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静水压法处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iaevis)受精卵以抑制其卵裂并进行染色体加倍,筛选出有效的静水压处理起始时间、处理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孵化水温(23±0.2)℃时,授精后21.5 min,采用40 MPa的静水压压力,休克处理4.5 min,四倍体诱导效果最好,鱼苗四倍体率达到68.3%。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四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表明四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为二倍体对照鱼苗的2倍。通过染色体制作分析表明四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84条,而二倍体对照鱼苗的染色体数为42条。本研究采用静水压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半滑舌鳎四倍体诱导方法。本项技术的建立旨在为大量生产半滑舌鳎三倍体不育群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半滑舌鳎三倍体鱼苗的人工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滑舌鳎雌雄个体生长差异过大、雌性性腺发育成熟后腹部凸起影响舌鳎生长和商品鱼质量等问题,开展了人工诱导半滑舌鳎三倍体的研究。采用静水压处理抑制半滑舌鳎受精卵第二极体排出进行染色体加倍,筛选出有效的静水压处理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孵化水温23 ℃左右时,授精后5 min,采用36 MPa的静水压压力,休克处理4 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到100%。采用该诱导条件,大批量获得了半滑舌鳎三倍体鱼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三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表明三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为二倍体对照鱼苗的1.5倍。通过染色体分析表明,三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63条,而二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42条。  相似文献   

3.
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人工诱导大黄鱼三倍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时采用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进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倍体诱导条件研究,同时比较适合条件下两种方法诱导效果差异以及大批量诱导组不同生长阶段三倍体榆出率的差别。结果表明:(1)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都可成功诱导出大黄鱼二倍体。冷休克法适宜诱导条件为20℃培育水温下授精后3min,在3~4℃海水中处理8~10min;静水压法适宜诱导条件为同样培育水温下授精后3min,在静水压450kg/cm^2下处理3min。三倍体诱导率受处理时刻、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或压力)3因素的影响。(2)综合三倍体诱导率、处理后受精卵原肠期存活率和仔鱼孵化率,静水压法诱导效果要明显优于冷休克法。(3)采用冷休克法进行大黄鱼三倍体大批量诱导,早期胚胎、初孵仔鱼和4月龄幼鱼三倍体检出率分别为34.03%、29.54%和14.81%。表明随生长发育诱导组三倍体检出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6-二甲基氨基嘌呤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6 二甲基氨基嘌呤处理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 ,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 17℃下 ,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 (受精后 2 0~ 4 0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 (4 0~ 80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 (5~ 2 0min)的实验。起始处理时间实验以受精后 35min开始处理效果最好 ,三倍体率为 5 1 8% ,D形幼虫成活率可达 78% ;药物处理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最佳组合为 6 0~ 70mg/L 6 DMAP处理 2 0min ,三倍体率可达 5 9 6 5 % ,D形幼虫成活率为 2 2 0 5 %。综合考虑 ,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适宜参数为 :当 5 0 %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 ,以 6 0~ 70mg/L 6 DMAP处理 2 0min。  相似文献   

5.
