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节性和爆发性流感引起了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对抗流感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接种,然而流感病毒变异速度非常快,使得现有的疫苗对新变异的流感病毒无效或者预防效果不好。因此,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而被深入研究的流感病毒的生命周期和病毒结构蛋白也推进了抗流感病毒药物设计的进展。本文将对抗流感药物设计靶向进行概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开发出更高效、更理想的多靶向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A single-tube RT-PCR technique generated a 387 bp or 300 bp cDNA amplicon covering the F0 cleavage site or the carboxyl (C)-terminus of the HN gene, respectively,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strain I-2. Sequence analysis was used to deduce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cleavage site of F protein and the C-terminus of HN protein, which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sequences for other NDV strains. The cleavage site of NDV strain I-2 had a sequence motif of 112 RKQGRLIG119, consistent with an avirulent phenotype. Nucleotide sequencing and deduction of amino acids at the C-terminus of HN revealed that strain I-2 had a 7-amino-acid extension (VEILKDGVREARSSR. This differs from the virulent viruses that caused outbreaks of Newcastle disease in Australia in the 1930s and 1990s, which have HN extensions of 0 and 9 amino acids, respectively.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es of the F and HN genes of strain I-2 confirmed its avirulent nature and its Australian origin.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分析2013年新型重配A(H7N9)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作者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不同分离宿主的流感毒株NA全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新型重配A(H7N9)流感毒株NA蛋白颈部氨基酸发生缺失,其唾液酸结合(HB)位点发生一定程度适应性变化,NA蛋白糖基化位点为7个,NA蛋白酶活性中心未发生变异。与A/Hangzhou/1/2013(H7N9)株中NA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的前10个序列均分离自亚洲5个国家的禽类,同源性达96%以上。至于此次新型重配A(H7N9)流感毒株NA基因是否是禽传给人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近年国内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株与传统疫苗株(Mukteswar、La Sota及Clone 30)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演化情况,试验从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患病的免疫鸡群病料中分离鉴定得到4株NDV流行株。通过RT-PCR技术对各毒株的F和HN基因进行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然后与GenBank上发表的NDV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树分析,并测定各毒株致病指数。结果显示,本试验中HN-08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静脉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0-8.37/0.2 mL、58.5 h、1.78和2.45,XX-08株分别为10-6.50/0.2 mL、75.0 h、1.61和2.41,YS-09株分别为10-7.75/0.2 mL、64.5 h、1.71和2.38,LF-09株分别为10-7.60/0.2 mL、63.8 h、1.84和2.38。4株鸡源NDV流行株彼此间F和H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8%以上,与鸡源流行株GX11/03、GM株的同源性为96.8%~98.6%,而疫苗株Mukteswar、La Sota及Clone 30株的同源性为86.7%~90.6%,与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8.4%~91.3%。表明4株NDV流行株均为强毒株,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GX11/03、GM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传统疫苗株的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福建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将福建省2011年分离的毒株FZ-04、FZ-11与GenBank上登录的2000~2011年福建省分离的H9N2毒株及国内外典型代表株进行HA、NA基因的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FZ-04和FZ-11的HA基因与CK/FJ/G9/09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属于国内常见的CK/BJ/1/94亚系。HA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PSRSSR/GL-,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NA基因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呈现独立的分支,与CK/FJ/10954/05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属于CK/HK/G9/97亚系,且NA基因推导的469个氨基酸序列中没有缺失。同时,从HA和N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上可知,2000~2011年福建省H9N2禽流感病毒进化相对比较稳定,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神经氨酸酶(NA)基因。【方法】用PCR方法克隆H5N1亚型AIVNA基因,定点插入到转移载体pFastBacHTb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HTb-NA。将其转化到含有AcBacmid和helper质粒的E.coliDH10B感受态细胞中,与AcBacmid重组,获得rAcBacmid-NA。提取重组的Bacmid,转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昆虫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vAc-NA。将vAc-NA重新感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昆虫Sf9细胞,3~5 d后收集被感染细胞。取转染细胞、感染细胞、破碎感染细胞上清和破碎感染细胞沉淀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通过PCR成功地克隆了1 352 bp的H5N1亚型AIV不含信号肽序列的NA基因;pFastBacHTb-NA和rAcBacmid-NA构建成功。AIVNA基因在昆虫Sf9细胞内得到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52 ku,且具有免疫原性。【结论】H5N1亚型AIVNA基因在昆虫Sf9细胞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7.
母源抗体的干扰是重组鸡痘病毒(FPV)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至今未能得到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本试验使用FPV新的复制非必需区构建的载体pP12-18构建在高母源抗体商品鸡具有较高免疫力的基因工程疫苗.将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P12-18中,H5A和NA基因的启动子分别为PS和PE/L,获得用不同的启动子启动不同的外源基因且两基因盒方向为背向串联的重组转移载体p12LSH5HANA.将p12LSH5HANA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wt-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p12LSH5HANA与wt-FPV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产生了重组鸡痘病毒rFPV-12LSH5HANA.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经传代证实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用105PFU的rFPV-12LSH5HANA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能激发机体产生有效的血凝抑制(HI)抗体.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能使经滴鼻点眼攻毒的SPF鸡抵抗H5亚型AIV的致死性攻击,保护率为100%.在高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上,rFPV-12LSH5HANA与原有载体构建的重组疫苗rF-PV-11SH5HANA的免疫效力有显著差异,保护率分别为81.4%和45.4%.结果表明,选择FPV合适的复制非必需区构建载体是提高重组FPV在高母源抗体商品鸡免疫效力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病毒N3亚型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11日龄SPF鸡胚增殖禽流感病毒标准株A/Duck/Germany/1215(H2N3),用LSTRIAZOLL试剂盒提取病毒RNA,应用自行设计的NA基因半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NA基因的全长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鉴定和序列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NA基因DNA片段长1451bp,编码469个氨基酸残基,与其他亚型的N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长度相一致.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该蛋白具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19个半胱氨酸残基.与其他亚型的NA基因相比较发现克隆的NA基因符合神经氨酸的分子结构特征,本研究首次获得N3亚型NA基因全序列.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Guangdong/3/96(H5N1)[GD3/96]神经氨酸酶(NA)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18质粒中进行测序。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为:NA基因全长为1410bp,共编码469个氨基酸,从pUCNA中切下NA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到质粒pSY538的EcoR I位点,将带有痘苗病毒启动子P11的LacZ基因平端克隆到该质粒的Sma I位点,然后切下同位含有NA及LacZ基因的片段,再亚克隆到禽痘病毒载体pSY681的Not I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鉴定等,证明含有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已构建成功,从而为进一步筛选表达NA蛋白的重组禽痘病毒及探讨该蛋白的免疫原性鉴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将我国新城疫病毒标准强毒F4 8E9株的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中 ,进行鉴定后筛选阳性质粒。将此阳性质粒进行大量法提取并纯化后作为基因疫苗以每只鸡 10 0 μg的剂量肌肉接种 4 5日龄SPF鸡 ,并以 pcDNA3 空质粒作为对照。结果表明 ,新城疫基因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新城疫病毒特异的血清IgG抗体反应 ,但产生抗体所需的时间较长 ,抗体滴度的增加较为缓慢。人工接种新城疫强毒后 ,基因疫苗免疫组 4 / 6的鸡得到保护 ,而且保护鸡具有明显的抗体反应 ,2只鸡未得到保护 ,但其死亡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鸡 ,死亡鸡具有典型的新城疫病毒感染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