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株致仔猪关节炎粪肠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分离自关节炎病仔猪的肠球菌进行鉴定。选用常规方法进行染色特性、培养特性观察以及药物敏感性和致病试验,然后利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生化特性鉴定,并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16 S rRNA基因,克隆并测序,与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菌株及3个粪肠球菌标准菌株进行16 SrRNA序列比较、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形态及染色特性与肠球菌一致,对仔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对临床常用的7种药物产生了耐受性;Vitek-32生化鉴定和16 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比对结果均显示其为粪肠球菌(E.faecalis)。试验证实了粪肠球菌可导致仔猪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种鸭化脓性关节炎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湖北崇阳某种鸭场送检的患有关节炎的种鸭进行病理剖检,病变组织细菌分离,以及对分离菌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16 S rRNA核苷酸序列进行细菌鉴定,并对分离菌的致病性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患病种鸭病理剖检眼观病变为化脓性关节炎,自病变关节分离并鉴定5种细菌,分别是化脓隐秘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其中除乳房链球菌外,其余4种细菌均可引起雏鸭关节炎。结果表明,该批种鸭由于化脓隐秘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的混合感染而导致严重的化脓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旨在掌握河南省猪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情况。从规模化猪场抽取样品300批,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粪肠球菌分离、培养、纯化,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和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种水平鉴定,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有154株分离菌被鉴定为粪肠球菌,总体分离率为51.33%;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克林霉素、泰妙菌素、头孢噻呋、磺胺异噁唑、红霉素、替米考星等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性相对较强,耐药率在60%~90%。综上提示,河南省猪源粪肠球菌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辽宁某鸡场100份肉鸡盲肠拭子中分离获得粪肠球菌24株,通过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确认为粪肠球菌,并对这24株粪肠球菌进行了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和替拉考宁敏感;对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耐药率均达到100.0%,养殖场抗菌药物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及实验室病原分离等方法,从一例鸭死亡病例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染色镜检、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质谱检测、16S rDNA测序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的细菌为粪肠球菌,并最终确诊该起鸭死亡病例由粪肠球菌感染引起。通过实施新霉素等药物治疗,鸭群逐渐恢复健康。该病例提示,要提高对鸭粪肠球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鸭群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科学合理用药,这样可有效防范鸭群粪肠球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选用通过常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疑似粪肠球菌菌株3株,采用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其可变区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并用CLUSTAL和MEGA软件分析其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此3株菌株通过同源性比对,与GenBank数据库中粪肠球菌的同源性均大于99.8%,经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均表明为粪肠球菌.肠球菌属细菌有40个种,各种之间的生化生理特性差别甚微,在无法通过生化生理特性准确鉴定到种的情况下,用粪肠球菌的16S rDNA全序列的测定及系统进化树的分析是鉴定该菌的一个科学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考察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猪、鸡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肠球菌显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对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鉴定没有显著区别;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对大肠杆菌的鉴定没有显著区别,而麦康凯培养基则不适合大肠杆菌的快速鉴定。大于24h的培养时间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3种细菌快速鉴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大肠杆菌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粪肠球菌的影响最小。重复性实验中,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鉴定分值均在90%以上,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说明本实验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与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比较,MALDITOF MS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有效提升动物源细菌分离鉴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合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分子鉴定,对分离自红原县的17份牦牛粪便样中的肠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及PCR扩增,从牦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出8株疑似肠球菌,分离菌的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均产生1 500 bp特异性条带。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8株疑似肠球菌中,6株为粪肠球菌,2株为屎肠球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粪肠球菌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7%~100.0%,屎肠球菌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8.2%~99.2%,说明牦牛源肠球菌在遗传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运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受性较高,2株屎肠球菌中,11-1-2菌株表现为5重耐药,且该菌株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主要表现为3重耐药,药敏结果提示牦牛源肠球菌耐药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麻鸡源性粪肠球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对病死麻鸡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利用PCR方法对细菌基因组的16S rDNA基因进行了扩增,确定其病原菌为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10.
粪肠球菌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微生态制剂菌种,但其特殊的耐药性一直饱受争议,为了解市售的两种微生物制剂中粪肠球菌的耐药性,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结合肠球菌属tuf基因的PCR扩增方法分离鉴定粪肠球菌;同时采用Kirby-Baller(K-B)琼脂扩散法检测粪肠球菌分离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2株粪肠球菌;2株分离菌均对阿莫西林、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红霉素、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说明在动物中饲用粪肠球菌类微生物制剂时需要谨慎小心,以免粪肠球菌的耐药性通过各种途径在动物和人之间传递。  相似文献   

11.