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种间杂交的方法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异源四倍体,且对扇贝异源四倍体的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后代的倍性构成进行分析。综合受精率、D形幼虫率、幼虫的发育状况及倍性比率等参数,得出50mg/L 6-DMAP持续处理15min抑制异源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为适宜诱导组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处理15min诱导组获得17.30%的四倍体。作者还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扇贝异源三倍体诱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荧光显微观察表明,20℃水温下,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卵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精子可以正常受精和发育,具备人工诱导三倍体的可行性.亲贝充分促熟后,分开催产,以20:1的精卵比授精;在50%的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以60mg/L 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受精卵10~25 min,可诱导75.23%~92.14%的三倍体;6-DMAP处理15 min综合诱导效果最好,三倍体诱导率可达88.56%,孵化率可达53.52%.得到的三倍体幼虫经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验证,为含有2套栉孔扇贝染色体组和1套海湾扇贝染色体组的异源三倍体.孵化后诱导组与杂交对照组(未经6-DMAP处理)幼虫生长越来越缓慢,受精后14 d其幼虫存活率分别下降到0.000 67%和0.002 24%,没有幼虫度过附着变态期.GISH分析显示,栉孔扇贝与海湾扇贝不同倍性的杂种后代早在担轮幼虫阶段就出现母本偏向性染色体转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低盐海水浸泡海湾扇贝受精卵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海湾扇贝产生三倍体。当海湾扇贝的受精卵40%出现第一极体时,立即用不同盐度梯度即22.5、20、17.5、15、12.5、10、7.5、对照组(盐度30)的海水对受精卵进行处理10、15min后,马上将处理的受精卵移入正常海水中孵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梯度低盐海水可以诱导海湾扇贝产生三倍体,盐度为20以上时,三倍体诱导率小于2.91%,但随着盐度的下降,三倍体诱导率迅速提高,当盐度为12.5时,三倍体诱导率高达85.91%。当盐度低于7.5时,由于D形幼虫极少,三倍体诱导率无法测出。在处理时间上,15min的处理效果比10min处理效果好。因此,本研究在低盐度条件下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产生海湾扇贝三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是低盐范围在12.5~15之间,处理时间为15min,三倍体诱导率高,孵化率也较高,适合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静水压法和热休克法对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受精卵进行处理,诱导四倍体.对发育至原肠后期的胚胎进行染色体制备并计数,结果显示热休克处理组的四倍体诱导率为5.5%,静水压处理组的诱导率为22.8%,静水压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热休克.最佳的开始处理时间为受精后340min,静水压力为650 kg/cm2,处理持续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9.
通过低渗方法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PB2)的释放,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在水温为23~25℃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低渗海水(盐度分别为4、6、8、10、12、14、16),在不同处理时机,即第1个第一极体(PB1)出现、30%的PB1出现、40%的PB1出现、50%的PB1出现以及第1个第二极体(PB2)出现时,对太平洋牡蛎受精卵进行10 min、15 min、20 min、25 min持续处理.处理后,于正常盐度海水中孵化,收集D形幼虫,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确定最佳诱导条件.结果表明,当太平洋牡蛎受精卵PB1出现40%时,在盐度为8的低渗海水中,持续处理15 min,得到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89.16±1.39)%.与对照组相比,低渗诱导获得的三倍体幼虫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将低渗方法同高温(32℃)、低温(2℃)和6-DMAP(450μmo1/L)处理等多倍体诱导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低渗组的卵裂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高温、低温和6-DMAP诱导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P<0.05).6-DMAP诱导的三倍体率虽略高于低渗诱导,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综合评价指数(Ie)比较,认为低渗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比高温、低温和6-DMAP诱导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卵裂率、D形幼虫发生率、三倍体率等为指标,比较了高盐、低温及咖啡因诱导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三倍体幼虫的效果,同时也分析了诱导因子强度(或浓度)、持续时间、受精卵密度及受精后开始处理时间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诱导三倍体的最适条件组合是在卵子密度1.0×107个/L的情况下受精后15 min,用盐度40的海水持续处理10 min,此时卵裂率为(39.60±2.14)%, D形幼虫发生率为(31.46±1.06)%,三倍体率可以达到(59.53±5.90)%;低温诱导三倍体的最适条件组合是密度为2.0×10~7个/L的卵子在受精后15 min,用10℃海水持续处理10 min,此时卵裂率为(21.00±4.90)%, D形幼虫发生率为(12.68±1.21)%,三倍体率为(51.09±2.67)%;咖啡因诱导三倍体的最适条件组合是卵子密度为1.0×10~8个/L,用咖啡因终浓度2.0g/L的海水在受精后15min,持续处理20 min,卵裂率为(85.46±4.78)%, D形幼虫发生率为(71.79±3.92)%,三倍体率可以达到(56.36±2.07)%。最适诱导条件下,咖啡因的诱导效率指数0.405高于高盐处理0.187、低温处理0.065。高盐及低温处理方法诱导出的幼虫三倍体率随生长降低极快且存活率低于咖啡因诱导方法,说明3种方法中咖啡因可能更适合用于香港牡蛎三倍体幼虫的诱导。本研究为香港牡蛎三倍体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silurus asotus L)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通过对受精时间、静水压力及持续施压处理时间三方面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鲶鱼卵受精4-5min,用600-649kg/cm^2的静水压力处理3min,可以获得100%的三倍体鲶鱼,而且胚胎存活率也较高,孵化率达对照组的90%以上,是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的最佳条件。三倍体鲶鱼的倍性用细胞遗传学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2.
