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间歇性白色水样下痢。病程多为5—7天。该病一般发生于3—6周龄雏鸡,1月龄左右雏鸡最易感,12周龄以上鸡很少发生。1992年6月,天水市环城东十里村,养鸡专业户何某饲养的1100只14周龄罗曼鸡突然发病,7天后转为慢性经过,共死亡160余只,诊断为鸡 IBD。这样的病例国内较为少见。一、发病情况该雏从天水某种鸡场购进,3月5日出壳,1日龄进行马立克氏苗接种,10日龄和30日龄分别进行新城疫苗一免和二免。20日龄用荷兰进口的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免疫前停水6小时,全部使用玻璃器皿。1000头份疫苗稀释于15kg 凉开水中,5分钟左右一次饮完。鸡群从1日龄到90日龄累计  相似文献   

2.
王宝国 《中国家禽》2001,23(10):29-29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IBD)是一种主要侵害鸡免疫器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鸡免疫机能下降,很容易造成其他病原体感染。目前由于环境中野毒污染严重,致使免疫不当的鸡群常有 IBD发生。现将一例 IBD弱毒疫苗二免后肉鸡群发生 IBD并发肿头综合症的病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00年 7月,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养鸡户饲养肉鸡 5000只, 14日龄进行 IBD弱毒苗饮水免疫, 24日龄进行二免。二免后第二天发现一栋鸡舍 (存栏 1500只 )中鸡群开始发病,三天内死亡约 300只,死亡率 20%。 2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养鸡事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目前多采用 IBD 疫苗接种防治。实践证明,单靠疫苗接种,防疫效果不甚理想。甘肃农业大学实验鸡场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的基础上,用 IBD 高免卵黄对雏鸡早期预防,然后适时接种 IBD 弱毒疫苗,提高了免疫效果。介绍如下:一、IBD 弱毒苗免疫效果1991年5—8月,该鸡场分两批从甘肃省种鸡场购伊莎褐商品代雏鸡1200只,网上育雏。第一批鸡分别于19和47日龄用 IBD 弱毒疫苗(南京生药厂制)首免和二免。65日龄突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对症治疗,死亡率为26%。第二批雏鸡19日龄用 IBD 弱毒菌首免,未及二免,便于26日龄感染发病,死亡率为37%。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野  相似文献   

4.
1992年5月21日,我县大川头某鸡场从某祖代鸡场购进1日龄肉种鸡495只,回来后按照该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分别在5月25日用D_(78)进行IBD首免,6月17日用CuIm株进行IBD二免,5月28日和6月22日用Lasota系进行ND基础免疫。但6月24日(34日龄),该鸡群突然发病,排白色稀便,剖检以法氏囊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截止6月30日全群发病的75只雏鸡中死亡21只,发病率15%,死亡率28%。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该病主要发生在 3~ 6周龄 ,12周龄以上鸡极少发病。作者在龙岩某鸡场曾碰到 12 2日龄的伊莎蛋用父母代种鸡暴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报道如下 :1 饲养管理及发病情况 该批种鸡于 8月 2 8日始饲养 ,本次发病前 ,成活率达 95%。该场已按照“种鸡饲养指南”的免疫程序进行了鸡新城疫、马立克、鸡痘、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接种 ,其中传染性法氏囊疫苗为北京生物制品厂生产 ,分别于 14日龄和 32日龄进行首免和二免。其饲料配方自行设计 ,能量为11…  相似文献   

