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猪圆环病毒3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致病性猪圆环病毒,已在不少地区存在。为了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在一些地区的流行情况,用PCR方法检测了湖南省与京津冀地区523头断奶仔猪血清样品中的病毒核酸。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3型核酸的猪场阳性率为68.75%,个体阳性率为31.74%,整体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病毒核酸阳性率超过20%的猪场达到50%,超过70%的猪场占18.75%,为0%的猪场占31.25%。调查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3型感染在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存在,但在不同猪场的感染率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田东县部分猪场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采用RT-PCR方法及PCR方法检测组织样品,对各猪场送检的162份组织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送检临床健康猪群400份血清样品进行CSFV、HP-PRRSV、PRV-gE抗体检测。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病料CSFV核酸检测为阴性;HP-PRRSV、PCV2、PRV核酸总阳性率分别:6.79%、40.74%、1.23%;对不同猪群各种病原核酸阳性率分析发现,育肥猪HP-PRRSV阳性率最高,为11.53%,保育猪PCV2阳性率最高,为51.9%,种母猪PRV阳性率最高,为6.45%。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SFV抗体阳性率为87%,HP-PRRSV抗体阳性率77.5%,PRV-gE抗体阳生率为12.25%。本研究表明,CSFV免疫效果好,并有效地控制了该病在本区域的发生与流行。HP-PRRS、PCV2、PR这3种疫病仍在猪群中散发流行,需要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目前母猪和仔猪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来自于15个猪场的85份母猪血清和29个猪场的55份仔猪可疑病料(脾脏、淋巴结、肾脏等),分别采用间接ELISA和PCR法进行PCV2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15个猪场中,1个猪场母猪抗体呈阴性,其他14个猪场母猪抗体均呈阳性,猪场PCV2阳性检出场为93.3%(14/15),85份母猪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75.3%(64/85)。29个猪场的仔猪,PCV2核酸检测阳性猪场为19个,猪场阳性率为65.5%(19/29),55份仔猪可疑病料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61.8%(34/55)。可见,母猪和仔猪感染PCV2相当普遍。对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及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越高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却越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地区2020年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抗体水平,选择新疆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针对不同日龄段的猪采集血清样品333份,采用猪圆环病毒2型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发现,2020年新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7.78%(259/333),平均抗体阳性率符合国家标准。但各猪场免疫效果参差不齐,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A场,阳性率达100.00%;阳性率最低的为C场,仅48.78%,低于(70%)的国家标准。不同日龄段的猪抗体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抗体阳性率最高为种公猪,达96.30%;而保育阶段猪抗体水平最低,仅有47.92%,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养猪》2021,(2)
为掌握贵阳市2020年中小型猪场病毒性疫病流行情况,文章采用荧光定量RT-PCR/PCR方法对采集自11个猪场438份淋巴结组织样本和576份猪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口蹄疫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细小病毒6种病毒核酸调查。结果显示,口蹄疫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0/169),圆环病毒2型核酸阳性率为30.18%(51/169),阳性占比达77.27%(51/66);猪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14%(7/169);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核酸阳性率均为2.37%(4/169)。组织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13%(40/438),血液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51%(26/576)。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和猪细小病毒在组织中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样本。该结果为贵阳市中小型猪场疫病防控与免疫程序制定、检测样本选择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岛地区各猪场中猪细环病毒II型(TTV2)的存在和感染情况,本实验对2012年3月至5月期间采自青岛地区4个猪场的59份猪血清样品利用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了猪细环病毒DNA提取,在此基础上利用TTv2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莱西1个猪场的血清样品中检测到阳性,阳性率为13.8%,并且存在TTV1与TTV2混合感染的情况,混合感染率为6.9%。本实验结果证实某些猪场中存在猪细环病毒感染,由于TTV在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症发展中可能扮演一定角色,所以了解TTV在猪场中的存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省猪口蹄疫感染状况和免疫情况,使用荧光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安徽省12个生猪固定监测点采集的578份扁桃体样品和578份血清样品分别开展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猪A型口蹄疫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A型抗体阳性率为25.95%,O型抗体合格率为32.87%。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部分猪场使用了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不高,除免疫时间短的因素外,说明仍有部分猪场不重视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抗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猪场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采集于广东省14个市的28个规模化猪场的1 015份猪血清进行H1亚型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1亚型抗体总阳性率为40.9%,猪场阳性率高达92.9%(26/28);H3亚型抗体总阳性率为16.8%,猪场阳性率为78.6%(22/28)。