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方勇 《水产学报》2003,27(6):528-532
分别在受精后15和30mjn,用60 mg·L~(-1)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诱导异源三倍体,持续处理5~25min。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对处理前后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了研究,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检测胚胎倍性。结果表明,无论抑制第一极体或是第二极体释放均能获得正常发育的异源三倍体胚胎;抑制第一极体释放,产生异源三倍体、非整倍体,延长处理时间能获得五倍体;抑制第二极体释放,产生异源三倍体;6-DMAP使染色体运动终止,处理前后,核相无变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核相泡状化增强。  相似文献   

13.
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繁殖期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亲体,采用阴干、流水和升温海水催产以及小水体、高密度、雌雄分池排放、人工授精的方法,可获得批重受精卵。分别使用浓度为0.05,0.10,0.15,20,0.30,0.50和0.70mmol/L的6-DMAP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实验水温分别为12℃和14℃。结果表明,水温12℃,6-DMAP0.05mmol/L时,在授精后67min处理胚胎45min诱导三倍体效果较好,三倍体率达83.3%,面盘幼虫相对孵化率达69.5%;水温12℃和14℃时,6-DMAP可诱导17.3%-100.0%的三倍体面盘幼虫;6-DMAP处理组胚胎发育至面盘幼虫的时间比对照组慢,故应推迟1d选优;处理组幼虫初始壳长、壳高及日生长速度皆高于对照组;6-DMAP的残留人影响处理幼虫的成活率,用0.2ml/L的DMSO海水浸洗处理可减轻6-DMAP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虹鳟受精卵第一次卵裂进行观察,且利用热休克和静水压处理受精卵,诱导四倍体。其结果显示,静水压诱导效果较好,在受精后8h进行诱导四倍体的出现率最高,达到25~28%。热休克诱导未出现四倍体。受精卵在受精后400min(积温43.5℃.h)处于第一次卵裂前期,受精后490min(积温52.5℃.h)处于第一次卵裂中期,受精后640min(积温66.8℃.h),处于第一次卵裂后期,670min(积温69.3℃.h)处于第一次卵裂末期,700min(积温71.8℃.h)以后形成卵裂沟,并穿过整个受精卵,产生两个均等大小的两个卵裂球(blastomeres)。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制备的三倍体长牡蛎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国范 《水产学报》2000,24(4):324-328
比较了细胞松弛素B(CB)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通过抑制受精卵极体释放的方法批量诱导三倍体长牡蛎的养殖效果.长牡蛎卵子在25℃的海水中受精,20~30min后,开始用浓度为0.5mg@L-1的CB处理,持续18~22min,受精卵处理密度为4.0~4.5×107个@L-1,三倍体产率为65.2%~70.1%,面盘幼虫孵化率为12.3%~14.5%,诱导效率指数为0.09.6-DMAP的使用浓度为400~420μmol@L-1,受精卵处理密度为3.0~3.5×107个@L-1,授精水温、处理起始和持续时间等与CB方法相同,三倍体产率为58.7%~65.4%,面盘幼虫孵化率为52.1%~55.4%,诱导效率指数为0.32.两种方法的采苗率基本相同,采苗器为基质较硬的栉孔扇贝贝壳.海区养殖采用浮筏夹苗吊养技术,两种方法诱导的三倍体牡蛎养殖性状没有明显差别.通过比较CB和6-DMAP两种诱导方法及三倍体的养殖效果表明,后者具有更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三倍体育种技术方法,更好地解决其个体小、生长慢和性成熟后死亡率高等问题,采用热休克法进行三倍体诱导实验,设4个诱导温度(24、26、28、30℃),2个起始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和2个持续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共分1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13个实验组均能诱导出三倍体个体,而不同温度组的诱导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31.65%、52.28%和78.81%(P<0.0.5)。