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9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篇
  51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36篇
畜牧兽医   135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组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经五次免疫之后,抗体效价可达12log2以上,采集兔血清,以此治疗攻毒兔,结果大部分兔都存活,临床应用效果表明:以此血清治疗自然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发病兔,治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选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结果表明,饲喂纤维素酶(3g/头·日)的兔日增重明显增加(P<0.05),通过电镜观察试验组兔空肠肠绒毛结构比较完整,而对照组则比较紊乱。另外,纤维素酶还能提高兔胃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活力(P<0.01);使肝脏中Cu(P<0.01)及睾丸内无机元素的含量增加,而使肝脏中Mn的含量下降(P<0.01)。  相似文献   
3.
虎皮黄兔主要肉用性能评定及其估(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5只虎皮黄免为材料,对其增重、屠宰率及肉品品质等性状进行评定,利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主要向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估(预)测.结果表明,1~3月龄平均日增重为22.59g;3月龄宰前活重为1895g;屠宰率为52%;背最长肌水分含量为75%,pH2为5.7,脂肪含量为2.01%,失水率为15.9%.用体长、胸围估测体重,用体重、体长预测肌间脂肪含量和颜色深浅,用胸围和耳长预测失水率可获得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仔兔从18~20日龄采取随笼补饲和离笼补饲两种方法。两批试验结果表明:随笼补饲的仔兔断奶窝重、窝日增重及成活率均明显高于离笼补饲的仔兔,重要的是随笼补饲极大简化了烦琐操作程序,减少了工作量,更适合规模化养兔场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牛精子在胞质内注射后的早期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胞质内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探讨了水牛卵母细胞胞质与注射精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ICSI精子的形态变化。ICSI后 13h,5 9.4 %的精子头部已膨大 ,且有 18.8%的精子进入解聚状态。雌雄原核发育不同步 ,雄原核在 ICSI后 16 h和 19h的形成率分别为 3.2 %和 4 0 .0 % ;雌原核在 ICSI后 13h已达到 71.9% ,16 h时提高到 90 .3%。经离子霉素与 6 - DMAP联合激活 ,ICSI后 19h产生的胚胎核型以 2 PN PB1 为主 ,其雌原核形成 (激活 )率为 91.3% ,雄原核形成率为 4 0 .0 % ,5 1.3%为孤雌胚。用 5 mm ol/ L 的 DTT预处理精子 1h,可提高精子的解聚率 (30 .9%比 12 .7% ,P<0 .0 5 ) ,但对雄原核的形成率无显著影响 (33.3%比 32 .7% ,P>0 .0 5 )。结果表明 ,水牛精子 ICSI后的雄原核形成时间晚于卵子雌原核形成时间 ,且其比率低于卵子 ,DTT处理精子能提高其解聚率 ,但对雄原核形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家兔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欧洲野兔的 5个微卫星位点 ,分析了 5个品种 (系 )家兔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 :Vc- 系獭兔的群体内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最大 ,分别为 0 .5 5 2 6和 0 .6 2 0 2 ;新西兰兔群体内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最小 ,分别为 0 .4 5 15和 0 .5 2 6 1。由此说明 ,5个品种 (系 )家兔中 ,新西兰兔群体内变异较小 ,相对较纯 ;Vc- 系獭兔群体内变异较大 ,纯度相对较小。但总的来看 ,5个品种 (系 )家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相差都不大 ,说明Vc獭兔在遗传性能上已接近其他优良品种兔。聚类结果表明 :Vc- 系獭兔与 Vc- 系獭兔亲缘关系最近 ,与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亲缘关系较近 ,与新西兰兔亲缘关系最远 ,这与 Vc獭兔育种历史事实相符。另外 ,在 Sat4和 Sat8位点上分别检测出了 1条 Vc獭兔所特有的条带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 Vc獭兔的遗传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饲喂柠条对肉兔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5~48日龄平均体重1050g的伊普吕(父系)幼兔64只,分成4组,进行柠条饲喂肉兔试验.对照组饲粮中谷草比例为33.4%,试验Ⅰ、Ⅱ、Ⅲ组分别用10%、20%和33.4%柠条替代等比例谷草.48天试验结果为: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日均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分别为89.84g、92.95g、90.77g、79.95g,22.60g、23.30g、19.24g、17.90g,3.98:1、3.99:1、4.72:1、4.47:1.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试验结果为:试验Ⅰ、Ⅱ与对照组在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Ⅲ组日采食量、日增重均显著较对照组差(P<0.05).试验结果表明:生长肉兔饲粮中添加10%~20%柠条粉是可行的,且饲粮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湿地虉草替代大白菜对肉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48只青年期(40~45日龄、体重约800 g)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4组:1组饲喂基础日粮,2~4组分别用占日粮5%,15%和25%的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代替日粮中等量的大白菜,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兔的日增重、屠宰率、料肉比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虉草代替大白菜不影响兔的生长,以15%的替代量的3组增重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介导动物急性肾功能衰竭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内毒素介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观察了内毒素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血液凝固性变化和肾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家兔比较,模型组家兔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 01),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显著或极显著延长(P<0 05,P<0 01)。另一方面,内毒素注射在全部模型组家兔导致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1.4%的肾小球中发现了微血栓,肾小球纤维素密度指数达60 6%。此外,96.2%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84.1%的肾小管中有管型形成。对照组家兔均未发现这些病理变化。上述试验结果揭示,内毒素引发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广泛形成的微血栓阻断了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这是内毒素介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机理。此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可损害其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管型形成可阻塞肾小管管腔并增大肾球囊内的压力,这些也都是在内毒素介导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Conventional feedstuffs in Brazil are expensive, which has led to the search for less conventional cheaper and locally available feedstuffs. Thu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dietary effect of dry sweet potato vines (SPV) on the performance and some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of rabbits. A total of twenty‐seven weaned White New Zealand rabbits (14 male and 13 female) 35 days old with an average initial weight of 755 g were allocated into three treatments. Nine rabbits were assigned to each treatment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Three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similar protein and energy levels: 0SPV – diet without inclusion of dry sweet potato vines; 10SPV – diet with 10% alfalfa hay replaced by dry sweet potato vines; and 15SPV – diet with 15% of alfalfa hay replaced by dry sweet potato vines. 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49 days during which data for fee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were recorded. The daily feed intake ranged from 73.17 to 78.02 g; daily weight gain from 22.32 to 23.17 g;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from 3.16 to 3.49 and final live weight ranged from 1839.44 to 1880.55 g. None of the evaluate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s well as carcass weight, heart weight and percentages of fat and protein in meat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ny of the tested dietary treatments. However, the liver weight was statistically lower in animals fed the diets containing 10% of SPV, mainly due to lower glucose content. Glycogen within the tissu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treatments. It was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up to 15% of SPV can successfully be included in the diet of rabbits as a cheaper replacement for alfalfa hay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