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4条引物,建立了检测DHAV不同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多重RT-PCR方法鉴别诊断方法。该方法检测的敏感性为103拷贝数,对健康鸭、鸭疫里默氏菌及大肠杆菌感染鸭肝组织的检测为阴性;人工试验感染鸭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100%;18份自然感染病料的检测结果为DHAV-1、DHAV-3及二者混合感染分别为8份、6份和4份,与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完全符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DHAV 1型和3型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9):38-44
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是引起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将2013~2015年分离的5株DHAV进行了鸭胚传代复苏,发现JS2013株的鸭胚适应性最好,可导致鸭胚在接毒后2~5d出现有规律的死亡。应用血凝试验和PCR方法进行了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瘟病毒(DPV)和鸭圆环病毒(Du CV)等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将DHAV JS2013株继续在鸭胚传代并测定其病毒滴度,发现其在5至8代之间病毒滴度稳定提升,第8代病毒的ELD50为10-7.5/0.1m L,但8至20代没有出现有规律的病毒滴度提升。为了揭示DHAV JS2013株的基因组特征,应用RT-PCR方法分9段扩增了病毒基因片段,通过序列拼接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P721458。同源比对发现,与DHAV JS2013株基因同源性最高的毒株属于基因I型DHAV。将其编码多聚蛋白的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10株已登录序列的DHAV毒株进行比对,发现存在8处氨基酸位点变异。该研究探明了DHAV JS2013株在鸭胚的增殖特性及其基因特征,为研制新型鸭肝炎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发病鸭场的致病原,并掌握该致病原的遗传进化特征,进行了临床病料的RT-PCR检测、病毒分离与鸭胚病变特征观察、分离毒株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动物回归试验、VP1基因序列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病料样品经DHAV-C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病料样品可引起10日龄鸭胚规律性死亡以及肝脏肿大、出血等特征性病变,分离毒株对鸭胚的ELD50为10^-6.32/0.1mL,分离毒株对雏鸭的致死率达100%,并可引起雏鸭精神沉郁、运动障碍、肝脏肿大出血等典型症状,分离毒株VP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DHAV-C VP1基因的同源性在96.5%~100%之间,遗传进化关系中分离毒株与DHAV-C各毒株处于同一个分支,而与DHAV-A、DHAV-B处于不同分支。试验结果为研制针对DHAV-C流行毒株的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NCBI公布的猪瘟病毒石门毒株的E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检测猪瘟病毒E2基因的RT-PCR引物。自疑似猪瘟病料及接猪瘟F114毒的PK-15细胞中提取总RNA,经一步法RT-PCR扩增E2基因。建立了猪瘟病毒E2基因RT-PCR检测方法,RT-PCR从26份疑似猪瘟病料中检出阳性病料24份,阳性检出率为92.3%;结果表明,建立的 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CSFV的分离鉴定、临床病料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猪瘟病毒一步法RT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根据NCBI公布的猪瘟病毒石门毒株的E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检测猪瘟病毒E2基因的RT-PCR引物。自疑似猪瘟病料及接猪瘟F114毒的PK-15细胞中提取总RNA,经一步法RT-PCR扩增E2基因。建立了猪瘟病毒E2基因RT-PCR检测方法,RT-PCR从26份疑似猪瘟病料中检出阳性病料24份,阳性检出率为92.3%;结果表明,建立的 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CSFV的分离鉴定、临床病料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应用已建立的新城疫病毒(NDV)强、弱毒株RT-PCR快速鉴别诊断技术,对来自广西各地疑为禽副黏病毒血清1型(APMV-1)感染的144份不同禽类的病料进行了检测,并用常规方法对RT-PCR检测为阳性的部分病料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结果,从鸡、鸽、鹅、鸭、鹌鹑、珍珠鸡、孔雀、鸵鸟和画眉鸟9种禽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到A19MV-1,阳性检出率为64.58%(93/144);从7种禽病料中分离到29株APMV-1地方野毒株。部分分离株用NDV强、弱毒株快速鉴别技术鉴定属中、强毒株。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犬瘟热强弱毒株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公布的犬瘟热毒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参考相关文献,选择M基因保守区域合成了1对通用引物M1/M4及鉴别犬瘟热强弱毒株的特异引物M2和M3。试验证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检测强弱毒株的最低检出限度在10拷贝;对新城疫病毒、水貂肠炎病毒、阿留申病毒、犬腺病毒、犬细小病毒5种病毒的特异性检测均为阴性;对175份犬瘟热疑似病料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出127份阳性样品,其中强毒株98份,弱毒疫苗株29份,常规RT-PCR检出112份阳性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高于常规RT-PCR检测,并能有效的鉴别强弱毒株。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和田地区鸭圆环病毒(DuCV)在鸭群中的感染情况,通过双重PCR技术对2021年和田地区5个规模化养殖场共100例病、死鸭样品进行鸭圆环病毒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随机挑选4份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检测结果显示,20%(20/100)样品感染了鸭圆环病毒,且优势流行毒株为DuCV-1;和田流行优势毒株与源自山东的毒株关系最近;DuCV阳性样品中鸭出血病毒、呼长孤病毒感染率略高于DuCV阴性样品。