随着温度的上升,孵化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诱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用热休克诱导受精卵制备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三倍体苗种的方法是可行的,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水温28℃,卵子受精后15 min持续处理20 min,发眼率(72.57±0.26)%,孵化率(60.92±0.31)%,三倍体率53.1%,综合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冷休克法诱导乌蒙山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wumengshanensis)三倍体的方法,试验分析了不同参数的诱导效果及三倍体生长特征。结果显示:冷休克2~3℃、受精后5 min开始诱导、诱导25 min可获得受精率64.55%、孵化率60.61%、畸形率26.54%,三倍体率100%。诱导组平均孵化时间为4 d 14 h~6 d 19 h,低于对照组7 d 2 h。诱导组初孵仔鱼畸形率为17.19%~71.25%。受精后3 min与5 min开始诱导、持续诱导30 min,仔鱼死亡率最大分别为24.70%与39.38%。3~60日龄三倍体与二倍体的体重、体长均无显著性差异,180日龄三倍体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74.00±1.58) mm、(4.46±0.30) g,分别是二倍体的1.09倍与1.27倍,体重显著大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8.
四倍体草鱼的诱导和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和静水压刺激草鱼受精卵诱导四倍体。在21C受精后36、39和42分钟,对受精卵进行9000和10000psi(磅/平方寸)静水压处理,鱼苗孵出后一天测定四倍体的诱导率为25%~100%(平均52.5%)。最适处理时间一般在卵裂前15~20分钟,这时能抑制核分裂。在受精后65、66和70分钟,对多细胞受精卵进行压力刺激(9000和10000psi),也可以诱导四倍体,受精后33~60分钟,对受精卵进行1.25和1.5分钟42C热刺激,四倍体的诱导率为0~100%;而同样温度的1分钟热刺激则不能产生四倍体。总之,大多数处理组的孵化率完全不同,且直接和四倍体转化有关。四倍体鱼苗存活天数没有超过50日龄。可以认为死亡鱼苗中有部分为非整倍体(次四倍体)和2n~4n嵌合体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6月,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结合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处理受精卵抑制第2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中心波长254nm、光照强度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栉孔扇贝精子50s,然后立即与正常卵子授精,在20℃水温下,受精后35~40min光镜下观察到20%~30%卵子排出第1极体时,分别以40、50、60、70、80mg/L的6-DMAP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20min,染色体计数法检测各处理组二倍体率,从而筛选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两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6-DMAP的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二倍体诱导率和D形幼虫率影响较显著,6-DMAP浓度以60、70mg/L较为适宜,最佳处理时间为20min,综合考虑,60mg/L6-DMAP处理20min组得到了最佳效果,二倍体率为57.6%、D形幼虫率22.25%。随后对筛选出的最佳条件组担轮幼虫进行了大量的染色体统计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二倍体率分别为53.7%和57.3%。  相似文献   

20.
热休克诱导黄颡鱼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交试验设计,采用热休克法研究了诱导三倍体黄颡鱼的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卵受精后2 min,40 ℃持续处理2 min,三倍化率可达57.5%,原肠期相对存活率43.0%,孵化期相对存活率38.5%.分析了热休克处理的参数与三倍体出现率和胚胎相对存活率的关系,诱导参数中处理温度和诱导时机为重要因素,其次为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