮肤厚度随年龄增长呈增厚趋势,其中真皮层增厚趋势最明显,表皮层增厚趋势相对不明显.详细总结了牦牛皮肤厚度在不同躯体部位及不同年龄的变化规律,为更深入地研究牦牛皮肤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阐述了阿克苏地区果园套种小茴香的生长特性、对果园套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技术,分析了果园套种小茴香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果园套种小茴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牦牛体外胚胎培养作为辅助生殖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其繁殖能力。为研究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孤雌激活胚胎发育质量的影响,10月份采集5~8岁健康母牦牛卵巢,抽吸法收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诱导,设置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s,COCs)和裸卵2个试验组;TCM199培养时间分别为24、36 h;以及体外培养12 h的COCs,消化之后再移入TCM199培养12 h)分别进行孤雌激活,在体外进行孤雌胚胎培养,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显示,牦牛COCs的孤雌激活胚胎发育率显著低于裸卵(P<0.05),且后期出现脱卵丘细胞现象;COCs在TCM199中培养24 h的孤雌胚胎卵裂率明显高于培养36 h的处理组(P<0.05);裸卵再培养之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低、进行孤雌激活的卵裂率极低,且大部分发生贴壁。以上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的COCs经透明质酸酶消化为裸卵的孤雌激活效果最佳,其卵裂率最高,囊胚率最高。研究结果为揭示牦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前的不同处理方式与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质量提供了依据,可为优化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提高孤雌激活...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噬在牦牛生殖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合成牦牛自噬相关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基因,并将合成的基因插入pET-32a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诱导表达ATG5重组蛋白并纯化,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牦牛ATG5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WB)技术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应用所制备的抗体检测ATG5蛋白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a-ATG5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获得了大小约为53 kDa(含His和Trx标签)的重组蛋白;制备的牦牛ATG5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 280 000,特异性良好。应用显示,ATG5蛋白在牦牛睾丸和输卵管中均有表达。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牦牛ATG5多...  相似文献   
148.
旨在研究RBM3在牦牛(Bos grunniens)生殖相关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4~6岁健康雌性牦牛各3头为采集对象,采集其卵巢、子宫和输卵管共9组试验样品,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牦牛RBM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分别在基因层面和蛋白层面检测RBM3在牦牛子宫、卵巢和输卵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RBM3蛋白在试验样品中的分布定位。牦牛RBM3基因(GenBank No.:MF142258.1)被成功克隆并预测出二、三级结构,发现其与野牦牛亲缘性最近,基因编码区第51位、98位核苷酸不同于常见哺乳动物,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的非跨膜蛋白。RBM3蛋白在本试验9组样品的表达量有如下差异:在卵巢中,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输卵管中,卵泡期显著低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子宫上,卵泡期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BM3在卵巢中的主要表达位置是卵泡膜、颗粒层和黄体细胞;在输卵管的表达位置是黏膜上皮;子宫上的表达主要以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为主。本研究结果提示,RBM3可能参与牦牛个体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的调控以及妊娠识别等过程,为RBM3这一冷应激调节因子参与牦牛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申嗪霉素是我国自主创制的一种绿色高效低风险微生物杀菌剂,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获批登记防治5种作物的9种病害,并已制定了在相关食品中的临时最大残留限量。同时对其他多种农作物病害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下一步,建议采取4项措施,促进申嗪霉素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一是加快扩作登记步伐,在更多作物品种和病害上取得登记;二是加强病原菌对其抗药性的监测,合理开发复配产品;三是建立全国权威统一的食品中残留量检测方法,制定更多残留限量标准;四是登记开发安全高效的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探究黄牛心室蒲肯野纤维的分布和结构特点,为动物比较解剖学与组织学增添新的资料,本研究采用碳素墨汁灌注、红色ABS树脂灌注铸型、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技术,观察40只普通黄牛心室蒲肯野纤维的分布及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黄牛心室左束支和右束支的分布不对称,左束支较发达;左束支短而宽位于室间隔左侧壁心内膜下上1/3部分,并向心室腔面下方延伸;右束支与左束支相比细而长,位于室间隔右侧壁心内膜下,并沿着室间隔右侧面向前下方心内膜下呈弓形延伸。黄牛心室蒲肯野纤维在心内膜下呈逐级多边形网状结构分布,并深入心肌层中发出大量分支,在黄牛心室室间隔中下部心尖、乳头肌基部分布比较丰富,在室间隔上部、动脉口周围、心底部分布较少,左、右心室乳头肌顶端心内膜下没有观察到蒲肯野纤维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