其中粤西和珠三角地区H1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6%和45.4%,H3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和20.8%;而粤东和粤北地区H1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和12%,H3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和0。说明在广东省被调查的猪场中,H1和H3猪流感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其中H1型感染率高于H3型。广东省SIV流行情况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北省临西县部分猪场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于2022年从临西县部分猪场采集血清样品550份,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猪瘟、口蹄疫病毒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并进一步统计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该地区猪群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均超过90%,而猪瘟抗体合格率为77.3%,均达到国家70%以上合格率的要求。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有猪场/发育阶段猪群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差异较小,所有猪场合格率均高于80%;但不同猪场和发育阶段猪群猪瘟抗体合格率存在差异,部分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低于70%;保育猪和育肥猪较母猪群抗体阳性率低,分别为70.39%和66.6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临西县口蹄疫O型、A型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均较好,超过国家制定的最低标准,但仍然有个别猪场或猪群存在猪瘟疫苗抗体合格率不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青海贵德地区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状况,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该地区2个猪场的7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CV2抗体检测,采用荧光PCR技术对45份猪病料样品进行了PCV2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CV2抗体检测的平均阳性率为95.89%,猪病料PCV2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 TTSuVs)在吉林部分规模化猪场的流行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7-2018年间,来自吉林地区10家规模化猪场的574份血清样本进行TTSuVs流行情况调查。并根据收地点,对20株TTSuVs进行ORF1全基因序列扩增及遗传变异性分析。结果显示:TTSuV1感染率为35.0%;TTSuV2感染率为63.2%;TTSuV1与TTSuV2混合感染率为30.3%;10株TTSuV1测序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5.7%-94.7%,氨基酸同源性为48.1%-88.2%;10株TTSuV2测序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7.5%-93.7%,氨基酸同源性为70.6%-87.4%;且吉林地区流行的TTSuV1均属于TTSuV1-lb型,而TTSuV2流行情况较为复杂,各种亚型均有涉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异常死亡原因,从怀孕母猪、产房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6个猪群采集90份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采集的90份血清样本和1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6个猪群综合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g B蛋白、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8%、70.00%、88.89%、4.44%;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核酸检测淋巴结组织样本显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同时,怀孕母猪群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怀孕母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猪细环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我国猪细环病毒(TTSu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共感染情况,利用所设计的TTSuV(TTSuV1、TTSuV2)和PCV2特异性引物对我国29个省市采集的猪群血清样品同时进行PCV2和TTSuV(TTSuV1、TTSuV2) PCR检测,分析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所检测的1898份样品中,TTSuV阳性为1103份(58%),PCV2阳性为435份(23%).阳性样品中呈混合感染的有275份(14%),其中TTSuV1和PCV2为249份(13%),TTSuV2和PCV2为200份(10%),均为阳性的有174份(9%).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猪群中TTSuV和PCV2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对地区性分布特征和饲养模式等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TTSuV和PCV2混合感染情况存在地区性差异(P<0.01),但饲养模式并不是共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中国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检测方法对2018-2020年采集于全国11个省市318个规模化猪场的2 391份样品进行PEDV核酸检测,对30份阳性样品进行S1全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利用MegAlign、Mega 7.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猪场PEDV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8.57%、10.96%和4.72%,样品PEDV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8.97%、8.27%和7.50%,猪场和样品PEDV核酸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S1基因相似性分析显示,获得的30株毒株全部为GⅡ基因型,其中17株毒株为GⅡa基因亚型、5株毒株为GⅡb亚型、8株毒株为GⅡc亚型,GⅡa基因亚型毒株为2018-2020年流行的主要毒株类型;30株毒株S1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93.0%~99.5%, 氨基酸相似性为91.7%~100%,其中22株毒株与2017-2018年流行的GⅡ基因型毒株相比S1氨基酸序列表现出特征性插入和缺失。