采集10头已确诊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牛的子宫内容物,通过需氧和厌氧培养,根据细菌形态学及细菌生化特性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3种27株细菌,分别为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感染率为100%,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为70%,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为30%。链球菌中,缺陷乏养球菌、毗邻乏养球菌和粪肠球菌所占比例较大。10份样品均分离到细菌,感染率为100%,其中绝大部分为多菌种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择9日龄健康肉仔鸡的肠道内容物,利用肠球菌琼脂培养基分离获得12株疑似肠球菌的细菌。通过对12株菌的生态特征、培养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筛选3株疑似粪肠球菌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最终获得3株粪肠球菌,命名为HEW-S05、HEW-S09和HEW-S12。为禽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提供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某发病肉鸡场的病死鸡进行了病原学诊断。通过病原分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血清型鉴定、PCR扩增等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为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混合感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大肠杆菌的高敏药物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而粪肠球菌只对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度敏感,其余均显示为耐药。将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用于发病鸡群的治疗,很快控制了疫情,及时减少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索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寻求稳定的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模型的方法。选用1周龄ICR小鼠进行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分离并通过BMEC特有的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actor Ⅷ)进行荧光标记,鉴定分离的细胞并判定分离率。选用1~3日龄ICR小鼠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并通过其特有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对进行荧光标记,鉴定分离的细胞并判定分离率。将原代细胞传至3代,用Transwell二维小孔分别构建单层BMEC和BM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选用致脑膜炎粪肠球菌、非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分别与构建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共培养,评估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穿透性。通过4 h渗透试验、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和血脑屏障损伤相关标志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量的检测,评估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分别达90%和95%以上。细菌穿透试验结果显示,所选的3株细菌只有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可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4 h渗透试验和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培养模型优于单层BMEC模型。与其他组相比,构建的体外血脑屏障与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共培养组荧光素钠的穿透力更高,MMP-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综上,BM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模型优于单层BMEC模型,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可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介导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本试验结果为揭示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多家宠物医院、警犬基地、犬养殖基地采集宠物(犬和猫)直肠粪样449份进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PCR方法检测11种耐药基因。结果分离鉴定出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共计123株,其中粪肠球菌81株,屎肠球菌42株。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呈不同程度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仅部分屎肠球菌对亚胺培南表现耐药。检出aac(6′)/aph(2″)、aph(3′)-Ⅲ、tetM、tetA和optrA耐药基因;其余被检耐药基因未检出。耐药粪肠球菌以同时携带aac(6′)/aph(2″)+aph(3′)-Ⅲ+tetM耐药基因为主;耐药屎肠球菌以携带tetM耐药基因为主。宠物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均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最严重、对应耐药基因检出率也最高。建议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并持续加强对宠物源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源肠球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采集石河子地区乳房炎奶牛奶样进行肠球菌的分离,通过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选用19种抗菌药物对肠球菌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出10株肠球菌;通过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保守区PCR扩增后测序确定其中有4株是屎肠球菌,6株是粪肠球菌;分离菌株对杆菌肽、新霉素、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卡那霉素基本全部耐药,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相对敏感,两种肠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相似文献   

17.
2株鸭源肠球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株鸭源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被检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球形、革兰氏阳性染色和链状排列方式;能在10℃、45℃和6.5%NaCl肉汤等条件下生长,能耐热60℃30min,其特性均符合肠球菌属的特征,各菌株生化反应特性均与粪肠球菌特性基本一致,3个菌株均可鉴定为粪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和左氟沙星高度敏感,而对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河南省猪、鸡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情况,从4个不同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猪、鸡抽取样品480份,通过对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采用PCR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菌株254株,分离率为52.9%。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泰妙菌素、克林霉素、磺胺异恶唑、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耐药严重,耐药率均在90%以上,90%以上的菌株对7类及7类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表明河南省猪、鸡源粪肠球菌耐药情况严重,食用动物的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改善,防止耐药菌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19-522
对产后健康奶牛阴道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乳酸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对健康奶牛阴道内乳酸菌进行分离,通过抑菌试验对乳酸菌分离株进行筛选,并研究其产酸性能、抗生素敏感性,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最后获得4株乳酸菌分离株,经鉴定分别为唾液乳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巴黎链球菌。4株菌株均可作为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潜在的益生菌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定从拉萨市病犬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株细菌的种属及耐药性,试验采用了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及药敏试验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经16S rRNA PCR鉴定为粪肠球菌,仅对多黏菌素B和利奈唑胺表现高度敏感,对其他28种抗生素均表现耐药。说明从犬中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极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