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供有效的伪狂犬病疫苗,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了PrV HB-98突变株(TK^-/gG^-/LacZ^+),研制了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并对该疫苗经肌肉接种、经口等免疫途径的最小免疫剂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4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免疫期和保存期进行了检测;同时将4批疫苗用于免疫23个猪场的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疫苗经上述两种途径接种对不同阶段猪的最小免疫剂量均为10^5.0 TCID50;10倍免疫剂量的疫苗对初生仔猪、15日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安全的,免疫猪能抵抗强毒的攻击;疫苗在4℃和-20℃下分别可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对伪狂犬病毒抗体阴性的70日龄商品猪和种猪的免疫期为6个月。田间试验表明,4批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安全有效,并可用于仔猪发病时的紧急接种。为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以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为亲本毒株构建的TK和gG双基因缺失突变株(PrV HB-98株)的增殖能力、安全性、毒力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rV HB-98株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滴度为10^7.0 TCID50/0.1mL以上,与亲本毒株相当,但高于Bartha株;与PrV鄂A株相比,病毒量为10^7.0TCID50的PrV HB-98株不引起BALB/c小鼠的死亡,毒力也低于Bartha株;将PrV HB-98株在PK-15细胞连续培养25代和在猪体内上连续继代5次,各代次突变株TK基因和LacZ基因能被稳定扩增,未出现毒力回复现象.表明该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以10^5.0、10^6.0、10^7.0TCID50等3个不同剂量的PrV HB-98株接种于妊娠50~60d母猪和1日龄仔猪,母猪均能正常产仔.仔猪也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证明该毒株有较好的安全性。另外,以10^5.0TCID50的PrV HB-98株接种于妊娠50~60d母猪和1日龄仔猪,分别于接种后28d和20d,用10^7.0TCID50 PrV鄂A强毒进行攻击.结果免疫猪都能抵抗强毒的攻击.获得保护,表明该毒株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综合上述结果表明,PrV HB-98株可以作为候选毒株.用于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基因组与含有LacZ标志基因的TK基因转移质料pUEKPZ共转染猪肾传代细胞PK-5,细胞出现病变后,反复冻融3次收毒,按1:5稀释接种于IBRS-2细胞。在X-gal存在下挑取蓝斑,蓝斑筛选3次,再进行空斑试验,同时用PCR扩增LacZ基因,经3次空斑纯化,随机挑取的空斑均能扩增出LacZ基因,证实所获得的重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TK^-/LacZ^ 突变株。TCID50试验表明,TK失活对Bartha株在细胞上增殖无影响;Balb/C小鼠试验表明,该突变对Balb/C小鼠的安全性明显高于Bartha亲本毒株。  相似文献   
4.
用ELISA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猪2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的表达产物包被酶标板,建立ELISA诊断方法,用此方法对临床1257份送检血清进行了检测,其总阳性率为57.28%(720/1257),仔猪阳性率为30.83%(119/386),肥猪阳性率为64.93%(137/211),母猪阳性率为71.50%(419/586),公猪阳性率为70.27%(52/74)。这一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在我国流行较普遍,且抗体阳性率随猪体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参考GenBank中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2型荚膜多糖基因的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分别扩增了CpsA、CpsB、CpsC3个基因,获得长约1137、429、1146bp的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中,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得了阳性克隆子;再将CpsA、CpsB、CpsC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KG后,转化BL21,在IPTG诱导下获得高效表达,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证实,表达产物CpsC有生物学活性,CpsA、CpsB无活性;将3种表达产物等量混合,做10倍递进稀释后,与分离出的猪嗜中性粒细胞作用,37℃、50mL/L CO2培养箱中温育4h后加入底物液,测定D492nm值。结果表明,App荚膜多糖对猪嗜中性粒细胞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圆环病毒是近年来兽医界广泛关注的新发现畜禽类病毒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2000年墨尔本国际猪病会议(IPVS)和1999年北京国际禽病会议(ICEVP)上均成为受到重视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动物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保障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未来动物传染病防控的水平。在对我国当前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从全国十多个省市送检的疑似患多发浆膜炎与关节炎猪的病料中分离到32株细菌,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根据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822bp扩增片段连入T-载体后测序,再与GenBank(M75065)中的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其与国外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7%以上,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将其中的15株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为血清5型3株、血清4型4株、血清13型2株、血清12型2株,另外有4株不能进行分型。该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在我国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0.
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是细菌毒素家族最新发现的一员[1],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引起真核细胞分裂前期和静止期DNA双链断裂的细菌毒素,可导致真核细胞周期的不可逆性阻滞或者靶细胞凋亡[2-4].该毒素是由Johnson和Lior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培养液上清,CDT在体外作用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能够导致靶细胞膨胀和死亡[1].该毒素包含CdtA、CdtB和CdtC3个亚基,由3个连锁的基因(cdtA、cdtB、cdtC)编码.3个亚基均是其发挥毒性作用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CdtB具有DNase Ⅰ活性,是主要的毒性活性中心;而CdtA和CdtC负责递送CdtB到靶细胞内部,研究表明该毒素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