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丙环唑防治小麦全蚀病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通过对11种杀菌剂室内外研究,从中筛选出丙环唑(Propiconazole)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效果显著;不同剂量试验结果,用25%丙环唑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比较经济有效;不同施药方法中,丙环唑按种重0.1%—0.2%拌种或0.1%拌闷种防病效果优于浸种、茎叶喷雾;通过持效期、作用方式和药害试验证明,丙环唑用量低,持效期较长,以保护作用为主,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大田防治示范结果,用25%丙环唑按种重0.2%拌种,控制白穗效果达90.70%以上,每ha平均增产1194.45kg,保产效果达32.35%,为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2.
秦王川历史上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之一,位于北纬36°13′~36°53′,东经103°27′~104°21′之间,含永登、皋兰两县,耕地面积约5.73万hm2.  相似文献   
83.
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玉米田杂草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发生期(4月上中旬)较露地约提前1个月。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其密度分别呈"N"字形和"∧"形,均与露地相似,但其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露地,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种植模式下,阔叶杂草物种丰富度和密度的波动幅度均远大于禾本科杂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阔叶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均呈"∧"形,而露地呈持续递增形,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峰值均明显小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禾本科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波动幅度均远大于阔叶杂草,均与露地情形相反。杂草发生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及玉米生长发育均造成持续性危害,以玉米播后出苗期和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危害最重,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84.
对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种类、优势种、主要群落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种类有96种,隶属34科,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占66.67%,多年生杂草种类较少,占33.33%;草本杂草种类繁多,占93.75%,木本杂草稀少,占6.25%。全市优势杂草有藜、狗尾草、反枝苋、马唐、刺儿菜、苣荬菜和冰草7种,杂草优势种在县城间存在明显差异。全市杂草群落主要存在6种类型,各群落类型出现频率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20只49日龄健康雌性芦花鸡,体重(1478.75±85.81)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饲粮分别添加0(Q8组)、50(QO50组)、100(QO100组)和150(QO150组)mg·kg-1牛至精油...  相似文献   
86.
甘肃省藜麦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藜麦营养全面,其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生物学特性符合甘肃气候及生态特性,值得加大力度大范围推广。通过分析甘肃不同地区试种藜麦表现的植物学特性和藜麦所具有的营养价值,结合甘肃省自然条件优势,对甘肃省藜麦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旨在探讨甘肃藜麦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选择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以国内首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海拔对藜麦苗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藜麦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在海拔最高(2 130 m)处达到最大值;SOD、POD、CAT和APX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说明随海拔的升高,藜麦叶片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多余的活性氧物质,维持细胞渗透势平衡,缓解环境变化对其生长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8.
吡虫啉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剂量225 g/hm2下,吡虫啉在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4 d;在加倍剂量450 g/hm2下,降解半衰期为5.8 d。采收前7 d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2.5 g/hm2喷药,其残留量均低于国际上现行的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89.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东乡地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合东乡地区种植推广的藜麦品种,对引进和自育的14个藜麦品种在东乡不同生态区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老庄村试点,品种陇藜1号(CK)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较好的丰产性;在米家村试点和南阳洼村试点,陇藜5号均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优异的早熟特性,籽粒品相也优于陇藜1号。综合评价认为,陇藜5号在东乡半干旱地区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0.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东乡地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合东乡地区种植推广的藜麦品种,对引进和自育的14个藜麦品种在东乡不同生态区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老庄村试点,品种陇藜1号(CK)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较好的丰产性;在米家村试点和南阳洼村试点,陇藜5号均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优异的早熟特性,籽粒品相也优于陇藜1号。综合评价认为,陇藜5号在东乡半干旱地区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