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了51个具有代表性的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白洋淀病毒等5个禽源黄病毒株E基因序列,进行了黄病毒E基因序列分析,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549 bp,进行了TMUV RT-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建立了TMUV RT-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收集的14份临床疑似蛋鸭鸭坦布苏病毒病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6份TMUV核酸阳性样品,检出率达42.86%。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水禽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快速诊断、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IBD的RT-PCR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IBDV各致病型毒株的序列,在VP5和VP2的重叠基因区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对2株参考毒株和8份疑似IBD的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了明显的阳性扩增结果;而对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鸡病病原: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大肠杆菌均没有扩增到任何片段。利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IBDV病原常规鉴定,结果证实5份病料呈现IBD阳性。表明建立的IBD的RT-PCR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初步调查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地区猪流行性腹泻(PED)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试验于2022年1月—12月从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县(市、区)采集疑似感染PED猪肠道病料或新鲜粪便共206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率;同时采用RT-PCR法扩增部分PEDV阳性病料S1基因序列,根据S1基因序列特征分析毒株基因型和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共47份样品为PEDV核酸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2.82%,其中腹泻仔猪、育肥猪和母猪样品PEDV检出率分别为27.05%、15.15%和20.83%;采用RT-PCR法共扩增6份PEDV阳性样品S1基因部分序列,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5个毒株属于PEDV变异株,1个毒株属于PEDV经典株。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地区PED流行情况较严重,且同时流行PEDV经典株和变异株,但PEDV变异株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RT-PCR方法,对2012―2013年采自河南省各地疑似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54份疑似病料中17份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1.5%,并分离出3株PRRSV;通过完整的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河南地区流行毒株主要为美洲型PRRSV,且17份阳性样品中10份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高度同源、2份与经典PRRSV高度同源、另外5份与美洲流行毒株NADC30高度同源,该类毒株的NSP2基因在不同部位存在393个核苷酸缺失,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结果表明,2012―2013年河南地区PRRSV主要流行毒株为HP-PRRSV,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使河南地区乃至我国PRRSV变异种类更加多样化,提示加强PRRSV流行及变异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山东省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流行与变异情况,对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泰安、济宁和淄博等地送检的临床病鸭样品进行了DTMUV病原学检测,并对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102份样品中,共检测到8份DTMUV阳性,阳性率检出率为7.8%,从阳性病料中分离到3株DTMUV分离株;3个分离株基因全长均为10 993 bp,彼此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3%,与24个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5.8%~99.9%,均属于中国株I型;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C、囊膜蛋白E和非结构蛋白NS1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6.1%~99.2%,95.0%~99.4%和92.3%~99.7%,同时存在数量不等的氨基酸突变位点,但关键的蛋白结构和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无差异。结果表明,DTMUV在山东部分地区仍有流行,但流行毒株基因结构及致病特性与经典毒株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应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福建省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2021—2022年从福建省番鸭集中饲养区,收集疑似MDRV感染临床病例的病料样品125份,进行MDRV病原学检测以及MDRV病原分离、攻毒试验、疫苗免疫攻毒试验和S4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115份免疫过MDRV活疫苗的临床病例病料中未检测到MDRV阳性,在10份未免疫MDRV活疫苗的临床病例病料中,检出6份MDRV阳性;从阳性病料中分离出的6株MDRV毒株均能致死番鸭胚,对雏番鸭的致病率为60%~100%,致死率为40%~60%;对1日龄番鸭免疫MDRV活疫苗后,在7日龄时进行分离毒株攻毒试验,未见番鸭发病死亡;6株MDRV分离毒株S4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9%,与1997年流行株MDRV-MW9710同源性为98.6%~99.4%,属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MDRV在福建省番鸭群中依然存在,对未免疫番鸭群的致病性较高,其致病性和S4基因序列特性与最初流行毒株变化不大,当前疫苗仍可有效预防MDRV感染,因此要重视MDRV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鸡群中禽偏肺病毒(aMP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江苏、辽宁、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有肿头症状的鸡群中取其鼻甲骨和鼻黏液进行 