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新疆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其间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0年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共5个地区13个县市小麦白粉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31 7~0.094 5,塔城与阿克苏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和田与喀什的遗传距离最远;总体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57 1,群体Neis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7 5,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体变异的84.60%,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基因流Nm值为2.749 0,表明新疆不同区域群体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Normalized Mantel Statistic分析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量的差异性变化。采集8头健康成年牦牛的胃组织,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研究皱胃腺体间细胞的类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分别检测HSP70在不同胃的分布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嗜银染色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发现,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牦牛瘤胃、网胃、瓣胃,HSP70的阳性表达仅见于黏膜上皮细胞层,角质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的部分细胞呈中等阳性表达,部分细胞未见阳性表达;皱胃阳性反应的范围较广,不仅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有表达,胃腺间的内分泌细胞及壁细胞也呈阳性表达。且阳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免疫组化和WB结果均表明,HSP70在牦牛皱胃表达量最高,瘤胃、网胃及瓣胃依次递减,部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牦牛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嗜银性内分泌细胞,HSP70在所有胃中均有分布,且在皱胃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胃,提示HSP70可能与牦牛胃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3.
自发气调贮藏对采后翠冠梨糠心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翠冠梨为试材,采用微孔袋(CK)和PVC保鲜袋自发气调(MA)包装,-2~-1℃贮藏180 d,研究贮藏过程中腐烂率、糠心率、硬度、比重、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除腐烂外,翠冠梨易糠心,导致酥脆感下降,主要表现为硬度和比重下降,纤维素含量上升,以及"按压有明显吱吱声";翠冠梨可以耐受1.8%CO_2,未发生高CO_2伤害,这也是MA贮藏的首要和必要条件;MA贮藏对于翠冠梨腐烂和糠心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A贮藏更有利于翠冠梨品质的保持,是一种长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54.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5.
2007年以来,平顺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为载体,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100多万元,定额补助农村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寿星“四老”人员,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相似文献   
56.
运用管道铸型技术以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双峰驼肾动脉血管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双峰驼肾动脉在入肾门前约4~8 cm处分为背干和腹干,入肾后在肾窦内相继形成肾段动脉.左右两肾段动脉的分支分布各有特点,各段动脉分支延伸至肾的皮髓交界处,形成弓形动脉;弓形动脉是叶间动脉的延续,并不与肾表面相平行;肾血管球以及出、入球微动脉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形态结构也不尽一致.表明,双峰驼肾各段动脉分布的规律性强,段动脉分支之间没有吻合支存在;肾各部位的血管球随分布区域的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试验应用血管铸型方法,对14枚(左肾7枚,右肾7枚)绵羊肾动脉分支分布做了研究。肾动脉在进入肾门前有两种分支形式:前后干型和背腹干型,后者占主要。背腹干分布形式的肾脏,背干在进入肾窦内分为一前支和一后支,由前支和后支发出肾脏背部各肾段动脉。腹干不分支而直接发出肾脏腹部各肾段动脉。各肾段动脉之间未见有吻合支。绵羊肾脏不论肾动脉是前后干型还是背腹干型,肾段动脉的数目均为7。肾段动脉分布的区域即为肾段,所以与之相应的肾段也有7个。  相似文献   
58.
采用30d胚龄左右的牦牛胚胎,用2种不同的消化液消化后,将所得的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yakembryonicfibroblasts,YEF)培养于不同血清含量的RPM11640培养液中,并接种于2种不同材质的培养瓶表面,对YEF的分离方法、培养所需胎牛血清(FBS)添加量和不同基质表面对YEF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150mL/LFBS的RPMI1640培养基最适合YEF生长,可传代27次以上;经用RPMI1640和D-Hank’S液配制的2.5g/L胰蛋白酶消化,所得的YEF的细胞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原代细胞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的贴壁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生长基质对YEF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9.
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崔燕  吕贻忠  李保国 《土壤》2004,36(2):197-202
本文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 对鄂尔多斯沙地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生物结皮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沙地固定的时间越久,其下的生物结皮越多,厚度也越大,结皮的厚度在0.3 ~ 1.5cm之间;在流动沙丘表面形成生物结皮后,结皮中的颗粒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0.25 ~ 0.05mm级别的粗砂粒明显减少,而且随着结皮形成的厚度增加,其减少的幅度越大,最大减少的幅度可达30%;随着结皮厚度的增加,结皮的容重也明显增大,室内测定的毛管持水量明显增加,表现出强烈非孔隙吸水现象。但较厚的生物结皮也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也是导致老固定沙丘植物群落衰退的原因之一。结皮厚度越大,其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也越高,且以沙地柏下的各种养分含量最高,结皮中的最高有机质含量是流沙的13.5倍(未除去生物残体时),说明生物结皮具有显著的养分富积作用。随着有机含量的增加,其C/N和C/P比呈增加趋势,而pH有轻微的下降趋势。总之,通过对鄂尔多斯沙地生物结皮的初步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沙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对沙地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选用48头成年母牦牛,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发情周期中不同时期黄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黄体主要由2种细胞组成,即颗粒黄体细胞(granulasa lutein cell,GLC)和膜黄体细胞(theca lutein cell,TLC),其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GLC和纤维的分布。成熟黄体中GLC及其胞核的平均直径分别为36.6μm和15.2μm,而TLC则分别为14.4μm和10.9μm。黄体细胞胞质中线粒体的比例随黄体的成熟而增高;脂滴在Ⅰ期黄体时较多,Ⅱ期时减少,Ⅲ期时显著增多,后又减少;滑面内质网也随黄体的成熟而增加,并随黄体的退化发生膨胀。黄体组织中有同心圆状或同心轮状的粗面内质网膜系统。黄体细胞间主要是缝隙连接,偶见中间连接。黄体组织中存在窗孔型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