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两个番茄品种,吸钾量的研究表明,“渝抗二号”番茄对K^+的吸收率较高,“早丰”番茄地上部分K^+的分配较多。当用NaNO3代替营养液中的KNO3后,K^+的分配比例与完全培养液中的植株相似,但分配到地上部的比例较小。加Na^+后,“渝抗二号”植株的叶和茎中的含K^+量比“早丰”更多,表明不同番茄品种在不同的K^+和Na^+环境中,有着明显不同的离子吸收和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
交替灌溉下不同水氮供给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交替灌溉条件下蔬菜的最佳水氮供给模式,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充分灌水为对照,研究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水氮供给对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充分灌水相比,交替持续高水、交替开花坐果期低水、交替结果期低水和交替持续低水的产量分别下降5.08%,13.31%,21.28%和28.22%,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1.90%,7.36%,10.30%和6.74%.中氮处理的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和常规充分灌水相比,交替持续高水、交替开花坐果期低水、交替结果期低水和交替持续低水处理可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而减少有机酸含量.交替灌水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最高,而中氮处理的番茄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和品质的因素,交替灌溉条件下番茄的最佳水氮供给模式为开花结果期低水中氮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圣女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圣女果中的番茄红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该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利用清除DPPH·法和·OH法评价圣女果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圣女果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比为7∶1的乙酸乙酯-丙酮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7(g/m L),超声功率280 W,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5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番茄红素提取量为63.2μg/g。圣女果番茄红素对DPPH·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与番茄红素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表明圣女果番茄红素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探入式番茄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避免移栽机构在夹取秧苗过程中对秧苗茎秆造成损伤,针对夹取土钵的取苗方式,提出了一种探入式番茄钵苗移栽机构。依据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机构运动学理论模型,根据设定的优化目标开发了移栽机构优化设计软件,通过优化得到一组符合番茄钵苗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对栽植臂绝对转角和移栽机构绝对运动轨迹进行分析,验证了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立了探入式番茄钵苗移栽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虚拟仿真,对物理样机进行了高速摄影试验验证,通过对移栽机构实际工作轨迹与理论及仿真轨迹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对机构进行性能台架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 8%,移栽成功率为89. 7%,栽植合格率为86. 4%,栽植优良率为59. 4%,符合移栽要求,验证了机构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番茄采摘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鲜食番茄采收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人工采摘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番茄智能采摘机器人。该采摘机器人包括视觉定位单元、采摘手爪、控制系统及承载平台,并基于各部件工作原理制定了采摘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基于HIS色彩模型进行图像分割,提高了果实识别的准确度;通过气囊夹持方式确保果实采摘过程中对果实的柔性夹持。试验结果表明:视觉定位、采摘手爪等模块运转良好,采摘单果番茄耗时约24s,成功率可达8 3.9%以上。  相似文献   
6.
番茄收获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简述了番茄收获机器人系统组成和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并对番茄收获机器人通用性、可靠性、工作效率、采摘质量与机械手性能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尚庄镇从 90年代起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 ,初步形成了大棚番茄接种粳稻栽培模式。采用大棚三膜覆盖栽培番茄 ,实现单产 75~ 90 t·hm- 2 ,且提早上市 30~ 35d,提高了番茄的商品率和产值。番茄收获后及时接种粳稻 ,改进粳稻栽培技术 ,使粳稻单产达 9.75t·hm- 2以上。实现纯收益 8.2 5× 1 0 4元· hm- 2。  相似文献   
8.
吕霞  刘慧英  祁乐  祁亚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70-4772,4776
[目的]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加工番茄新品系。[方法]选用10个加工番茄新品系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测定其生育期、产量、室内理化指标。[结果]20040812果实性状好,加工性状中等,番茄红素含量较高,产量高,较对照增产8.3%,综合性状好;98D51×佳禾9号株高适中,加工性状中等,产量较低,但综合性状最好,最接近理想品种。[结论]98D51×佳禾9号、20040812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品种区域化试验。  相似文献   
9.
丽蚜小蜂防治设施番茄烟粉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释放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防治设施蔬菜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效果。[方法]在不同地点释放丽蚜小蜂,放蜂后按规定时间分别调查烟粉虱成虫和若虫数量以及丽蚜小峰成虫羽化数量和被粘死数量。[结果]放蜂第3周和第4周,两地对烟粉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1%、90.9%和77.4%、94.6%,控制成虫效果分别为35.1%、61.2%和58.0%、76.0%;21 d(3周)后,成虫平均羽化率为89.4%,粘死率为7.2%,实际出蜂率为82.2%;控制烟粉虱的效果在放蜂后第2周开始显现,第4周能有效发挥防治作用。[结论]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效果较好,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烟粉虱发生初期,提前10~15 d放蜂,且应增加10%的放蜂量。  相似文献   
10.
GPIT生物制剂在露地番茄上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了验证GPIT生物制剂在露地番茄上的应用效果,以苗床喷灌、泥浆蘸根移栽、叶面喷施等方法在露地番茄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成活率、产量因子、产量、品质和生物特性等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说明GPIT生物制剂对露地番茄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改善以及抗病、抗逆性的提高均有明显的效果。进一步证实,GPIT生物制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