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研究鱼类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对探索鱼类的发生、遗传、杂交育种、水质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工作之一。早期研究染色体的方法,多采用压片和石蜡切片,且鱼类染色体一般小而多,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几种经济鱼类及其杂种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水渔业》1975,(2):F003-F003
鱼类染色体过去研究不多,原因之一是由于鱼类染色体一般小而多,难以计数,更不易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核型的分析。但近些年,随着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改进,鱼类染色体的研究报导迅速增加。据1973年的归纳统计资料,全世界共报导了分属于60科,417种鱼类的染色体。其398种鱼类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3.
朱传坤  潘正军 《水产学报》2022,46(4):657-673
开展鱼类核型分析对鱼类的遗传、变异、分类、系统演化、性别决定、杂交育种以及环境污染监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鲇形目鱼类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研究鱼类染色体进化与性染色体分化的良好材料.本文综述了我国35种鲇形目鱼类及其杂交子一代和多倍体的核型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类群中的核型特征,并对部分类群的染色体进化关...  相似文献   

4.
鱼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图谱构建、鱼类分类和育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带拟鲹 (Pseudocaranx dentex, Bloch & Schneider, 1801)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资源物种, 目前与该物种遗传背景相关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采用热滴片法制备了黄带拟鲹鳃和鳍条组织的染色体标本, 经 Giemsa 染液染色, 观察其染色体核型特征。分析了 4 尾黄带拟鲹幼鱼的 106 个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 经统计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 48 条的中期细胞分裂相占所观察细胞分裂相的 86.79%, 48 条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核型公式为 2n=48t, 染色体臂数 NF=48; 染色体相对长度最大为 5.921±0.276, 最小为 2.052±0.210; 未观察到异型性染色体, 也未观察到随体和次缢痕。与已报道的其他 14 属 33 种鲹科鱼类染色体核型特征比较, 认为黄带拟鲹为鯵科鱼类系统进化中的高位类群。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鲹科鱼类染色体核型数据库, 也为系统开展黄带拟鲹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 研究鱼类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对探索鱼类的发生、遗传、杂交育种、水质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工作之一。早期研究染色体的方法,多采用压片和石蜡切片,且鱼类染色体一般小而多,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以致数据不尽确切。六十年代后,由于空气干燥法、细胞和组织培养术的兴起和发展,才使鱼类染色体研究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国外对鱼类染色体的研究颇多,在25,000种现生的鱼类中,按(1980)的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获得鱼类染色体制片的一种简单、可靠且对活体标本几乎没有影响的鱼类细胞短期培养的方法,是通过取鱼类的尾鳍进行原代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制备染色体的。这些鱼类中,白斑狗鱼和鲫属淡水鱼,狭颈愈额鲷和细条天竺鲷属海水鱼,均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7.
鱼类染色体核型和系统进化分析在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丰富苏丹鱼(Leptobarbushoevenii)种质资源研究内容,本研究以苏丹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体冷滴片制备法分析了染色体核型特征,运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其系统进化关系,探讨了鲃亚科鱼类种属间亲缘关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苏丹鱼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50,其中包含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8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14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2条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1条,核型公式为2n=16m+28sm+4st+2t,染色体臂数(NF)为94。14种鲃亚科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鲃亚科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16~0.134,平均遗传距离为0.074;苏丹鱼与粗须白甲鱼(Onychostomabarbata)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大(0.134),与泰国短吻鱼(Sikukiastejnegeri)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0.090);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苏丹鱼位于进化树的基部,与四须鲃属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可为苏丹鱼种质资源鉴定、品种改...  相似文献   

8.
鱼类雌核发育是在雌核控制下发育的一种重要的单性生殖方式,本文概述了鱼类雌核发育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雌核发育鱼类的特征、染色体组成、细胞学、异精生物学效应及人工诱导鱼类的雌核发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对雌核发育在鱼类育种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鲈形目Perciformes四种淡水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元凯 《淡水渔业》1984,(4):F003-F004
<正> 鱼类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一蕊基础工作,对鱼类的分类及系统演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国家对鱼类染色体研究已做了不少工作,我国自七十年代中才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近年来,有关淡水鱼类染色体研究的报道也随之增多,但多集中在鲤科鱼类方面。  相似文献   

