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房炎是成年奶牛最普遍的感染性疾病.依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乳腺肿胀、坚硬,乳汁出现凝块、变色等;而亚临床感染则引起乳产量下降、乳成分发生变化并排泄病原体.亚临床阶段可持续存在或快速发展为临床型乳房炎.目前,乳房炎已成为制约奶牛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对乳房炎的病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制,本试验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浓度的ZEA,设对照组,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M3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及连接蛋白Cx43、P-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LDT)技术观察GJIC功能的变化,同时通过免疫荧光观察Cx43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各ZEA染毒组对TM3细胞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免疫印迹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20μg/L染毒组c-fos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5、10、20μg/L染毒组c-myc、c-jun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连接蛋白Cx43表达量在10μg/L染毒组中显著下降(P0.05),在20μg/L染毒组中极显著下降(P0.01),其磷酸化水平在20μg/L染毒组显著下降(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到10、20μg/L染毒组荧光黄(LY)在细胞间的扩散距离较对照组有极显著下降(P0.01);ZEA染毒后,分布于细胞膜上的Cx43逐渐减少,出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上。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EA即可诱发Cx43及其磷酸化水平的下调,Cx43在细胞内的异常分布,导致GJIC的功能受到抑制,同时引起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异常的表达,低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增殖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3.
采用M-CSF+RANKL联合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OCL),观察培养过程中的凋亡现象,了解其生长规律。在诱导培养的第5~9天,通过TRAP染色、检测TRAP基因表达水平、细胞骨架与胞核染色方法分析OCL凋亡状况。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成熟OCL短时间内即发生凋亡,表现为TRAP阳性细胞数减少,TRAP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细胞骨架结构破坏、胞核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54.
以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进行染毒,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了ZEA对Leydig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ZEA对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Westernblotting等技术检测了Bax、Bcl-2、caspase-3、caspase-9、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EA可明显抑制睾丸Leydig细胞的活力(染毒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40mg/L染毒组相对活力为40.67%;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ZEA染毒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5),呈明显剂量关系;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显示,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P〈0.05),且有明显的剂量关系;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ZEA染毒组Bax、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均上调,bel-2蛋白表达均下调。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发生凋亡,Bax、Bcl-2、caspase-9、caspase-3等基因参与ZEA诱导Leydig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α-硫辛酸(α-lipoid acid,α-LA)对镉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通过不同浓度的醋酸镉染毒PC12细胞,并用100μmol/Lα-LA联合作用,测定PC12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醋酸镉处理24h组细胞MDA含量和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镉处理组细胞内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0和20μmol/L组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α-LA保护组与相应染毒组相比,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有升高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镉可致PC12细胞发生氧化应激,α-LA可以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为获得大量有活力的鸡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本试验选取18日龄鸡胚,从长骨中提取骨髓细胞,用胰酶消化,40%和70%的percoll梯度离心分离骨髓间质细胞。在此基础上,用6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5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培养。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以及标志性蛋白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蛋白酶K检测鉴定破骨细胞。结果显示,诱导后的TRAP阳性细胞剧增,TRAP、MMP-9和组织蛋白酶K蛋白表达极显著上调,可在牛骨上形成大量的骨吸收陷窝。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实用、高效的鸡破骨细胞分离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57.
2013年初,山东某水貂场成年水貂出现零星死亡,病貂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采集病死水貂的肺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离菌经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一步检测表明:致病菌为伪中间葡萄球菌。根据其病史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分离菌的动物致病性试验可以确诊为该貂场水貂发病死亡是感染伪中间葡萄球菌所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氯霉素、美洛西林等抗生素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58.
旨在建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诱导分化及鉴定的方法。选取12胚龄SPF鸡胚,综合松散肌肉纤维和游离纤维基质层细胞等原理,对分离细胞使用的酶以及后续的细胞纯化、诱导分化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形态学、细胞分化能力、生长曲线、免疫荧光、RT-PCR等方面对MSC进行鉴定,从而提出一种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混合酶消化分离培养方法。结果表明,刚分离纯化后的细胞折光性强,24 h贴壁展开后呈纺锤状;待诱导分化后能形成排列整齐的多核肌管;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优化后,细胞存活率为(90.82±1.294)%,细胞纯度为(90.44±1.264)%;免疫荧光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Desmin表达阳性;RT-PCR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MyHC、MyoD1呈阳性;并且分化前标志性基因Pax7表达量是分化后的1.705倍,分化后期标志性基因MyHC表达量是分化前的13.073倍。该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鸡骨骼肌细胞生物学机制、肉鸡品种优化、细胞移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9.
为获得纯度更高的吡虫啉人工半抗原,通过对常规半抗原合成的反应顺序、试剂等进行调整和优化,筛选出最适3-巯基丙酸反应比例,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分子结构进行确证,进一步用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吡虫啉完全抗原并免疫小鼠,于三免和五免7天后断尾采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1)吡虫啉、反应体系、有机相和水相的比移值分别为0.55、0.23、0.50和0;2)质荷比为326的峰是吡虫啉半抗原的分子离子峰,且其余杂质离子峰的数量明显下降;3)核磁共振结果与吡虫啉半抗原相符,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峰下降;4)三免后,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2 800,五免后,小鼠血清效价可达1∶51 200。综上,此优化方法不仅保证3-巯基丙酸完全反应,还减少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和不必要杂质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同时可减少半抗原合成过程杂质产生的吡虫啉半抗原合成优化方法,为后续吡虫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60.
乙酰半胱氨酸对铅致大鼠肾脏皮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饮水对大鼠进行铅染毒(300mg/L)和NAC保护(Pb 300mg/L+NAC 1g/L)试验,为期8周,通过检测肾皮质中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及超微结构来探讨铅对肾的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及NAC保护组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皮质中锰(Mn)、锌(Zn)、硒(Se)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染毒组比较,NAC保护组肾皮质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皮质Mn、Se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铅染毒使肾皮质中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有大量畸形核,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嵴断裂,溶解;NAC保护组损伤变化轻微。表明NAC对铅暴露所致肾毒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