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确定刀豆蛋白A(Con A)和植物血凝素(PHA)在体外刺激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 PBMC)增殖的作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20日龄左右健康鸡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刺激剂Con A和PHA刺激不同浓度的PBMC,经24、48、72或96 h培养后,用MTS法检测鸡PBMC增殖的情况。结果显示:刺激剂浓度3.125μg/m L,培养72 h对浓度为1×106个/m L的鸡淋巴细胞增殖显著或明显强于其他条件,而PHA和Con A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获得了体外刺激c PBMC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化学合成单拷贝(BS)、30拷贝串联(KG30)和30拷贝分支结构(MAP)3种不同结构的囊素样肽,通过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试验、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刺激试验、E-玫瑰花环试验和体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新城疫疫苗免疫应答的测定,比较了其免疫增强活性。结果表明,BS和MAP的活性显著高于KG30,BS体外试验活性优于MAP,而MAP体内试验活性优于KS。结构对囊素的活性有显著影响,以分支结构的囊素增强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胸腺素、黄芪多糖、人胎盘组织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 ( r IL-2 )及左旋咪唑 ,以不同浓度刺激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 ,结果证明这几种佐剂均对猪 PBMC有明显刺激作用 ,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浓度过高时对其有抑制作用 ,适宜的浓度为 1 0 4倍稀释度。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小 ,但培养 36h加入各种佐剂后 PBMC增殖反应未见增强。 PBMC代表机体总的细胞免疫水平 ,通过佐剂对体外培养的PBMC增殖反应水平影响的测定 ,为动物用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TT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细胞增殖反应是宿主T细胞识别病原的结果,也是宿主细胞免疫应答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便于检测猪群在病原感染或者疫苗免疫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应用MTT法建立了体外检测猪外周血T细胞增殖反应的研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利用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不同的生长特性(贴壁与否),弃掉贴壁的单核细胞,获得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PBL中T细胞所占比例达到了80%以上。应用MTT法分析了非特异性刺激物刀豆蛋白A(ConA)的浓度和细胞培养密度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ConA的工作浓度为5 μg/mL、细胞培养密度为2×106/mL时T细胞的增殖反应最强烈。本研究所建立的猪外周血T细胞增殖反应检测法可以为研究猪针对病原或疫苗的细胞免疫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重组蛋白(rGP5)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PRRSV-PC疫苗株中的ORF5基因片段,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结果显示rGP5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30 ku;将该纯化蛋白免疫大耳白兔,按常规方法制备抗血清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纯化后的rGP5可以与PRRS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制备的兔抗rGP5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64 000,可用于后续试验。无菌采集PRRSV阴性猪外周血并分离PBMC,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rGP5体外培养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重组蛋白与PBMC的结合,结果显示rGP5与PBMC共培养1 h后,PBMC出现红色荧光,表明r GP5可以结合PBMC。进一步采用不同浓度的rGP5体外刺激猪PBMC,利用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中IL-10、IFN-γ、TGF-β1及TNF-α的分泌水平,同时采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rGP5对PBMC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rGP5刺激PBMC分泌NO的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rGP5均显著促进PBMC细胞因子IL-10、IFN-γ和TNF-α的分泌(p0.05);同时rGP5能够促进PBMC增殖(p0.05),也能增加NO分泌(p0.05),上述结果表明GP5是PRRSV重要的抗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本实验首次研究了rGP5对猪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PRRSV影响宿主免疫反应的具体机制,有助于阐明PRRS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猪后的细胞免疫应答,用含有E、F两种多肽抗原的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猪,二免后两周采血分离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再用E、F两种合成肽及二者混合物对淋巴细胞刺激培养48 h,用MTT法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在抗原E、F混合物浓度为50μg/mL时,抗原对免疫组淋巴结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显著高于未免疫对照组(P〈0.01)。