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篇
  10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26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只未免疫的伊莎褐雄鸡雏分成4组,于24日龄开始用试管法以50%溶血度为标准样检测补体。31日时A,B,C三组分别皮下注射司盘-80+白油,氢氧化铝胶和BCG,D组对照;46日龄时再次注射。从31日龄至56日龄每隔5天检测一次。结果表明,佐剂使鸡的补体水平普遍升高。于每次注射后第5天达到高峰,第10天左右接近正常。其中BCG影响现大,并于51日龄时天对照组异显著(0.01<P<0.05).  相似文献   
2.
鸭作为一种经济型水禽其集约化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鸭疫病的防治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与鸡相比,鸭的基础性免疫机制研究较少,这给兽医科技工作者在鸭疫病防治的工作中带来许多困难。现就现有的资料简要的介绍鸭免疫球蛋白及其在鸭主要几种疫病中抗感染作用,为鸭疫病防治的实践工作提供一点可供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犊牛腹泻病是我省一些牛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它严重影响我省养牛业的发展。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体有细菌和病毒。一般认为引起犊牛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细小病毒和冠状病毒。最近在我们研究病毒性犊牛腹泻病病原体的过程中,发现在犊牛腹泻粪便中有类冠状病毒,并发现此病毒可引起犊牛腹泻和死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并攻每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灭活苗免疫后,牛的CD4^ 显著升高,可能与参与辅助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有关,攻毒后,γδT细胞均显著上升,免疫组在攻毒后3周仍保持在相当的高水平,IL-2Rα阳性细胞在攻毒后高热期也有显著升高,而CD8^ 细胞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竞争PCR定量检测猪IFN—γ m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T—PCR从经ConA体外刺激培养的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的细胞总RNA中扩增猪γ—干扰素(IFN—γ)的部分片段,经酶切鉴定后双酶切缺失中间一小片段,将余下的2个较大片段连接,并用相同的引物在相同条件下扩增连接产物,从而获得截短的同源性片段。将其纯化后克隆于pMDl8—T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验证无误后作为竞争性模板内对照,一定比例稀释后分别与等体积经刺激培养的PBMC总RNA反转录产物进行PCR,产物电泳后经扫描分析获得各目标条带与竞争条带的溴化乙锭(EB)嵌入光密度值(IOD),经校正后取上述两者比值的对数值作为Y轴,取已知竞争模板相应浓度的对数值作为X轴,绘制成竞争曲线。应用建立的竞争PCR对不同样品重复试验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稳定性高,适用于猪IFN—γ mRNA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赤羽病微量病毒中和试验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引自日本的赤羽病病毒,制备了微量病毒中和试验抗原和高免阳性血清,建立了赤羽病微量病毒中和试验诊断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广东省724头牛血清进行了检查,阳性率为35.3%,对上海665头牛血清作了检查,阳性率为67.7%,说明这些地区曾流行过赤羽病,同时对澳大利亚当地牛108头进行检查,阳性率为55.5%,与外报道一致。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进口牛173头的检查结果,全部阴性,对澳大利亚进口羊992头的检查结果,发现阳性1头,已得到澳方认可。  相似文献   
7.
鹅细小病毒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鹅细小病毒 (GPV) VP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 PROEX- HTb,获得重组表达质粒 p PROEX- HTb- VP2。将其转化大肠杆菌 DH5α,用 IPTG诱导表达 ,表达菌体蛋白中可产生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约 72 0 0 0的蛋白。以光密度扫描对该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分析 ,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14 %。经 His- tag金属螯合层析纯化 ,获得纯度较高的 6 His- VP2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所得蛋白与鹅抗 GPV高免血清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 ,说明在 VP2的 N端融合 6个组氨酸不影响其与特异抗体结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1月龄雏鹅和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称小鹅瘟或Derzsy’s病。该病是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1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70%。该病以渗出性肠炎、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肠道栓塞为特征性病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鹅细小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广泛发生于中国、欧洲各国、以色列、越南和日本的家鹅和番鸭。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携带禽流感病毒(AIV)HA基因鸭肠炎病毒转移载体,试验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了带有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MCS)及牛生长因子转录终止信号和加poly(A)信号(BGHpA)等真核表达元件的载体pET-3.1,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插入pET-3.1,再将携带真核表达元件的HA基因插入鸭肠炎病毒通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GPMV SF02株的N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470bp大小相符的片断,将此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NP基因的核苷酸长为1 470bp,共编码49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JS/1/97/Go与国内的SF02株的N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6%,氨基酸同源性为99.6%.由此可见,鹅副粘病毒JS/1/97/Go分离株与SF02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新城疫Ⅶ型基因.而其与LaSota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2%,氨基酸同源性为90.8%.说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NP基因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