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圩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取安徽省地方猪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圩猪各10头,屠宰后对胴体性能进行测定,然后取背最长肌对部分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胴体性状间和肉质性状间都存在较高程度的表型相关,且多数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在胴体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屠宰率与胴体重、背膘厚间的相关系数较高(r=0.775,Pr=0;r=0.727,Pr=0);在肉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p H24与a、肌内脂肪间的相关系数较高(r=0.782,Pr=0;r=0.676,Pr=0);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中等偏低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2.
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选择12对初始体重为(61.16±4.13)kg的高坡猪和"杜×长×太"三元杂交猪(DLT),随机分成4个处理,饲喂不同营养水平[NRC(2012)、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的全价饲粮,试验猪平均体重达90 kg时屠宰。结果表明:DLT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高坡猪(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平均背膘厚、肉色的亮度(L*)24 h和黄度(b*)24 h显著低于高坡猪(P0.05);饲喂高营养水平的饲粮可以显著降低猪的料重比(P0.05);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高坡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胴体长和肉色的红度(a*)24 h(P0.05),显著降低了肉色的L*24 h、滴水损失以及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DLT肉色的a*45 m in和a*24 h(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有显著影响;DLT胴体性状优于高坡猪,肉质反之。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DLT胴体性状和高坡猪的肉质,对生长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民猪和大白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方式及饲养条件下,选取大白猪(日龄180 d)、民猪(日龄180 d和240 d)各6头屠宰,分别测定活体重、活体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测定pH值、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胴体性状同体重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比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民猪背膘厚显著高于大白猪,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大白猪,活体瘦肉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质性状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红度显著高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同日龄民猪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a*值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说明民猪和大白猪具有较大的遗传基础差异,民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但肌内脂肪含量高、嫩度和保水性好、肉色鲜红,肉质明显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差异,选用体重30 kg左右的长×大、巴×长×大、杜×长×大3种杂交阉猪各15头,饲养至100 kg左右,每组选6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胴体品质与肉质性状.试验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的猪都符合优质瘦肉型猪的要求,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最好,其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显著高于长×大组(P<0.05);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最好,其肉色、大理石纹显著优于杜×长×大组和长×大组(P<0.05).结果表明,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较好,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较好,采用杜洛克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胴体性状,采用巴克夏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5.
金华猪不同品系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金华猪3个品系的试验猪各10头,收集其屠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比较金华猪不同品系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胴体品质中Ⅰ系体型较大,骨大皮厚,瘦肉率为44.88%;Ⅱ系体型中等,瘦肉率为46.51%;Ⅲ系体型小,皮薄骨细,瘦肉率为44.97%。肉质性状中Ⅰ系pH值为6.00,Ⅱ系为5.79,Ⅲ系为6.4;系水力Ⅰ系为0.36,Ⅱ系为0.28,Ⅲ系为0.44;3个品系的肉色都在正常范围内。分别对金华猪不同品系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4种基因型猪在相同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选择来源相同、日龄相近、体重约8kg的健康去势荣昌猪、长×荣、渝荣Ⅰ号猪配套系(CRP)及杜长大(DLY)公猪各24头。每个基因型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体重达10kg起进行饲养试验,体重达80kg饲养试验结束。每个重复选择1头接近目标体重的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①荣昌猪及长×荣肉质优良,表现出肌肉pH较高、失水率较低、粗脂肪含量及肌苷酸含量较高等优点,但胴体性状差;渝荣Ⅰ号及杜长大胴体性状优良,但肉质性状稍差。②在较低营养水平条件下,渝荣Ⅰ号及杜长大既能表现出优良的胴体性状,又能表现出较好的肉质。③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选择来源、日龄相近,体重约18 kg的健康去势荣昌猪及DLY公猪各48头,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分别于20、35、50、80 kg及结束(荣昌猪100 kg、DLY 120 kg)体重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上升,胴体瘦肉率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下降,荣昌猪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的发育均早熟于DLY;肉质随体重的增加呈改进趋势,荣昌猪在80~100 kg阶段趋于成熟,DLY在100~120 kg阶段趋于成熟;荣昌猪与DLY胴体性状差异较大,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瘦肉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肉质性状荣昌猪优于DLY猪。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宁乡猪和杜洛克猪的杂交效果,本实验分别测定了91头宁乡猪和76头杜宁二元杂种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指标,并对不同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胴体性状方面,与宁乡猪相比,杜宁二元杂种猪的体直长、体斜长、胴体重、肋骨数和眼肌面积极显著提高,背膘厚和皮厚极显著降低;在肉质性状方面,杜宁二元杂种猪的肉色红度(a*)、pH45min和熟肉率极显著高于宁乡猪,pH24h显著低于宁乡猪。相关性分析显示,宁乡猪体斜长和胴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1),a*值与黄度(b*)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r=0.58);杜宁二元杂种猪体直长与体斜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4),亮度(L*)值与b值极显著相关(r=0.54)。