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嘉峪关市当地12个洋葱品种为试材,将分离自洋葱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 sp.carotovorum)和格氏沙雷氏菌(Serratia grimesii)2种病原细菌接种,在室内进行品种离体鳞茎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对不同品种洋葱鳞茎均有致病性,其中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致病性最强,且2个菌株均对洋葱基部的致病力强于顶部.同时不同的细菌对不同品种的洋葱在不同部位的致病力表现不同,其中格式沙雷氏菌对“丰收2号”、“金美”和“红色经典”3个品种在顶部的致病性最弱,病情指数最低分别达到2.78、8.33和11.11,同时对“太阳格林”、“金美”2个品种在基部的致病性弱,病情指数均为27.78.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对“雄狮”在顶部的致病性最弱,病情指数最低为8.33,对“雄狮”和“红色经典”2个品种在基部的致病性最弱,病情指数分别为36.11和38.89.  相似文献   
92.
串珠藁本对小麦产量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控制串珠藁密度,研究了其在不同密度下对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当串珠藁本密度由0增至60万株/666.7m^2时,小麦产量损失由0增至37.7%。根据经济损失水平计算,串珠藁本的防除指标为4.3万株/666.7m^2,防除最佳时期为春小麦的3 ̄4叶期。  相似文献   
93.
秦王川引大灌区位于兰州市西北部的永登县中川镇,盆地地貌类型以冲积、洪积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稀少,年降水量250~300 mm,年平均气温6~7 ℃.近几年的示范结果证明,在秦王川灌区采用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能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可提早或延迟蔬菜的采收,调节市场供应,满足周年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栽培产量达11.90万kg/hm2,产值为23.80万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
串珠藁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串珠藁本在甘肃高寒阴湿区的分布、危害情况。经室内外研究,摸清了其生育期,块茎状节休眠习性与抗逆能力,田间出苗规律及开花,结实习性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5.
都尔防除地膜籽瓜田杂草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72%都尔液乳油进行地膜籽瓜田杂草防除的试验结果表明,在750~1875ml/hm^2的用量范围内,除草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以1125ml/hm^2用量较为适宜,其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2.98%和95.74%,对狗尾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2.86%和92.97%,瓜籽产量增加16.67%,以喷施后直接覆膜的除草效果较好,施药后混土使防效降低,都尔施用量1875~3000  相似文献   
96.
以藜麦为研究对象,使用盆栽育苗法,设置0(CK)、150、300 mmol·L-1 3个混合盐碱(NaCl∶NaHCO3=1∶1)浓度处理,通过测定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长及生理指标,研究盐碱胁迫对10份藜麦(Q1~Q10)种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程度加剧,幼苗的株高、根长较对照有少量增高,Q1的150 mmol·L-1和300 mmol·L-1处理较CK增高3 cm,而鲜质量相较CK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300 mmol·L-1至150 mmol·L-1减少0.19 g;叶片叶绿素含量中的Q6由CK的2.7 mg·g-1在150 mmol·L-1时上升至4 mg·g-1,在300 mmol·L-1时下降至2 mg·g-1;Q1的可溶性糖由CK的30.8 mg·g  相似文献   
97.
2010-2011年,对豌豆与小麦在高寒阴湿区不同间作比例下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综合产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明显延长豌豆的生育期,提高豌豆叶面积指数、综合产量及经济效益。其中处理M2D2即小麦与豌豆按2∶2行比例间作生育期最长,叶面积指数最高,土地当量比最大,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2010和2011年间作综合产量分别较小麦单作(MT)提高58.11%和38.55%,较豌豆单作(DT)提高29.70%和50.87%;全年经济效益分别较小麦单作(MT)的提高112.66%和83.45%;较豌豆单作(DT)提高4.97%和22.08%。因此,豌豆小麦间作模式增产的关键在于行比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不同甘肃藜麦品种之间的经济效益及营养品质,以期为不同陇系藜麦推广、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天祝试验站种植的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陇藜5号、陇藜6号、陇藜7号及陇黑藜1号为研究对象,对这8个品种藜麦的经济指标、化学成分、矿物元素含量及抗氧化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如陇藜4号亩产量、蛋白质含量、钙含量、铁含量、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中亩产达到了265 kg,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富硒植物标准;陇藜5号千粒重显著高于另外7个品种(P<0.05);陇藜6号发芽率达到了96%,明显高于其它品种(P<0.05);陇藜7灰分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陇藜3号和陇黑藜1号含有丰富的总酚和总黄酮,较其它品种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P<0.05)。【结论】陇藜4号相较于其它品种表现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及营养价值,而陇藜3号和陇黑藜1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食物开发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质资源在本土环境条件下对霜霉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感病和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方法对50份国内外藜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霜霉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霜霉菌Preonos variabilis对藜麦的侵染程度存在较大变异(发病率变化13.30%~100.00%;病情指数1.00~100.00),藜麦种质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到1份高抗材料'台湾红藜’,占参试材料的2.00% 1份抗病材料'QA064’,占比2.00%,2份中抗材料'陇藜2号’和'HL-Q5’,占比4.00%,3份感病材料'QA045’'QA050-2’和'青海-02’,占比6.00%;其余43份材料均表现高感,占比86.00%。本研究首次发现'台湾红藜’能够被P. variabilis侵染,表现为高抗,还进一步证实田间藜麦霜霉病抗性鉴定采用“三叶法”在藜麦盛花期进行效果较好,相比而言,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技术更具优势,应作为抗性鉴定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0.
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60和30?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分别为40?60?0(Ⅰ)、40?45?15(Ⅱ)、40?30?30(Ⅲ)、40?15?45(Ⅳ)、40?0?60(Ⅴ)、30?70?0(Ⅵ)、30?55?15(Ⅶ)、30?40?30(Ⅷ)、30?25?45(Ⅸ)、30?10?60(Ⅹ)和30?0?70(Ⅺ)],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当精粗比为30?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P<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P<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P<0.05).综合来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为30?40?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