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和疫苗毒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PRV gB和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双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RPA)。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RPA方法在38℃水浴锅中恒温反应20min,能够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实现对PRV野毒和疫苗毒的特异性鉴别检测,而与其它常见的猪病毒没有交叉反应。所建立的双重RPA方法对PRV gB和gE基因的检测限均为102拷贝,并且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限一致。通过对4株不同PRV株和37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双重RPA方法能够实现对不同PRV株的检测,对临床样品中PRV gB和gE基因的检出率均为45.9%(17/37),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RPA方法反应快速、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有效应用于对PRV野毒和疫苗毒的快速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针对PRV gB基因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PRV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敏感度高,最低检测浓度为101拷贝/μL。PRV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免疫仔猪后可少量存在于大脑、小脑、肝脏、脾脏、肺脏、扁桃体和颌下淋巴结中,部分仔猪鼻甲骨病毒含量较高。应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79.2%,而常规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仅为45.8%。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了解弱毒株在猪体的分布提供了快速、敏感的检测手段。PRV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组织嗜性、安全性和免疫机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3.
伪狂犬病病毒gE/gB PCR鉴别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RV)潜伏感染及确定病毒潜伏的主要部位,建立了能鉴别PRV野毒株和gE基因缺失疫苗株gE/gB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能用于病毒潜伏感染的检测;同时还确定PRV潜伏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三叉神经节、扁桃体、嗅球、脑干、脑桥和咽黏膜。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保守基因gB和gE序列,分别设计两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建立、优化反应体系后,利用10倍稀释的病毒进行扩增以检测其灵敏度,同时对伪狂犬病病毒(PRV)、马立克病病毒(MDV)、鸭瘟病毒(DPV)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扩增gB和gE基因的荧光PCR可用于检测IBRV,其灵敏度为0.02 TCID50,而与PRV等非IBRV无交叉反应.本研究所建立的荧光PCR具有快速、灵敏、准确、低污染等优点,可用于IBRV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鉴别诊断和准确定量的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本研究以PRV gD和gE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了2套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了分别针对PRV gD和gE基因的dd PCR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dd PCR方法能够特异性地鉴别检测PRV野毒株和疫苗株,与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针对PRV gD、gE基因的检测限分别为3.9拷贝/μL、2.3拷贝/μL,分别比相应的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敏感性高10倍和5倍;针对PRV gD、gE基因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变异系数(C.V)均小于4%;通过对45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病毒分离方法相比,dd PCR方法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97.2%,符合率为97.8%;与dd PCR方法相比,q PCR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4.3%,符合率为95.6%。本研究建立的dd PCR方法在检测低拷贝临床样品时敏感性更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鉴别、准确定量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2013年3月在广东某猪场采集疑似伪狂犬病(PR)的猪脑组织。对脑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及PCR扩增gB和gE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透射电镜显示该病毒粒子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PCR可以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PRV)gB和gE基因,经序列分析和生物学特性鉴定,证实该分离病毒株为我国近几年流行的PRV变异株,并将其命名为PRV-GD2013。小鼠致病性试验表现出典型的PR症状。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确定该猪场感染病原为PRV。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快速、敏感、特异的鉴别诊断,本试验针对PRV gD和gE基因设计了2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方法,对引物和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进行了优化,对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针对gD、gE基因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和0.980,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39.4和12.1拷贝/μL;与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针对gD基因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43%~1.86%、1.10%~2.07%,针对gE基因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98%~1.41%、1.12%~1.86%。应用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分别对11份临床疑似感染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4%和27.3%。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早期鉴别诊断和定量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本研究针对GenBank中PRV的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在其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探针和PCR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以区别野毒株和基因缺失疫苗株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野毒感染,而对基因缺失疫苗株、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无检测信号;对PRV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个模板拷贝数,是普通PCR的100倍。通过优化的冻干工艺制备出PRV全预混PCR试剂,室温25℃保存3个月或37℃保存15d,敏感性仍为10个拷贝,推测储存于4℃的有效期约为24个月;利用手持单通道荧光PCR仪,可在42 min时间内完成核酸诊断。本研究基于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合核酸扩增体系冻干工艺制备的PRV PCR冻干试剂具有耐保存,便于运输,准确性高等特性,对快速诊断PRV和病毒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给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RV)来源分析及其感染机理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对一例疑似感染PRV患者的血清、脑脊液、拭子及其工作猪场的病猪血清、组织等样品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及病毒分离,对其工作猪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同事血清样品进行PR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人样品经数字PCR检测均为PRV核酸阳性;病人发病后5~90 d内的血清样品均为PRV gB抗体阳性,gE抗体发病后18 d转为阳性并一直持续到发病后90 d;病人同事均未表现临床症状,其血清样品PRV gB抗体阳性率为22.2%,gE抗体均为阴性;从病人工作猪场的病猪样品中分离到PRV,且样品经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及ELISA抗体检测均检出阳性;病人工作猪场为PRV阳性场,病人及PRV gB抗体阳性同事均有直接接触病猪史。结果表明,患者感染的PRV来自其工作猪场猪群的可能性较大,人感染后表现出和动物感染相似的抗体消长规律。PRV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其感染机制需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48-1452
为了解贵州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本试验对贵州省16个规模化猪场2016-2017年间采集的1430份血液样品进行PRV gE/gB抗体ELISA和PCR检测,并对PCR检测呈阳性的部分样品进行gE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PRV gE抗体阳性样品27份,其中PRV在保育猪中的gB抗体阳性率为90.35%,相对保护力较为薄弱,野毒检出率最高;克隆测序得到的4株PRV gE基因序列中,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6%~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8%;遗传进化树分析得出检测毒株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变异毒株序列同属一个较大而独立的分支。试验为了解和研究PRV贵州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状况及变异特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