RT-PCR 检测,随机选取9株 PCR 阳性产物对其 F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80份病料中检出阳性样品142份,阳性检出率达50.7%;9个试验毒株之间 F 基因同源性为99.4%~100%,与 B 型 aMPV 代表株的同源性为97.7%~99.9%,而与 A 型、C型和 D 型 aMPV 代表株的同源性为71.9%~79.4%;由遗传进化树可见,这9株 aMPV 均属于 B 型分支。说明我国鸡群中目前存在 aMPV 感染,B 型毒株是优势流行基因型,从而为禽偏肺病毒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快速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2种病原S3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后,建立了检测NDRV、MDRV的双重RT-PCR方法,扩增2种病毒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98 bp和189 bp。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该方法对在广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42份鸭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与单一RT-PCR结果一致,均检出19份感染NDRV的病料和8份感染MDRV的病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以地高辛(DIG)标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pol基因的保守片段制成核酸探针,与IBV参考株、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流感病毒、正常鸡胚尿囊液及正常鸡肾组织等的RT-PCR产物进行斑点杂交,以检测探针的特异性,结果该探针仅与IBV毒株的RT-PCR产物杂交呈阳性,与对照病毒和组织的RT-PCR产物杂交呈阴性.敏感性试验显示,探针最低能检出约3.4pg的IBV RT-PCR产物.用该方法检测了38份疑似IBV临床病料,31份阳性;而用RT-PCR法扩增IBV S2基因确诊为阳性的只有29份.对人工接种IBV H52弱毒苗鸡咽喉和肛门拭子32份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结果表明,利用DIG探针检测IBV的RT-PCR产物,特异性和敏感性强,可重复,能克服RT-PCR非特异性反应和探针Northern杂交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近年来四川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通过RT-PCR方法,对四川省各地疑似病料进行PRRSV检测,确定获得阳性样本基因型和对GP5基因遗传进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9份疑似病料中经ORF7片段检测33份为阳性,阳性率为22.15%(95%CI:15.8%~29.7%);通过对NSP2片段的检测,其中有9份为PRRSV高致病性毒株(HP-PRRSV)、5份为PRRSV经典毒株、8份为PRRSV NADC-30样毒株;通过对GP5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11株部分的GP5基因序列数据,所获序列与已报道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0.4%~9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4.3%~100%.结果表明,近两年四川地区PRRSV主要流行毒株为HP-PRRSV,同时新的变异毒株NADC30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四川地区乃至国内各地区的PRRSV基因在逐渐变异,且毒株的流行趋势在转变,提示应加强对PRRSV流行及变异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方法,针对CSFV和PRRSV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第1对引物扩增CSFV毒株NS2基因508bp片段,第2对引物扩增PRRSV美洲型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Nsp2基因338bp/248bp片段,第3对引物扩增PRRSV欧洲型毒株ORF5基因614bp片段。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并区分CSFV毒株和PRRSV美洲型经典毒株、变异毒株及欧洲型毒株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扩增CSFV和PRRSV,而与猪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无交叉反应;对CSFV和PRRSV 4种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均为1.67×103拷贝/μL。对采集的106份临床疑似病料进行检测,结果CSFV和PRRSV变异株混合阳性4份,占3.77%(4/106);CSFV阳性7份,占6.60%(7/106);PRRSV变异株阳性17份,占16.04%(17/106)。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CSFV和PRRSV的临床快速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毒株的病原学方法和掌握洛阳市PEDV变异毒株的流行规律,试验根据GenBank中PEDV变异毒株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模板添加量、引物添加量建立PEDV变异毒株一步法RT-PCR鉴别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同时应用该方法检测采集自洛阳市的251份临床样品,并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养殖模式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退火温度为51℃,模板添加量为5μL,引物添加量为0.5μL;该方法对PEDV变异毒株能够扩增出550 bp特异性条带,而检测的PEDV经典毒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为阴性;对PEDV变异毒株RNA的最低检测限达到0.74 ng,对3份PEDV变异毒株阳性病料和3份PEDV变异毒株阴性病料重复检测3次的结果完全一致;检测采集于洛阳市251份临床样品的平均阳性率为29.48%,其中不同地区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