10.
黄条魳(Seriola aureovittata)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海北部沿海捕获的野生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为实验材料,经过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聚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后,观察黄条的染色体核型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21条黄条的80个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黄条核型有48条染色体,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比例是81.25%;第1对染色体有次缢痕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n=48=6sm+4st+38t,其染色体臂的数量为54,单倍体染色体总长度约为51.97 μm.黄条染色体核型比较独特,具有3对亚中部染色体和2对亚端部染色体;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其他属鱼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黄条为进化上的高位类群中的特化类群.本研究为属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黄条种质资源保护及未来人工养殖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重要结构。从1888年Waldeyer命名为染色体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进展,研究方法日趋完臻,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1966年Ojima等采用气干法以后,鱼类染色体的研究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如何快速、简便地制备出优质的染色体标本,是进行染色体研究的一个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染色体的研究始于三十年代,由于当时实验技术的局限,一直未能得到迅速的发展。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秋水仙碱(Colchicine)和低渗处理、空气干燥等技术在鱼类染色体标本制作中的应用,以及不断地引入制作其它脊椎动物染色体标本的经验,才使鱼类染色体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在我国,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始于六十年代末。  相似文献   

13.
硬骨鱼类胚胎染色体永久标本的制作——切碎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林岗 《水产科技情报》1982,(3):10-10,M032
鱼类染色体标本,具有多种制作方法,通常有Evance等人的空气干燥法;Roberts和Yamada等人的乙酰——地衣红压片法以及Mcphail和Jones制作鱼鳃上皮细胞染色体标本的方法,但均不够理想。为此,山崎文雄·小野里坦和荒井克俊介绍鱼胚染色体永久标本的制作方法如下: 1.在解剖镜下,用钩头镊子从发育卵中取出胚体,于林格氏液中用外科手术刀切成小块;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法分析大鳞鲃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龙武  姜海峰  徐伟 《水产学报》2018,42(3):334-344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获得准确、便捷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以引进耐盐碱品种大鳞鲃为实验材料,取头肾细胞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E-ruler测量软件和Photoshop图像软件结合完成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与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核型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E-ruler软件与常规方法对伸展平直染色体的测量无显著差异,前者对弯曲形态染色体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Photoshop图像软件能剔除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照片的背景,准确判断着丝粒的位置,快速、便捷地完成染色体核型图拼贴。研究表明,利用E-ruler软件和Photoshop软件相结合可获得准确、清晰的核型分析结果,本方法适用于其他鱼类和生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大鳞鲃的染色体组为二倍体,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0=12m+38sm+38st+12t,NF=150。同鲃科其他鱼类的核型相比,大鳞鲃与国内几种倒刺鲃核型类似,具有鲃亚科进化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七带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头肾组织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核型。结果表明,七带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4对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48,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第24对染色体长度明显小于其他染色体。通过与其他22种石斑鱼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发现七带石斑鱼具有石斑鱼属鱼类的原始核型特征,属于石斑鱼属鱼类的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16.
细胞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概述了核质杂交技术、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移植、雌核发育、多倍体)和细胞融合技术要点,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鱼类中的研究状况.同时阐述了细胞工程在鱼类育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海南南渡江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唇染色体核型和银染(Ag-NORs)。结果显示,唇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18m+12sm+12st+8t,其染色体臂数(NF)为8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Ag-NORs出现在第5对和第11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亚科鱼类染色体进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唇具有亚科鱼类的原始核型。本研究不仅补充了唇的细胞遗传学数据,为研究亚科/属鱼类的分类与进化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唇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质改良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水产科技》1979,(4):30-30
人工诱变育种有幅射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两个方法。它是通过电离幅射或化学的作用去影响鱼类组织内化学遗传物质(如核苷酸染色体),引起染色体的局部丧失或造成染色体易位、倒拉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化。这些影响能使鱼类的性状产生变异,通常称为突变。这样,从突变的个体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鱼类进行培育,从而获得新的品种。这种方法就叫人工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19.
乌鳢及鳢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与月鳢、斑鳢染色体组型的不同。结果表明:乌鳢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sm 22st 22t,最大染色体组位于st组。讨论了鱼类核型演化过程中的增加双倍染色体的倾向,具有较多t染色体的是较原始的种类,而具有较多m、sm染色体的种类是特化种类,即染色体臂数较多的为进化类型。比较3种鱼类的染色体特征,发现乌鳢的NF最多(68),sm染色体数也高于其它种类,说明鳢科谱系分类上的位置中,乌鳢的进化程度较高,适应性强,月鳢次之,斑鳢最原始。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尖翅燕鱼(Platax teira)的遗传资源,探索该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状况,分别以尖翅燕鱼头肾、鳍条和鳃组织为实验材料,用冷滴片法经Giemsa染色共分析了8尾幼鱼的110个中期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为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86.36%;48条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区间为(1.90±0.123)~(4.67±0.220)。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尖翅燕鱼进化与高位鱼类的典型核型一致,在尖翅燕鱼染色体中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的现象,也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研究结果为尖翅燕鱼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本信息,并为其种质的鉴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