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索丹参水提液对鹌鹑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鹌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低剂量组(丹参水提液添加量为2%),Ⅲ组为中剂量组(丹参水提液添加量为4%),Ⅳ组为高剂量组(丹参水提液添加量为8%),试验期35 d。记录体重增长,并在35 d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指数。结果表明:①在鹌鹑饮用水中添加低、中、高水平的丹参水提液均能显著性的提高鹌鹑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性的提高(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性的提高(P<0.05)。③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含量相较于空白组显著性的升高(P<0.05)。丹参水提液对育雏期鹌鹑的免疫和生长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制备DRV p18蛋白单克隆抗体。试验通过原核表达并纯化DRV p18重组蛋白,经BCA蛋白浓度测定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获得的p18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IFA和Western blot试验进行鉴定,并将杂交瘤细胞腹腔注射小鼠获得单抗腹水,通过Western blot试验验证其特异性。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p18蛋白浓度为1.37 mg/mL,经过三轮亚克隆获得4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3、2C4、4A2和4D4,亚型鉴定1E3和4D4重链为IgG1型、2C4重链为IgM型、4A2为IgG2b型,轻链均为κ型;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使感染DRV的BHK-21细胞发出特异性荧光,并在18 ku处存在特异性条带;4D4腹水ELISA效价为1∶409 600,Western blot效价达1∶102 400,IFA效价为1∶51 200;4D4与DRV反应,而不与其他禽源常见病毒反应。研究成功制备了抗DRV p18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探究p18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 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LCA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测定了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的杀菌曲线、溶血试验、滑动试验以及对小鼠的气性坏疽治疗效果,比较不同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与LCA联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克林霉素(clindamycin, CLDM)、四环素(tetracycline, TCN)、替米考星(tilmicosin, TMS)三种抗生素与LCA有协同作用。根据杀菌曲线结果显示,8μg·mL-1 LCA和16μg·mL-1TMS几乎可以完全杀灭产气荚膜梭菌;2μg·mL-1 LCA与2μg·mL-1 TMS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细菌的溶血性,溶血几乎完全被抑制(溶血定量为9.08%)。值得注意的是,LCA对细菌的迁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益母草提取物对绿壳蛋鸡产蛋初期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480只健康、生产性能相近的23周龄绿壳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 000 mg/kg益母草提取物,预试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的益母草提取物均显著性降低绿壳蛋鸡的死亡率、难产率和不合格蛋率(P0.05),高剂量益母草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②相较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的益母草提取物均显著提高鸡蛋壳强度、哈氏单位(P0.05);③相较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的益母草提取物均显著性的提高了蛋黄中锌和硒的含量(P0.05)。因此,饲粮中添加益母草提取物能提高绿壳蛋鸡产蛋性能并改善蛋品质。  相似文献   
5.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是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基于“全健康”方法,不断完善AMR监测体系是遏制AMR行动计划的基础。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构建“全健康”AMR监测国际网络体系方面的新举措;综合分析并比较论述了欧盟、美国与中国AMR监测系统。研究发现AMR综合监测全球覆盖范围面不断拓展,但各国监测差异显著,且缺乏环境层面的监测,“全链条”AMR综合监测体系有待完善。综合分析国际组织和代表国家AMR综合监测体系现状,中国未来在人类健康、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福祉等领域仍需积极布局,基于“全健康”方法构建多领域协调、全环节覆盖、全方位参与的AMR监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