【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监测和分析中国PEDV的变异和演化提供了临床数据,为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吉林地区猪细环病毒(TTSuVs)与II型猪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情况,分析TTSuVs感染与仔猪多系统衰竭征(PMWS)的相关性。试验通过PCR技术对2019年收集到的吉林部分地区的10家规模化猪场13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应用本实验已建立的PCV2、TTSuV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PCV2阳性样品进行病毒载量的分析,区分PMWS病猪与PCV2亚临床感染猪,比较PMWS病猪与PCV2亚临床感染猪中TTSuVs的载量。结果显示:TTSuV1感染率为38.46%;TTSuV2感染率为57.69%;PCV2感染率为46.15%;TTSuV1与TTSuV2的混合感染率为31.54%;TTSuV1与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32.30%;TTSuV2与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44.62%;三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22.30%。且PMWS病猪血清中TTSuV2载量明显高于PCV2亚临床感染猪(P<0.01)。结果表明,TTSuV2载量与PMWS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山东聊城附近规模化养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猪瘟(CSF)、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和猪伪狂犬病(PR)等重要疫病感染情况及其免疫抗体保护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聊城附近的6个规模化养猪场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PCV-2、PRRSV、CSFV、PRV-gB、PRV-gE的总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64%、87.76%、74.17%、87.10%、77.04%。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PCV-2、PRRSV、CSFV、PRV-gB的抗体阳性率与往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猪场已经开始重视疫苗防疫。但PRV-gE阳性率达到70%以上,PRV野毒感染仍存在较大隐患,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Torque teno sus virus (TTSuV)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fection of pig herds around the worl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infection by both species of TTSuV in suckling piglets from major pig-producing regions of Brazil. Faecal samples (n?=?135) from 1 to 3-week-old suckling piglets from the Southern, Southeast and Midwest regions of Brazil were analysed by PCR assay to detect TTSuV1 and 2. TTSuV1 and 2 DNA was identified in 65 (48.1?%) and 23 (17?%) of piglet faecal samples, respectively. Co-infection by both species of TTSuV was detected in 17 (12.6?%) samples. Detection of TTSuV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TSuV2 in the three Brazilian regions together (p?<?0.05). Based on age of animals, TTSuV1 infection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TSuV2 in each age group (p?<?0.05). For all of the age groups together,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the number of TTSuV1 and 2 positive results (p?>?0.05). Thes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TSuV infection has disseminated in pig herd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Brazilian regions, and the presence of TTSuV in suckling piglet faecal samples suggested the early infection by the virus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se animals in spreading the virus.  相似文献   

18.
为了监测我国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2月~2017年7月送检的我国11个省份925个规模化猪场的4480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25个猪场中有508个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54.91%,检出9153份阳性猪血清,平均阳性率为20.42%。其中种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为23.19%;育肥猪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7.22%。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群中仍存在PRV野毒感染。同时,本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猪的PRV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青海省海北州藏羊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羊边界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分别对青海省海北州的161份健康藏羊血清样品和34份腹泻藏羊组织样品进行了BVDV和BDV的抗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195份样品中BVDV和BDV总阳性率分别为29.74 %和14.36 %;161份健康藏羊血清样品中BVDV和BDV平均阳性率分别为26.71 %和11.80 %,BVDV/BDV混合感染率为4.35 %;34份腹泻藏羊组织样品中BVDV和BDV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4.12 %和26.47 %,BVDV/BDV混合感染率为17.65 %。本研究表明青海省海北州健康藏羊群和腹泻藏羊群中均存在BVDV、BDV的单独感染以及混合感染,且感染情况在个别养殖场(户)较为严重,本研究为青海藏羊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指导依据,丰富了我国羊群中BVDV和BDV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