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片、板黄鱼、黄尾刁子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细鳞斜颌鲴以水底的腐殖质、水生高等植物枝叶、硅藻和丝状藻类等为主要食物,与现有主要养殖鱼类——草、鲢、鳙等不争食,可以与这些鱼类混养而又能充分利用水体饵料生物资源。其含肉量高、肉质鲜美细嫩,据测定,内脏仅占体重的8%~12%,蛋白质含量占22%,脂肪含量占2%左右,属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绿色优良鱼类品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鲴鱼种类较多,目前主要养殖的有黄尾密鲴、银鲴、细鳞斜颌鲴等.鲴鱼具有生长快,抗病、耐寒力强,群体产量高,繁殖、起捕容易,含肉率高,味道细嫩、鲜美等优点,适合池塘、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内养殖.  相似文献   

3.
5种国外引进鱼类的含肉率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丁鱥、全雄太阳鲈、黄金鲈、大口胭脂鱼以及小鳞直齿鱼等5种国外引进鱼类的含肉率及肌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5种引进鱼类的含肉率大小依次为:丁鱥(72.4%)〉大口胭脂鱼(71.9%)〉黄金鲈(70.79/6)〉小鳞直齿鱼(61.6%)〉全雄太阳鲈(53.2%)。丁鱥、全雄太阳鲈、黄金鲈、大口胭脂鱼和小鳞直齿鱼的蛋白质含量(占鲜样)分别为:18.85%、17.34%、18.62%、18.01%和18.29%;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样)为:35.82%、37.50%、36.62%、30.11%和29.80%;EAAI为:46.91、50.10、49.22、41.16、40.21。综合评价全雄太阳鲈、黄金鲈和丁鱥营养价值较高,大口胭脂鱼、小鳞直齿鱼营养价值稍低。  相似文献   

4.
鲴鱼是鲴亚科鱼类的总称。目前作为池塘、水库、湖泊养殖的鲴鱼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圆吻鲴、黄尾鲴和银鲴4种。它们均属中小型名优食用鱼。鲴鱼抗病能力强,食料来源广,生长速度快,含肉量高,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人工养殖鲴鱼发展较快,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不显著。现将鲴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片、黄皮、黄尾刁子等,在密鲴亚科中个体最大,是普遍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的一种中小型食用鱼。其含肉量高、肉质鲜美细嫩,据测定,内脏仅占其体重的8%-12%,蛋白质含量占22%,脂肪含量占2%左右:饲养容易、简便,食料来源广泛,主要摄食天然饵料,从人类食用角度来看,细鳞斜颌鲴属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绿色优良鱼类品种。  相似文献   

6.
细鳞斜颌鲴是当前池塘健康养殖中最合适的套养品种,从池塘条件、苗种投放、饲养管理方面介绍了其池塘套养技术。细鳞斜颌鲴具有抗病力强、易捕捞的特点,回捕率较高,增产空间大,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程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76+278
为了探索网箱养殖黄颡鱼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效果,在规格为4.0m×3.0m×1.5m(长×宽×高(的网箱内开展黄颡鱼养殖,同时在网箱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利用细鳞斜颌鲴生物学特性对附着在网箱上的藻类及黄颡鱼残饵进行利用,达到生物控制箱内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网箱内放养规格为15~25g/尾的黄颡鱼,放养密度500尾/m2,套养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cm/尾,放养密度10~15尾/箱,经10个月的养殖,黄颡鱼平均产量为82kg/m2、成活率为91.9%,细鳞斜颌鲴平均产量为6.7kg/箱,成活率为95.9%,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河蟹池塘提质增效生态养殖模式,在集成微孔增氧、水草动态平衡养护、水质调控、螺蛳分期投放等水环境生态营造技术基础上,引入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名优鱼类--沙塘鳢和细鳞斜颌鲴,开展了池塘河蟹-青虾-沙塘鳢-细鳞斜颌鲴生态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人工繁殖细鳞斜颌鲴浙江省农科院(310021)朱桦细鳞斜颌鲴又叫黄尾刁子、沙姑子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它生活在水体中下层,以水中有机碎屑、腐殖质、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的枝叶为主食,1冬龄可长到200克,2冬龄可达600克左右。池塘中混养,在不增...  相似文献   

10.
鲴鱼     
钱名全 《湖南农业》2004,(11):16-17
鲴鱼种类较多,主要有银鲴(刁子)、细鳞斜颌鲴(黄板刁)和黄尾密鲴(沙尖)3种。它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鲴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其银鲴以湘江出产较著名;细鳞斜颌鲴在湖南溪口水库(湘乡)、同欢水库(临澧)、湖北丹江口水库和江西江口水库产量较大;而黄尾密鲴在湖南官亭水库(醴陵)、江西江口水库、湖北粱子湖产量较多。  相似文献   

