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9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46篇
林业   246篇
农学   431篇
基础科学   264篇
  315篇
综合类   1968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267篇
畜牧兽医   1630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32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珽  陈虹吟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8):2361-2368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MRV检出率为20.83%(15/72),血清2型的比例为60%(9/15);血清样本中MRV检出率为40%(6/15),血清2型的比例为83.33%(5/6);未检测到其他血清型。成功地从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MRV血清2型毒株(TCID50为4×10-8.56·mL-1),并获得长度为23 587 bp的分离株全基因组,该分离株与中国猪源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与GenBank中所有的MRV S1基因相比,该分离株有4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本研究从牦牛中检测到MRV,并分离到1株牛源MRV血清2型毒株,为进一步研究MRV血清2型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轮状病毒,并对分离的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的形态呈车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传到第9代时的TCID50为10^-4.62/0.1mL;该分离株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两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与自然发病相同;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粘膜变薄;组织学变化为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件腹泻的病原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4.
从腹泻金黄地鼠中分离到 3株细菌 ,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鉴定和动物试验确证 :该菌为大肠杆菌。该试验为地鼠大肠杆菌的防制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菌根真菌液泡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翔 《林业科学》1996,32(4):342-347
从菌根真菌黑核菌(CenococcumgeophilumFr.)和鹅膏菌[Amanitamuscaria(L.exFr.)Pers.exHook.]菌丝中,采用多元碱化合物诱导原生质体裂解方法,分离出细胞器──液泡。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磷的MMNC培养基中培养4—7天的菌丝经水解酶作用所释放出的原生质体具有较高的液泡化程度;液泡产率约为原生质体的5-10%;细胞质特征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证明了液泡的纯度;而等量原生质体和液泡中酸性磷酸酶及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比较表明这两种酶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菌根真菌黑核菌和鹅膏菌液泡的特征酶。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rinciple of a system with a negative stiffness spring and the energy analysis for this system.As an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an example of vibration systems with equal frequencies is given. It shows that th  相似文献   
7.
600 g 冰冻羊垂体经过酸性溶液提取、硫酸铵的分级分离和 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纯品(1),其得率为0.08g/kg,最后将部分纯品(1)过 Sephadex G-100分子筛,得到高纯的羊生长激素[纯品(2)]。提取的羊生长激素具有相当高的理化均一性,纯品(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呈现一条主带和二条酸性小带;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呈现二条带,其等电点分别为 pH7.35和 pH7.40,SDS—电泳呈现二条很难分开的带,其平均分子量为20 100道尔顿;用DNS-CI 法测得的 N-末端氨基酸是2个,丙氨酸和苯氨酸。纯品(1)理化均一性稍差:SDS—电泳较纯品(2)多出两条分子量低的带;等电聚焦电泳多出六条酸性小带。除此之外,其他理化性质同纯品(2)。用大白鼠胫骨实验测定生物活性,测得纯品(1)可使垂体大白鼠胫骨软骨盘的宽度相对增加79%。未对纯品(2)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用羊催乳素放射免疫药盒测定,纯品(1)和纯品(2)与羊催乳素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猴头菌新菌株宁猴6号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孢分离技术产生多个新组合 ,经驯化筛选获得猴头新菌株宁猴 6号 ,宁猴 6号为适合用针叶林木屑物料栽培的新菌株。生物学特性表明 :猴头菌宁猴 6号菌丝生长适温 2 5~ 2 8℃ ,子实体生长适温 15~2 0℃ ,菌丝生长期短 ,36~ 4 0d长满瓶底 ,栽培袋在常温下培养 4 3~ 5 0d菌丝满袋。室内栽培生物学效率达5 6 .0 0 % ,室外栽培生物学效率达 6 1.4 0 % ,子实体中型匀称近球型 ,柄短或无柄 ,刺长 0 .9~ 2 .2cm。宁猴 6号不仅适于阔叶木屑栽培 ,最突出的是适应针叶林木屑栽培  相似文献   
9.
牛腔前卵泡的简易机械分离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两种机械法分离牛腔前卵泡。方法一 (M -1) ,皮肤移植刀切割、剪碎、过滤镜下直接捡卵法。方法二 (M -2 ) ,皮质片剪碎、离心、悬浮、过滤镜下捡卵法。M -1平均每卵巢采卵数为 46 9个± 18 2个 ,M -2为 6 8 4个± 12 5个 ;处理时间M -1为 2 5 4min± 6 7min ,M -2为 46 3min± 16 8min ,两种方法采集腔前卵泡数量及处理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每小时采集卵泡数分别为 99 5和 87 2个 ,M -1多于M -2。两种方法获得腔前卵泡大小分布规律也有明显差异 ,M -1采集腔前卵泡直径为 6 0~ 15 0 μm ,绝大部分是次级卵泡 ,而M -2获取腔前卵泡则偏小。总的看来 ,M -1处理时间短 ,回收效率高 ,方法简便 ,且分离卵泡直径较大 ,适于体外培养 ,是机械分离牛腔前卵泡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检测首次发现虎流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应用F81猫肾传代细胞,从高热、拒食和间有神经症状的死亡率病科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经形态学、理化学、生物学和血清学系统鉴定,证明为流感病毒。采用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引物,对分离病毒及该虎病科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从分离病毒和虎病科中均扩增出与理论值大小相符的464bp基因片段;其序列与A、B、C3型流感病毒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84.9%、35.0%、24.8%。由此说明,所分离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命名为/蘧/哈尔滨(中国)/01/2002。用此分离病毒静脉接种于3月龄家猫3号,均出现与病虎相似的临床症状,其中1号耐过,2只死亡。死亡猫剖检变化与死虎相似,主要是呈肺炎病变,并可从病科中回收到所接种病毒。从此分离病毒为HA抗原,进行虎与猫血清的HI抗体检测,结果康复虎血清比其病初血清、康复猫血清比其接种前血清HI抗体均增高4倍以上,表明该病毒具有致病性,是引起该虎与试验猫发病甚至死亡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