6.
某种鸡场饲养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7200套,于65日龄突然发病,传播迅速,确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 一、发病情况 5月20日接雏,分别进行了ND、IBD、IB的免疫,因该场第一次养鸡,故没进行ILT免疫,65日龄时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该病发生突然,发病率高,死亡率2—30%不等,病鸡的法氏囊和肝肾有特征性的病变,死亡主要集中地发生于很短的几天内及鸡群迅速康复。近年来,IBD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现综述如下: 1、发病日龄有所推迟。IBD主要感染3—6周龄的雏鸡。近几年来,大日龄的鸡亦有发病并占一定的比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鸡主要表现咳嗽,打喷嚏,气管发出罗音,成年鸡产蛋量下降等症状,冬季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给养鸡业带来很大危害。1993年11月武威市某鸡场雏鸡突然发病,短期内死亡270多只雏鸡,经诊断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鸡场1993年10月底从兰州某鸡场购入依沙褐雏鸡2500只,一日龄用马立克氏苗免疫注射,7日龄采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饮水免疫,14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此期间鸡群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6%。11月下旬天气变冷后,雏鸡突然开始发病,发病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性大。1 流行情况 广州市白云区某鸡场育成雏苗8000羽,分别于18、28日龄以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免疫一次。20日龄后,鸡只陆续开始发病,具体发病情况见表。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离群独处,厌食或废食,羽毛松乱,极度衰弱,伏地闭目昏睡,排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病鸡脱水严重,表现为脚爪与皮肤干燥。发病后鸡只开始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我县某鸡场饲养的2 624只雏鸡在2日龄时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0.2毫升/只肌肉注射免疫,6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饮水免疫,7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饮水免疫,用量均为0.05毫升/只,21日龄时鸡群发病,当天死亡21只,23日龄时出现死亡高峰,死鸡423只,随后病死鸡逐渐减少。至30日龄发病2135只,发病率81.4%,共死亡1338只鸡,死亡率51%。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囊病(简称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龄鸡,是危害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美国农业部曾把该病列为世界性流行的鸡的三大疫病(ND、IBD、MD)之一。近些年来,由于使用传染性囊病疫苗免疫接种防制本病,使本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因该病毒血清型中存在着许多毒力不同的亚型、变异株亚型,所以该病仍呈现出区域性暴发或散发。2005年8月,某鸡场已经接种传染性囊病疫苗免疫的112日龄蛋鸡突然发病,出现大批死亡,经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囊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某种禽场饲养的3,000余只A A父母代种鸡,在饲养至35日龄时突然发病,其中以后备公鸡群发病最为严重,400只公鸡全部发病,死亡80余只,死亡率达20%,而母鸡仅为散发,死亡率0.5%。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调查该群鸡为2004年11月1日购入,系该场饲养的第8批肉种鸡,饲养方式为半铺半地面平养,饲养中按本地区常规免疫程序进行了免疫,其中包括3日龄的球虫疫苗免疫、14日龄和28日龄的IBD弱毒疫苗饮水免疫。在此期间未进行任何方式的药物驱虫。2005年2月15日发现有个别鸡只精神不振,羽毛逆立,蹲居一隅。2月17日发现全群鸡大部分打蔫,随即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曲阜市某养鸡场饲养的4000只海兰褐商品蛋鸡于21日龄时发病,至25日龄时发病率达60%,死亡25%,经诊断确认为马杜霉素中毒,采取相应措施后,病鸡虽被治愈,但经济损失惨重,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20年5月,该鸡场自某种鸡场引进海兰褐商品蛋鸡4000只。进鸡后采用全价饲料饲养,按厂家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7日龄进行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苗点眼滴鼻,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非常广泛。本病主要侵害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因法氏囊被破坏,使鸡降低其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并造成鸡对免疫接种的应答反应低下或造成免疫失败,患病鸡群常继发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白痢病等。2006年1月宣化区某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白痢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春光乡大北街村某户饲养肉仔鸡1500只,从2006年1月份起,鸡群开始发病,发病率85%,死亡率40%。以后经法氏囊苗免疫的鸡群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发病,发病率3…  相似文献   

15.
1991年3—8月,四川部分地区爆发流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乐山、成都、雅安等地区的许多鸡场及专业户饲养的伊沙和罗曼蛋用鸡爆发流行一种传染病,20—50日龄发病,死亡集中在28—40日龄,病程5—8天,  相似文献   

16.
本县养鸡户何某,1991年9月15日进本地土种苗鸡400羽,室内地面育雏饲养。至75日龄存活率达95%,平均体重0.85千克,并开始陆续出售。饲养3个月龄,还有存栏鸡300余羽。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对鸡的主要传染病都进行了预防接种。其中ND先后进行了四次免疫,但是在3月龄前后仍发生了ND。发病率达30%以上,死亡率达12%。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一、鸡群的免疫情况苗鸡引进1日龄,接种MD疫苗;3日龄,IBD疫苗饮水。8日龄,NDⅡ系弱毒疫苗饮水(杭州兽药厂生产),25日龄,ND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生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温度较高,湿度大。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最小发病日龄为5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210日龄。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10%~20%。本文就一例817肉鸡法氏囊病诊断和治疗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长,对养鸡业危害较大.2009年4月,我市某鸡场饲养的4000只蛋鸡在51日龄时突然发生了该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症状 病鸡在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垂翼闭目,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排黄白或绿色稀便,有轻微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对 4~ 6周龄的鸡易感。本文将对广州市郊某养鸡饲养场饲养的一批 2 8日龄海兰鸡暴发 IBD的发病情况及一系列诊断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4月初 ,广州市郊某养鸡场的一批刚出壳的海兰鸡 4 0 0只 ,饲养于经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过的鸡舍 ,笼养 ,并由专人饲养管理。于 7日龄时进行口服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养至 2 8日龄时突然发病 ,第 1天死亡 5 0多只 ,第 2天死亡 30多只 ,第 3天死亡 2 0多只。2 临床症状鸡群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报道贵阳市某鸡场鸡群发生的,一次以眼结膜炎为主伴有鼻炎症状的传染病,该病传播快,发病率达64%,死亡率65%,经采取病鸡和病死鸡的眼结膜及鼻腔分泌物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副溶血性嗜血杆菌。现将实验诊断情况详述如下。1 流行情况 贵阳某鸡场于1994年11月从某种鸡场引进500羽45日龄肉用AA仔鸡,仔鸡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