11.
细鳞斜颌鲴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其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果]选用77个随机引物对其2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8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共扩增出115条稳定的DNA位点,片段大小在100-2000bp,其中多态性位点14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2.17%。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1376,平均为0.0329±0.0056。[结论]丁[鱼][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花(鱼骨)的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常规方法对体重(84.34±13.48)g、体长(17.51±0.72)cm的花鱼骨Hem ibarbus maculate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鱼骨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17.5%、2.8%、78.4%和1.2%;新鲜肌肉中18种氨基酸的总量为15.46%,占鱼体粗蛋白质的88.34%,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6.14%,占氨基酸总量的39.69%,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显示,花鱼骨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02,脂肪酸中含有高比例(23.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于鲤科其它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4.
杨四秀  郑陶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35-11837
[目的]测定与分析赤眼鳟的含肉率、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方法]以10条健康赤眼鳟为研究对象,对赤眼鳟的含肉率、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营养价值(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赤眼鳟含肉率平均为74.64%±0.43%,鲜样肌肉粗水分、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分别是75.42%、18.05%、4.95%、0.50%和0.48%;肌肉干物质中粗水分、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钙和磷分别为30.75%、72.52%、15.35%、0.08%、0.86%和1.28%;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4.89%(质量分数,干样),其中10种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为34.54%,占氨基酸总量的46.12%,4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27.89%。[结论]与其他几种经济鱼类比较认为,赤眼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值得开发驯养的优质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5.
冷休克诱导黄河鲇(Silurus asotus)二倍体雌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冷休克法诱导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方法]在水温23.5±0.5℃的条件下,用紫外线照射黄河鲇(Silurus asotus)精子,然后进行进行人工受精,设置不同的冷休克起始时间和持续处理时间,观察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结果]在紫外线照射15min、冷休克起始时间为受精后5 min、持续处理40 min的条件下得到的二倍体黄河鲇成活率最高,达8.5%。[结论]该研究为培育优良黄河鲇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为深入研究雌核发育机理积累了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6.
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雌雄鲶鱼(Silurus asottts Linnaeus)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鲶鱼肌肉和皮肤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19.57%、27.56%)均显著高于雄性(16.85%、26.34%,P〈0.05),雌雄鲶鱼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79.77%、79.86%)显著高于皮肤(73.00%、73.50%,P〈0.05),但雌雄鲶鱼肌肉之间、皮肤之间水分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均含有18种氨基酸,雌鲶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18.4J4%、7.81%、5.87%)显著高于雄鲶鱼(13.02%、5.33%、4.21%,P〈0.05),雌鲶鱼皮肤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27.81%、5.49%、14.03%)显著高于雄鲶鱼(22.66%、4.75%、10.63%,P〈0.05).雌鲶鱼肌肉和皮肤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优于雄鲶鱼,表明雌鲶鱼较雄鲶鱼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e cold shock method was used to induce diploid gynogenesis of Silurus astus. [Mthod] The Silurus astus sperms were irradiated by ultraviolet,then conducted for fertilization. The different cold shock starting time and duration were set to observe diploid gynogenesis of Silurus astus.[Result] Under such inducing condition that ultraviolet irradiated 15 min,cold shock started 5 min after fertilization,and cold shock duartion was 40 min,the survival rate of diploid Silurus astus reached the highest(8.5%).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 laid foundation for culturing new excellent Silurus astus variety and accumulated original files for further study of gynogenesis development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华鳈饲料开发及其鱼肉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标规定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30尾华鳈的可食部分含量与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华鳈可食部分含有率为61.38%±2.42%;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7.26%±0.39%、18.47%±0.65%、2.96%±0.32%和1.14%±0.29%。肌肉鲜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18.06%,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7.03,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13,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含量为7.21%;肌肉中主要含有14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21.14%,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含量为5.63%,DHA与花生四烯酸(ARA)的比值为1.00。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结论]华鳈肌肉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野生蔬菜盐地碱蓬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07-14108
[目的]为野生蔬菜盐地碱蓬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盐地碱蓬中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的测定,并以普通栽培蔬菜为对照,分析评价了盐地碱蓬的营养价值。[结果]盐地碱蓬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水分72.70%、粗蛋白2.61%、粗脂肪2.23%、总糖17.81%、还原糖3.64%、膳食纤维11.65%、灰分4.65%。氨基酸含量864.5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达393.9 mg/g;氨基酸评分中,除亮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分均在90以上;微量元素硒达17.4 μg/g;维生素中抗坏血酸含量为822 μg/g。[结论]盐地碱蓬是一种符合现代营养学对健康食品要求的野生蔬菜,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