表明,该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猪能有效引起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建立并优化犬特异性寡脱氧核苷酸(CpGODN)的体外筛选条件,筛选自行设计的对犬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ODN。用CpGODN2006对犬的免疫细胞进行刺激,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对免疫细胞的来源、细胞铺板浓度、CpGODN的刺激时间和浓度及增值能力的测定方法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自行设计的CpGODN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显示,犬脾细胞对CpGODN的反应性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好。在犬脾细胞为6×105个/孔,37℃5%CO2条件下,经10mg/LCpGODN2006刺激48h,使脾细胞明显增生。3H-TdR掺入法测得的结果比MTT法更敏感。自行设计的CpGODNR008能显著地刺激犬脾细胞增生,且优于CpGODN2006(P0.05)。结果表明,优化了犬特异性CpGODN的体外筛选条件,并筛选出了对犬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ODN。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对水貂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 ODN序列,设计合成了45种含不同CpG基序的DNA序列,应用MTS比色法测定合成CpG ODNs刺激水貂PBMC增殖的能力,结果有11条CpG ODN对水貂PBMC有刺激活性(SI>2);应用SI值大于5的6种CpG ODN分别与水貂伪狂犬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水貂,免疫后经水貂血清抗伪狂犬中和抗体效价测定和水貂PBMC非特异性增殖效应检测,结果有3个CpG ODN序列对水貂具有较好免疫增强作用,分别是CpG-21(ATCGATTTGTCGTTATCGAT)、CpG-23(ATCGATGAACGTTAACGTTTC)和CpG-24(AACGTTCATCGATATCGATGT)。本研究获得3条对水貂具有较好免疫刺激活性的CpG ODN序列,可为水貂新型CpG佐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对猪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含CpG序列的重组质粒,设计合成了11条CpG序列,应用MTS比色法测定合成CpG ODNs刺激猪PBMC增殖的能力,结果有10条CpG ODN对猪PBMC具有刺激活性(SI>2);以对猪PBMC具有较高刺激活性的CpG06和CpG08为核心,分别合成含6次重复序列的重组质粒pCpG06和pCpG08,并检测其对猪PBMC的刺激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CpG06和pCpG08对猪PBMC的刺激指数分别可达4.97和5.32,并可刺激猪PBMC产生较高水平的IL-4。研究获得的重组质粒pCpG06和pCpG08对猪PBMC具有较好的刺激活性,可为猪用CpG佐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的MTT检测方法,对影响增殖反应的刺激原及浓度、细胞浓度、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MTT法检测的最佳条件是:ConA浓度为2.5μg/mL,细胞浓度为1×106 cells/mL,培养时间为48 h;或者浓度为30μg/mL,细胞浓度为1×106 cells/mL,培养时间为48 h;或者浓度为30μg/mL,细胞浓度为1×106 cells/mL,培养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1.
不同CSF免疫状态下猪PRRS易感性及IFN-γ分泌细胞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检测自然状态下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分泌IFN-γ的细胞数,并用带T细胞表位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特异性小分子多肽刺激培养的PBMC,观察IFN-γ的分泌变化。结果显示,猪瘟病毒(Classical fever virus,CSFV)抗体阳性组中感染PRRSV比率小于CSFV抗体阴性组。CSFV抗体阳性猪PBMC中IFN-γ分泌细胞数量均高于CS—FV抗体阴性组,CSFV抗体阴性且受PRRSV感染猪的PBMC对PRRSV多肽刺激不应答。结果表明,对CSFV疫苗应答好的猪对PRRSV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其细胞免疫处于活动状态,提示2种传染病的免疫应答机理有部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犬转移因子对犬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无菌采取犬抗凝血,分离并制备不同浓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应用正交试验,测定植物血凝素,犊牛血清对不同浓度PBMC增殖的影响。用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犬转移因子(TF)对 PBMC 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PBMC 为 5×109 个/L,植物血凝素为 12. 5 mg/L, 犊牛血清为100 mL/L,PBMC 增殖效果最佳。TF 浓度在0.39 g/L~100 g/L时,对 PBMC转化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 1.56 g/L时促淋转效果最佳。且TF单独作用于 PBMC的效应明显优于PHA P的协同作用。TF对 PB MC有良好的刺激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模型,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细胞活力、抗氧化功能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体外分离得到的PBMC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ON组)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COS;COS40、COS80、COS160和COS320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40、80、160和320μg/mL的COS,在培养箱中培养48 h。结果表明:体外添加COS对PBMC抗氧化功能的促进效果呈剂量效应,可增强抗氧化酶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以160μg/mL的COS具有较好的效果。COS可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与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以160μg/mL CO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320μg/mL COS的抑制作用减弱。