说明杜宁二元杂种猪在导入杜洛克血缘后,其胴体性状较宁乡猪得到较大改善,但肉质性状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部分地方品种猪体尺、胴体及肉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我国地方猪种的生长及胴体肉质性能,本试验对8月龄左右的沙乌头猪、沙乌头与杜洛克杂交一代猪、米猪和巴马香猪的体尺(不含巴马香猪)、胴体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米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腹围等指标均最大,分别为86.65 kg、63.25 cm、118.75 cm、107.25 cm、131.00 cm,其中体重、体高和腹围均极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1),体长和胸围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5),具有较好的体尺性能;巴马香猪肉色L、a、b值较大,分别为45.45、12.37、12.39,L、a值极显著高于米猪(P0.01),b值显著高于米猪(P0.05),具有较为优质的肉色;沙乌头猪肉色、pH1、嫩度、熟肉率等肉质综合指标在三个猪种中最佳。此外,三个品种其他指标如胴体瘦肉率、背膘厚、肌内脂肪、系水力等,均符合我国地方猪种普遍的胴体及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兔粪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我们选取60头生长育肥猪分为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进行试验.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0%、15%、20%、25%兔粪,经过61 d的饲养.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兔粪对其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从经济效益和饲料的利用效率方面考虑,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兔粪的比例以10%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调查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IGFBP2)潜在的变异与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之间的关系。IGFBP2是IGFBPs家族的一员,定位在猪15号染色体上。本研究利用PCR-MspⅠ-RFLP方法对该基因第二内含子g.171CT(Gen Bank Accession No.BV727778)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在382头大白×梅山猪F2代猪群体中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该位点与背膘厚、眼肌高、眼肌宽、骨率等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眼肌面积、肥肉率、瘦肥比、花油、色值(LD)和色值(BF)等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IGFBP2基因型与胴体和肉质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关联,是潜在的影响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槐猪品种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中约克、大约克、杜洛克公猪分别与槐母猪进行二元杂交试验,并对试验猪进行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槐猪二元杂交试验组在胴体肉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上均好于对照组,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猪数量性状基因及其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猪中有关生长、胴体、肉质和繁殖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及其标记的研究现状与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猪数量性状基因及其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猪中有关生长,胴体,肉质和繁殖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及其标记的研究现状与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对大约克×(巴克夏×沙子岭)(简称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99头大巴沙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 表明,大巴沙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24%和59.22%,系水力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93...  相似文献   

16.
1配套系杂优猪的优势 在商品猪的生产中,养殖者总是希望所饲养的商品猪在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其实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不过配套系杂优猪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什么是配套系杂优猪呢?这还得从品种、品系和配套系说起。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测定了350头F2代杂种猪(长白猪×蓝塘猪)的6个肉质性状和7个胴体性状,用PCR-RFLP方法检测钙蛋白酶Ⅱ(CalpainⅡ)基因型,分析猪CalpainⅡ基因型间肉质和胴体性状差异,发现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猪肉质性状的4个值均差异显著,猪肌肉系水力、pH、大理石纹AA基因型显著高于GG、AG基因型;剪切力AA基因型显著低于AG(P<0.05)、GG(P<0.01)基因型;而胴体性状中三点背膘厚除活体C点背膘厚AA基因型高于AG基因型外,AA基因型均低于GG、AG基因型。结果表明,猪钙蛋白酶Ⅱ的AA基因型对于肉质和胴体性状而言是有益基因型,同时也说明CalpainⅡ基因参与了调控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与促进动物骨骼肌生长、提高瘦肉率、改善肉嫩度等方面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斯格猪及斯八级进杂交猪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斯格猪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斯八级进杂交猪(P<0.05),全期增重与平均日增重分别比斯八级进杂交猪高9.39%和9.30%;瘦肉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三点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方面,斯格猪差异显著高于斯八级进杂交猪(P<0.05);在肉质品质方面,斯格猪在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方面亦显著高于斯八级进杂交猪(P<0.05),在熟肉率与剪切力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小肽复合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效果。将72头同批次健康的65日龄的(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2头猪。试验组在正常饲粮中添加0.2%的小肽复合剂,对照组为正常饲粮。试验结果发现:育肥阶段饲喂0.2%的小肽复合剂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改善肉质性状。表现为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P<0.05),增加育肥猪的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高育肥猪群的成活率,降低生病率和腹泻率。肉质性状方面,显著降低滴水损失(P<0.05),增加了肌肉的保水力,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改善显著地提高了育肥猪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运用PCR RFLPs法对新荣昌猪I系群体中兰尼定受体(RYR1)基因分布及其对肌纤维面积、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荣昌猪肉质优异,保持了原有地方品种肉质优良的特性。猪群中存在T基因的分布,且其遗传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T基因表现出显著增加肌纤维面积、提高胴体品质和降低肉质性状表现的遗传效应。但RYR1基因在新荣昌猪中的外显率不完全,并证明肌纤维面积的增大与胴体品质间具有正相关,而与肉质性状间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