体外添加COS抑制了核因子-κB(NF-κB)p 50和NF-κB p 65的基因表达,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可知,COS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iNOS与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以及NO的生成,进而提高PBMC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法测定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比较~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和BrdU-ELISA方法测定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分离健康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非特异刺激因子刀豆素A(concanavalinA,1.0,0.5,0.25,0.125,0.0625,0.0313,0.0156,0.0078,0.0039μg/孔)培养,分别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和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细胞,测定刺激细胞和对照细胞的每分钟脉冲数cpm或光吸收值OD,计算刺激指数SI和光吸收值差△OD,统计学方法分析SI和△OD的相关程度。同样的方法测定羊试验感染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后,在感染早期阶段(PIWO-PIW4)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特异性抗原-片形吸虫分泌排泄产物(ESP,5μg/孔)刺激下的增殖。结果表明,刺激指数SI和光吸收值差△OD在两个试验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924,SI和OD用均呈强正线性相关。BrdU-ELISA方法无同位素放射物,且敏感、快速、方便,和~3H-TdR渗入法一样可以用于测定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5种免疫增强剂对猪增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胸腺素、黄芪多糖、人胎盘组织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及左旋咪唑,以不同浓度刺激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结果证明这几种佐剂均对猪PBMC有明显刺激作用,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浓度过高时对其有抑制作用,适宜的浓度为10^4倍稀释度。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小,但培养36h加入各种佐剂后PBMC增殖反应未见增强。PBMC代表机体总的细胞免疫水平,通过佐剂对体外培养的PBM  相似文献   

16.
从猪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150μg/L pGM-CSF和100U/mL pIL-4,体外培养6d后诱导出大量树突状细胞(Dendrictic cell,DC),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其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在培养末期加入TNF-α后可促进DC进一步成熟,其表面高水平表达MHCⅡ、CD80/86和CD16。猪DC的体外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许多病毒性疾病的致病机理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基,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 LPS(L组)、1μg/m L LPS和2.5μg/m L苜蓿素(L+2.5组)、1μg/m L LPS和5.0μg/m L苜蓿素(L+5组)、1μg/m L LPS和10.0μg/m L苜蓿素(L+10组)以及1μg/m L LPS和15.0μg/m L苜蓿素(L+15组),培养24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而L+2.5组和L+10组则极显著升高(P0.01);2)与L组相比,L+10组和L+1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与L组相比,L+5组和L+10组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5组细胞的髓样分化因子8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抗氧化性能,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羔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MTT比色法最佳检测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羔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检测的MTT比色法,对影响MTT比色法的3个主要因素(包括刺激原、细胞浓度、培养时间)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MTT法检测的最佳条件为:植物血凝素(PHA)浓度为10 pg/mL,细胞密度为1×107个/mL;或者刀豆蛋白A(ConA)浓度为40μg/mL,细胞密度为2×107个/...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在离心洗涤水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过程中以移液器吹打法和晃动离心管法重悬细胞对其活率的影响。对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初步收集到的PBMC,分别用移液器吹打和晃动离心管2种方法重悬细胞,离心洗涤后对细胞活率进行计数。结果发现,移液器吹打法得到的细胞活率为(74.9±2.6)%,而晃动离心管法使细胞活率达到(98.5±0.5)%,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在洗涤PBMC时,晃动离心管法重悬细胞能大大提高细胞活率,可为那些对细胞活率要求高的试验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通过口服、注射两种方式,研究了三肽囊素对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服和注射一定剂量的三肽囊素均可提高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且效果与三肽囊素剂量有关.在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方面,注射1μg/kg剂量的三肽囊素效果较好,口服30μg/kg剂量组效果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